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社会?

如题所述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社会是所有父母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界里,孩子们需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多元文化和公正处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以下是一些指导孩子正确看待社会的方法:

1. 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当孩子们开始发展思维能力时,家长应该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答案。教育孩子如何做决策、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表达想法等方面都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并且从多个角度去思考。

2. 带孩子看到不同的世界观和文化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社会的最好方式之一是让他们接触不同的文化和世界观。你可以通过旅游、电影、书籍和其他文化活动来实现这一点。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对不同文化和世界观的认识,并帮助孩子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

3. 向孩子传授基本的社会规则和价值观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会规则和价值观,如诚实、尊重、责任感、公正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所处的社会环境并适应周围的人际关系。此外,父母还应该启发孩子思考一些哲学性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公正?”、“什么是真相?”等等。

4.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成功地应对各种挑战需要孩子们拥有自信心和独立性。家长应该赞扬孩子做出的正确决策,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和接受新体验也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孩子在遇到新情况时更加从容,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5. 培养孩子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让孩子了解社会上的问题并激发他们的兴趣是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各种社会问题,并传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了解社会现实,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人和环境,并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兴趣。

6. 培养孩子正确看待不良信息的能力

当孩子在媒体和互联网上接触到不良信息时,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这些信息。他们应该教育孩子如何识别和过滤虚假信息,并告诉他们不良信息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此外,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安全。

总之,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社会是父母们肩负的重要任务。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多种经验和机会,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尊重他人、了解多元文化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15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社会是培养其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面。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正确看待社会:
1. 培养爱心和同理心:教育孩子关心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并以积极的方式回应他人的需求。
2. 提供实践机会:带孩子参与社区活动或志愿服务,这样他们可以直接了解社会问题,并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影响。
3. 给予正确的信息:为孩子提供准确的信息和知识,使他们能够理性地看待社会问题,并制定出明智的决策。
4. 培养批判性思维:教育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对社会现象进行自主思考和分析。
5. 视频和书籍:推荐适合孩子年龄段的书籍和视频,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6. 榜样和模范:带孩子认识一些成功的榜样和模范,这些人可以激励孩子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为社会作出贡献。
7. 以身作则:作为家长和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第2个回答  2023-04-12
为人父母者,无论儿女年龄几何,似乎都会觉得他们“还是个孩子”。很多宝爸宝妈费尽心力地为孩子撑起一把保护伞,总认为“我家娃只是个小学生,现在就说融入社会的话题是不是太早了?”我想,首先这个定位就是错误的。

即便年幼的孩子没有真正步入社会,但他们已处在社会之中。事实上,永远不可能存在一个真正“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刻,等待孩子做好一切准备后,再接受来自社会的所有信息。与其到那时再手忙脚乱的“临阵磨枪”,不如从小就让孩子认识社会、感知社会。

认识社会要从小开始

几乎每个家长都曾给年幼的孩子讲过童话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仅仅是声情并茂地描述情节就够了吗?我想,更重要的是向孩子传递其中的道理。

第一次陪女儿若汐一起读《海的女儿》时,面对小美人鱼最终变成泡沫消散的结局,我尽量用简单、便于理解的语言告诉若汐: “除了有一天祖国需要我们赴汤蹈火,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其他的‘爱’值得你付出生命的代价。”那时的若汐对世界的认识也如童话般美好,但我更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故事,让女儿“清醒”一点。

“小事”一点也不小

生活中,很多家长会有意识地让孩子帮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这当然是种不错的做法,但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把小事做到位了呢?

比如,在向长辈递水时,有的孩子可能直接将一瓶矿泉水递给对方就结束了。我告诉若汐,在细节中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比如,你可以帮他拧开瓶盖,如果对方此时正好在写字,还要注意将水放在他的左手边,这样就不会受到影响了。

貌似是“小事”,又从来都不是小事。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人格健全的社会人,如果没有从小教育孩子究竟该如何做事、做人,等他真正走上社会的那一天,势必会茫然无措。所以,家长永远不

要“嫌早”,而是应该从小就让孩子知道,怎样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做好。

“负面信息”教给我们什么

我们生活在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但偶尔也会有些热点事件引起人们的注意。有些家长担心,如果让孩子过早地接触“负面消息”,将会增加小朋友的恐惧。可在我看来,我们要从“不幸”中学到一种“转危为安”或是“化危为机”的能力。

我经常将一些社会事件讲给若汐听,并且告诉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避开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积极向他人求助。

还有很多家长调侃,孩子的心事越来越难懂了。我想说,你是否认真地与孩子沟通过呢?如果连宝贝心里所想的是什么,每天遇到了什么都不知道,怎样有效地保护好他们呢?

《少年的你》上映时,我特意带若汐到电影院观看了这部影片。希望借此机会让她知道什么是校园暴力,以及如何远离校园暴力。我对若汐说: “如果有的悄悄话你不想和爸爸说,可以告诉妈妈;如果不想对妈妈说,也可以告诉我。但千万不能什么都憋在心里,谁都不告诉。家庭是最亲密、最团结的团队,无论生活中是否有争吵、摩擦,我们依然爱你,所以有了问题一定要告诉家长,我们一起扛!”

这个世界有美好,也有不完美的地方,重要的是以一种正向心理看待它。作为家长,让孩子认识社会既是陪伴他们成长,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