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该不该重建圆明园?

圆明园的重建一直都是争端,大家来说说吧

个人认为不该重建!

重建实为不妥之举!在“国耻”教育方面,废墟作用不可估量,提醒国人时刻保持警醒。就让我们永远把残破的圆明园当作血红的创口,提醒国人我们民族曾有的痛吧!重建这笔资金不如用来帮助那些失学儿童、贫困家庭,缓解科研项目缺少资金的燃眉之急。

如果圆明园今日真的不幸被重新修建了,那么或许在短暂的一个时期内,会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但是,总有一天,人们会忘记,会不再好奇。圆明园也将会失去其原有的魅力。

保留圆明园的旧址,就是保留了一段中国人勿忘耻辱的纪念碑,就是保留的留给子孙后代的一座警钟,让我们的子孙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也告诉了我们的子孙,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欺。

有一句话说,残缺也是一种美。有些事物,恰恰因为他的残缺才更显示了他的完美,才更加值得人们铭记。圆明园就是如此。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5
我认为不应该,别说重建,即便是复刻的我认为都不应该出现,当然如果是拍电影需要的搭建是可以的,简单说下我为啥觉得不应该,重建圆明园的意义在哪里?作用又是什么?圆明园的废墟放在那里很多年,最开始连管的人都没有,圆明园从康熙时代开始建造,不可谓不恢弘,这是见证了清朝辉煌与毁灭的存在,圆明园的废墟放在那边让我们牢记历史,落后就会挨打,十二尊兽首至今还没有全部找回,很有可能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也有可能存在于西方某个资本家的私人收藏馆里,重建之后的圆明园算什么?重塑辉煌?我觉得不是,我觉得这属于磨灭历史,假如今天我们重建了,那我们的后代进入圆明园看不到那满目疮痍的圆明园遗骸,说不定就没有办法深刻的了解到当年的中国究竟有多么的衰败。
第2个回答  2022-06-19



秋冬之交,是圆明园最美的时节。@中国新闻网 近日发布的视频报道介绍,皇家御园,层林尽染,既浸润着秋的浓郁色彩,又透露着冬的安详宁静。不过,在遗址之外,“重建圆明园”的话题经由国家文物局答复推向台前,引发舆论热议,其中近乎是一边倒地反对。


事实上,早在2011年,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曾就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九大建议,其中包括研究论证圆明园的恢复重建。


持续多年的争论中,“废墟派”主张历史不容抹杀,应保留圆明园遭焚毁后的残迹以警示国民勿忘国耻,而重建恐有劳民伤财之嫌;“重建派”则主张,重建或修复圆明园可以恢复民族往日荣光,抚平这段历史创伤。


而一份由新浪网2011年发起的投票显示,77%的网民选择反对重建圆明园,并认为重建恐有劳民伤财之嫌;近21%的网民则表示赞成重建。


9年时间过去,这一问题会在今天收获哪种答案?



圆明园为圆明、长春、万春三园之总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始建,嘉庆十四年(1809年)建成,是我国清代最重要的皇家建筑之一,1860年和1900年先后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所毁。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几经变幻,而大水法等劫后废墟依然矗立园中,围绕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的争论,从未停止。


就在最近,国家文物局经商北京市政府,就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重建圆明园,加强国家爱国主义文化建设的建议”予以答复称:加强圆明园遗址展示利用工作、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等建议非常重要。圆明园遗址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国被侵略、殖民的历史见证。遗址以断壁残垣告诫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重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国家文物局的答复虽未直接给出判定,但是,全国各地多家媒体已接连刊发评论文章,“力挺”国家文物局。


《光明日报》文章指出,国家文物局的回复,虽然有“慎重论证”的含蓄措辞,但意思已经非常明显。这项建议本身的诉求点其实是不太立得住的。论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建设,圆明园断壁残垣的遗址,便是最现实的教材。虽然耻辱,但令人反思。它用残酷的现实告诉所有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强大才能兴邦。


文章还称,断壁残垣的圆明园,是中国知耻奋进的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之一。家长带着孩子到圆明园遗址参观,不是来膜拜建筑艺术的,更不是来欣赏皇家奢华生活的,而是到这里直面外国列强侵略给中华民族留下的疮疤,告诉我们的后代“勿忘国耻,建设强国”。


“圆明园所具有的爱国主义价值,并不在于其曾经的奢华景观,而是其在挥霍无度的建成之后,却又被野蛮破坏的悲剧结局。保存现有断壁残垣的现状,所能给予的反思价值,可能要远大于再重建一座圆明园。” 红星新闻文章认为,这也是文物局所说的,重建“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从这个意义来说,重建反而违背了“加强爱国主义文化建设”的初衷。


在文章作者看来,在重建圆明园所反映的偏颇历史观之外,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动辄以大兴土木展现所谓文化意义的思维,其本质就是近些年饱受批评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些年来,很多地方都喜欢在文化典籍中“捕风捉影”,重建历史上有过的、甚至只是传说中的景点,看起来是为了文化,实际上有很多经济图谋,或是利益相关者可以在其过程中谋取私利,或是为了吸引游客赚钱。


南方网刊发的评论文章也表示,“很认同国家文物局的这个答复”。作者称,“在我看来,圆明园遗址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国被侵略、被殖民的历史见证。历史记忆不容抹杀,它有且只能有一种方式存在,那就是时下的遗址状态。”


横店圆明新园夏苑风光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对于“重建圆明园”,中国民间已有尝试。


正如《光明日报》文章中提到的,重建一个“形似圆明园、胜似圆明园”的园林并不困难,浙江东阳已有一处。


这便是东阳市横店镇上的横店圆明新园。


2015年,占地6200多亩、总投资300亿的横店圆明新园(一期)在争议声中如期开门迎客。


据其自我介绍,横店圆明新园是由横店集团创始人、横店文化产业奠基人、横店共创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员会主席徐文荣发起。根据横店圆明新园最新资料,圆明新园以北京皇家御苑圆明园为蓝本,以1:1比例仿建。它汲取圆明园盛时精华并进行了创新,是一座集中西方优秀造园艺术,融中华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于一体的辉煌壮丽的文化乐园。区现已建成开放新圆明园、新长春园、新长春园夜景——火烧圆明园、新绮春园、皇家实景动物王国5个景园。


在2015年开园仪式发布会现场,徐文荣表示,建设“圆明新园”是他“此生最后一个夙愿”。他说,圆明园被焚毁,是民族的一段屈辱历史。他想建一个比原来更大更美的圆明园,弘扬和激发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北京圆明园遗址应该保护,因为它是文物,可以让国人牢记国耻;而在横店建设圆明新园,可以再现当年艺术经典。”徐文荣认为,北京圆明园目前仅是遗址,圆明新园是按照圆明园图纸仿建的全新的园林景观,谈不上侵权。


圆明新园的建设争议很大,大到令徐文荣2016年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直言,“真没想到,建圆明新园会引起这么多指责,甚至辱骂。我一个农民,希望通过建圆明新园,长一长中国人的志气,扬一扬国威,错在哪里?圆明新园是我一生最大的文化梦想,可是,它却给我留下了一生最大的遗憾和伤感。”


事实上,横店“异地重建”的新模式,是圆明园被毁140多年来首次遇到。新华网报道指出,这除了给古迹保护和历史研究领域提出一个新的课题之外,也再次把重建问题引入到争议的漩涡之中。


据新华网报道,百余年间,几代人试图重建圆明园的计划也在争议声中几经波折,从修复园中古建,到异地“重造”圆明园,每个计划出台都能挑动中国人最敏感的历史神经,掀起新一轮“修”与“存”的论辩,并逐渐形成“废墟派”和“重建派”两大阵营,辩论旷日持久,然而始终没有形成定论。


“废墟派”主张历史不容抹杀,应保留圆明园遭焚毁后的残迹以警示国民勿忘国耻,而重建恐有劳民伤财之嫌;“重建派”则主张,重建或修复圆明园可以恢复民族往日荣光,抚平这段历史创伤,而目前已经具备这样的财力和技术水平。


对于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的问题,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韩水法有自己的看法。“历史的‘苍凉感’很重要!”他对新华网记者强调,因此有必要保持大水法、西洋楼这些标志性历史废墟的“旧貌”,“甚至可以做一个大一点的整体废墟模型”,而部分山水景观则可以复原。


新华网报道还提到,很多人对这一庞大复古工程的巨大投入、重建动机,以及是否能够达到古代的工艺水平都提出了疑问。北京圆明园管理处也提出质疑,认为“盛时的圆明园是山形、水系、植物、建筑四大园林要素组合达到极致的表现,是独特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孕育出来的文化名园,对它进行重建需要有足够的历史资料为依据”。


但也有支持者认为,即便复建的是一座“商业的圆明园”,也可与“国耻的圆明园”并存不悖。在更妥善地保护好圆明园遗址,让其作为一种历史的刻痕传承子孙后代的同时,大可不必拘泥于“保护”的形式。退一步讲,异地重建圆明园即使纯粹出于商业开发目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也“无可厚非”。


10年前的这篇报道在最后提到,圆明园重建问题的争议,如同近年来追索流失文物的问题一样,时而在公众面前凸显。韩水法说:“(关于这个问题)一个人一个看法,争议会永远继续下去”,他理解社会在这方面的分歧。而这种争议本身也反映了在国力提升和国际影响力扩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和民众如何对待伤痛历史的纠结以及回归理性探讨的态度。

第3个回答  2022-06-20
不该重建,在“国耻”教育方面,废墟作用不可估量,提醒国人时刻保持警醒。就让我们永远把残破的圆明园当作血红的创口,提醒国人我们民族曾有的痛吧!重建这笔资金不如用来帮助那些失学儿童、贫困家庭,缓解科研项目缺少资金的燃眉之急。

如果圆明园今日真的不幸被重新修建了,那么或许在短暂的一个时期内,会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但是,总有一天,人们会忘记,会不再好奇。圆明园也将会失去其原有的魅力。

保留圆明园的旧址,就是保留了一段中国人勿忘耻辱的纪念碑,就是保留的留给子孙后代的一座警钟,让我们的子孙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也告诉了我们的子孙,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欺。

有一句话说,残缺也是一种美。有些事物,恰恰因为他的残缺才更显示了他的完美,才更加值得人们铭记,圆明园就是如此。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第4个回答  2022-06-20
面对这种耻辱,很多人也想让圆明园恢复原状。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想恢复是不成问题的。关键是一些东西要不要改变。而网络上有人建议恢复,也有人支持保持现状,最终出现两派。那我们该不该重建圆明园?如果重建圆明园,这会遇到哪些问题?

首先是选址的问题,很多人都说,应该在原来的地方修建起来,这个没问题。可在原地修建,那就有种抹掉敌人罪证的感觉,这就相当于忘记曾经的耻辱。而想要达到与原来的圆明园一样,这个很难做到。因为缺乏一些历史文献的记载,很多细节难以实现。大致的样式可以复原,但是在内部,还是无法做到一模一样的。毕竟现在的工艺和古代的不同,或许我们能超越古代的,但就缺乏一些文化的魅力。
其次是文物珍宝的问题。我们光建一个“空壳”的圆明园,那有什么用?靠建筑吸引人吗?而历史上的圆明园,除了建筑的辉煌外,内部的文物珍品更是重中之重。不管是玉器、瓷器、珍珠、书画、历史文献等等。它们价值连城,更是成为圆明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这些珍品流失海外,却不能全部收回来。为此,重建圆明园,文物是关键。只有追回大部分文物,或许我们才该考虑重建圆明园。

最后是爱国教育的选择。废墟中的圆明园,更能体现当年的耻辱。修复圆明园,确实会抹去曾经的痛,看到辉煌的圆明园,谁还会记得第二次鸦片战争?谁还记得这个园林曾遭遇到毁灭?用现在的废墟,警惕后人,勿忘国耻。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现在并不适合重建圆明园。事实上,想要重建圆明园没那么简单,这会牵动许多方面。而提出重建圆明园的建议,已经多达四次,结果还是被国家文物局拒绝。在“复建派”和“废墟派”的争论中,各有各的理由。在上个世纪80年代,第一次争论开始,“复建派”声势浩大。第二次在90年代,双方势均力敌。第三次在新世纪初,“复建派”逐渐落下风,“废墟派”占据优势。第四次就是今年的之争。

从双方争论的情况来看,“废墟派”的基本观点是勿忘国耻,“复建派”的观点是展现辉煌。为此,双方争论多次。不过,国家也在做准备。比如从2015年开始,对如园、大宫门、舍卫城、紫碧山房,以及西洋楼景区,进行系统性的考古挖掘。随着深入挖掘,圆明园的复杂程度之高。比如在如园,每走几步,就会看到一个景物。这也是我说它内部很难做到一模一样的原因,当然,只要能达到80%以上的相似度,已经是完美的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