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是什么样的学科?

如题所述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途径包括:学科教学目标的渗透、学科教学内容的渗透、学科教学过程的渗透、学科教学评价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情境中学生与教师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含义:

(1)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学”与“教”作为研究范围。将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为研究的核心的教育教学情境作为研究的视域,聚焦于“学”与“教”。当然,“教”不仅仅指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情境,还包括心理健康学科渗透的教学情境。

(2)以学生和教师在学与教双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实际上探讨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明确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视域中学生学习的本质、特点、过程和条件;二是根据学情和学习规律,探究如何设计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3)研究“学”与“教”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技能以及增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健全、提升和优化心理健康的内源性因素——心理素质。

(4)从“学”与“教”两方面回答从课堂教学的视野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与技能生成,增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健全、提升和优化心理素质的促进策略。

学科定位: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交叉产生的一门边缘性学科,聚焦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情境,是教育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核心的任务在于揭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情境中学生、教师的基本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与德育心理学、美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等教育心理学分支学科一样,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属于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范畴限定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心理学问题。通过揭示在心理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习规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增强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现实生活中的迁移能力。

同时,提高增进心理健康的自我意识;通过揭示符合心理素质特点的教学规律,增强心理健康课教育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