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九风俗的由来

如题所述

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月二十九也称小除夕,是农历腊月的倒数第二天。除夕,即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正月初一)相连。“除夕”一词中的“除”字意味着“去除、更替、交替”,表达的是“月终年尽”的概念,人们在这一天都要告别旧岁,迎接新年的到来。因此,除夕夜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的主题展开。
周、秦时期,每年年底,皇宫里会举行“大傩”仪式,击鼓驱逐疫病之鬼,称为“逐除”。后来,人们将除夕的前一天称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则被称为大除,即大年夜。
对祖先的崇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将死者视为仍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体现,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因此,在节日庆典时,向祖先祭拜是必不可少的,这既是对祖先的慰藉,也寄托了后人对祖先的感恩与思念。春节作为重大节日,上坟请祖的仪式也就显得尤为庄重和重要。大多数地区在腊月二十九清晨进行请祖仪式,而少数地区则选择在除夕日下午至黄昏时进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