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来历200字急用上交………

如题所述

中国京剧,被誉为"国粹",拥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清光绪二年的《申报》中,而早在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当地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融合,逐渐演变成了京剧。京剧不仅在中国戏曲剧种中最大,而且在表演艺术、剧目丰富性、演员素质、剧团数量以及观众群体等方面都是全国之冠。京剧是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融合了歌唱、念白、表演、武打和舞蹈,通过一系列表演手段来叙述故事,描绘人物,传达情感。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具特色。
京剧的形成和传播过程可以这样描述:它的前身是清初在江南地区流行的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这些徽班因其流动性而与其他剧种有着频繁的交流,从而在声腔上产生了相互影响。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以高朗亭为首的徽班进入北京,参加了乾隆帝的寿辰庆祝演出,从而在北京扎根。他们不仅继承了昆腔的剧目和舞台艺术体制,还广泛吸收了秦腔和其他杂曲的元素。
到了道光年间,徽班已经在北京占据了优势,艺术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道光后期,徽班与汉调的合流以及皮黄交融,形成了以西皮、二黄为主的板腔体唱腔音乐体系,标志着京剧艺术的成熟。在这个过程中,徽班与汉调演员的共同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最早随徽班进京的汉调演员是米应先,他擅长红生戏,声望极高。至道光年间,汉调演员王洪贵、李六等进京加入徽班,推动了西皮调的发展。
京剧艺术在演出安排上各有侧重,如三庆班的"轴子"、四喜班的"曲子"、和春班的"把子"、春台班的"孩子"等,各擅胜场。艺术与经营的侧重点不同,但都能发挥专长,取得进展。至道光后期,徽班已在北京占据优势。
同治年间,京剧传到上海,并很快受到观众的喜爱。更多的京角陆续南下,使上海成为与北京并立的另一个京剧中心。在此之前,上海已有昆班和徽班演出。京剧进上海后,出现了京徽同台、京昆同台以及京梆同台的局面,对南方京剧特点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京剧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还走向了世界。1919年,梅兰芳率剧团赴日本演出,这是京剧艺术首次向海外传播。此后,京剧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被视为中国戏剧学派的代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