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大了,为什么不喜欢和父母说话

如题所述

一、共情:非常理解您的感受,相信您为了教育孩子,尝试了各种方法,但孩子就是没法听我们的话,这让您也感到比较沮丧。
二、具体化:您可以具体描述下孩子是怎样脾气大?以及平常家长都是怎样与孩子沟通的吗?
三、探讨问题的成因,并具体分析:
a “发脾气”这件事情是有效的:无论对孩子的态度是软还是硬,孩子在与爸妈的沟通中习得了“发脾气”这种态度对父母是有效的,所以会一再运用。
解决:无论是发脾气、耍小性子、还是哭闹等,家长如果减少对这些行为的关注度,那么孩子自然不会用这类行为来应对。但不关注,并不等于完全“漠视”,家长也要保持对孩子相对的关心,在孩子“闹情绪”结束后,再和孩子一起探讨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b 经常用负面语言教导,引得孩子逆反:如果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评价、批评过多,不给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也可导致孩子不与他们交流。
解决:减少对孩子直接的评价,减少用负向语言批评孩子,和孩子站在同一层面上沟通,先建立与孩子的信任感。
c父母过于强势与控制:无论是“软话”还是“硬化”,父母无非都是想要告诉孩子“你得按照我说的做”,这就让孩子有很不好的感觉。
解决:接纳孩子,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孩子表达的父母不认可,也要给予孩子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并认可他有自己的想法这件事,再讨论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4

1.心的距离越来越远

其实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把原本学会的沟通技巧都抛之脑后,每天都会重复的询问孩子作业是否完成,考试成绩如何了等等问题,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感觉自己不再受到父母的重视,虽然每天父母会陪伴左右,接送孩子去学校。但是亲子关系却渐渐的疏远,心理的距离也越来越遥远。

刚刚步入学校的时候,是亲子关系最为敏感的时候,也是决定了今后心灵距离的关键时间点。父母会认为孩子入学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业,为了孩子能够在学业上取得出色的成绩,父母不仅会包办掉学习以外所有的事情,还会开始限制孩子的玩了时间。让孩子上的兴趣班都只是父母认为今后会有用的、需要去上的课程,而忽略了孩子本身是否喜欢。

心都远了,又如何能做到有效的沟通?父母开始觉得孩子不听话,孩子觉得得不到父母的理解。

2.父母跟不上孩子的节奏

现在社会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小学的考试题目已经今非昔比,很多题目及时是70后80后的本科生都未必能够解答。当孩子在学业上一次次寻求父母的帮助,但是都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后,孩子就会渐渐减少向父母求助。甚至在思想上会经常和父母发生分歧,结果就是要么天天不停的争辩,要么就是孩子对父母变得沉默寡言。

3.孩子长大了

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学会独立、形成自我的一个过程。所以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而是孩子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后,很多的事情会通过自己的判断来解决。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了解孩子面对不同事情做出的判断,对于错误的判断可以适当的纠正。甚至要让孩子适时的接受“挫折”的考验,然后和孩子沟通,让孩子从错误中认识自我,并分析应该做的判断。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前几天,有位初三学生家长来诉说自己的苦恼:我的孩子现在像变了个人似的,不愿意和我说话。小学的时候整天粘在身边,有什么事都和我说。可现在却沉默寡言了。放学回家后,除了吃饭,看一会电视,就是钻进自己的房间不出来。有时,我故意找话题问问情况,他也很简单地回答:“没什么好说的”,“差不多”,甚至是“烦死了”“有完没完?”我们做父母的,含辛茹苦把孩子养这么大,连话都不愿意和我们说,真是心寒啊!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该怎么办? 可是,据学校老师观察,这孩子活泼开朗,喜欢运动。对同学也很热心,有什么事情请他帮忙他都不会推辞的,同学们都反映他很真诚,很少沉默寡言。 据了解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产生这样的现象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主要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青春期心理 这是青春期的一种正常反应。初中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时期。在心理上自主意识在不断增强,自我表现也日益突出。尤其到了初三,随着知识的增加,眼界的开阔,思维的完善。这种自我意识就更强烈,他们强调自己已经长大了,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不再依赖父母。喜欢和同龄人交流。有了困惑,更愿意求助朋友、同学,而不愿和父母交流,解决问题。
二、缺乏共同语言 学生普遍反映和父母没有共同语言。父母找孩子谈话多半围绕学习,而谈到学习,大多数家长又一味要求成绩好,分数高。对孩子心中喜欢的事物却不置可否,甚至直接扼杀制止。问卷反映只有11%的家长能或多或少和孩子谈他们的喜好,更多的家长不会选择这样的话题。另外,对事物的看法不同,处理问题方式不同,也成了亲子之间无法交流的原因。 和父母的不同意见发生冲突时,初一的孩子偏向服从,初二、初三的孩子大多选择沉默,少数选择言语或行为上不同程度的反抗。有一个孩子是这样写的,面对爸爸妈妈的不信任,我惟一的办法就是沉默。我沉默了,他们就认为我服从了,就不会没完没了地唠叨。我想做的,他们都不同意,我和他们没话好说。看来,孩子们的沉默也是被“逼”的。
三、来自于父母的伤害 目前,单亲家庭比例不断增加,残缺的家庭给孩子带来残缺的心理。每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禁区,他们或是怨恨父母;或是渴望父母之爱;或是拒绝父母。由最初的恐惧变成厌恶,最终变成沉默。 怎样消除孩子们的“家庭沉默症呢?” 作为家长: 给孩子一个自由、自主的空间。青春期正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孩子们正处于成长的十字路口,需要我们指引,而不是替他们做主。家长应当允许他们在自己的空间里思考、锻炼,接受考验,接受挫折,迎接挑战,体验成长。关键的时候引导他们,帮助他们,而不是一味地野蛮强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3-23
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多数原因是父母沟通方式有问题,咱家的孩子经常批评我说话的语气让他很不喜欢,经常无法沟通下去,说我老是用质疑或者疑问加反问的口气问话,有事说事,莫要拐弯抹角,哈哈😄
第4个回答  2020-09-22
因为孩子觉得和父母的交流有问题,存在很多代沟,父母有的时候管的太多了,不在乎孩子的感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