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本教育的学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如题所述

学本教育的内涵、特点、理论渊源、发展性和前沿性等,决定它的教学实践模式必然要超越40分钟小课堂的局限,而呈现为一种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大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原则为“课前自学、课堂释疑、当堂练评”。当前,这种尚在探索实验中的大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环节包括:课前自学、课堂教学和课后拓新三部分。其中课堂教学环节又包括:课前导入、自学引馈、探究释疑和当堂练评等四部分,其中第一个环节是辅助环节,后面三个环节是学本教育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具体流程图如下:
课前自学———————————(课堂教学)———————————课后拓新
↓ ↓ ↓
前置引学——(课前导入——自学引馈——探究释疑——当堂练评)——课后固强
课前自学又可称为前置引学,主要目的就是要把原来放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提前于课堂教学之前,进行前置性自学。课前自学一般需要在课堂自学中逐渐养成,并由低年级往高年级逐渐深化,因此,进行这种前置性学习,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不仅要准确地、明确地揭示课前自学的目标,还要指导学生自学,教给学生必须的自学方法,使学生明确自学的目标和要求,总之一句话:要让学生会学,并能基本掌握前置自学的知识和技能要点。如果出现课前自学确有困难或不能达到如期效果的情况,还要注意调控好课前自学与课堂自学的关系,切实提高前置引学的实效性。因此,在“课前自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一定的措施,不断鼓励和促进学生有效完成自学任务。
课后拓新也可称之为课后固强,主要是指在课后要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拓展创新和巩固强化。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这是科学学习的起码要求,也是尊重学生生命本体及其心理认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学本教育的教学虽然是大课堂教学模式,但核心仍在课堂。因此,其课堂教学环节的构成必然要突出体现学本教育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课前导入:这是辅助环节。一般的课堂教学都有,通常只用很短的时间去完成。
自学引馈: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并把自学的信息进行反馈。自学引馈首先是引导,然后才是反馈,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之所以把引导放在第一位,突出教师引导,就是要求教师不能听任学生随意、自由地反馈自学信息,而要运用教学目标来引领学生自学信息的反馈,进而在教学目标与学生反馈的自学信息的差异之间,寻找和生成课堂探究释疑目标。
探究释疑: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在自学引馈环节中生成的学习疑点进行自主探究,解释消除疑问。在这个环节,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释疑,教师要注意做到“双突”“三明”。所谓“双突”,就是既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又要突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所谓“三明”:一是明确探究释疑的内容。探究释疑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尽量不教。二是明确探究释疑的方式。要注意师教生与生教生的有机结合,尽量是生教生,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主要是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对“不对”或“不完整”的教师要帮助更正或补充。三是明确探究释疑的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讲答案,而要探究出规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提醒学生预防运用中可能出现的毛病,从理论到实践为学生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当堂练评:指当堂练,当堂评。教师要保证练和评的时间在25分钟左右,不得少于20分钟。这一点,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里,强调的是“当堂训练”,即“当堂练”。而我们除此之外,还要强调“当堂评”,即当堂评价、评讲或评改。所谓“当堂练”,就是要让学生当堂就能够迅速、有效、有时间保障地进入到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就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不辅导,学生不请教,犹如“实弹演习”。“当堂练”之后,我们马上进行“当堂评”,评的形式包括评价、评讲或评改等,可以是教师评,也可以是学生互评,如果练习是学生用作业本的形式做的,还可以让学生互相评改,或者先由教师评小组中的一个学生,再由这个学生评小组中的其他学生,辐射开来。这样的教学,将特别有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有效掌控后进生,有效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作业负担, 并有效加强课外作业的针对性,切实提高课外作业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