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在古代是哪个国家的首都

如题所述

您好

经过确认,赵县在古代并没有做为一国都城的历史

赵县,历史悠久,见于史书记载,有2500多年的历史。
商朝,为方国一圉之地。
春秋初属鲜虞国,后归晋国,称棘蒲(今赵县城)。
战国初属中山国,后归赵国。
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有宋子,归巨鹿郡辖;棘蒲属恒山郡辖。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棘蒲侯国,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改称平棘侯国。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省平棘侯国,置平棘县,属常山郡,治所今赵县城南1.5公里
赵州历史文化名城
固城村。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于今赵县城东北12.5公里置宋子侯国,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废侯国改县,属巨鹿郡辖。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在今赵县西南西封斯一带置封斯侯国,西汉末年撤除。元帝时,在今赵县东20公里处设敬武县,属巨鹿郡。

新莽时,改宋子县为宜子县,属巨鹿郡,后废。东汉初撤销敬武县。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常山郡并入中山国,二十年(公元44年)析中山国,置常山郡,常山时国,时郡,均辖平棘县。
三国初,平棘县属魏国辖地。太和六年(232年)封赵国,辖平棘。
西晋时,平棘治所移到棘蒲,属赵国。曾一度又设宋子县。
东晋十六国时,战乱四起,群雄争霸,疆域分割,赵郡数易其主:永嘉二年(308年),刘渊迁都干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国号汉,赵郡归刘氏,治所平棘;石勒据襄国(今邢台),称后赵,九年(公元327年)置赵郡,治所房子(今高邑县西南),辖平棘;慕容隽建前燕,赵郡又属慕容氏;苻坚灭燕建前秦,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赵郡为符氏所有;慕容垂建后燕,建兴十年(公元395年)赵郡复归慕容氏;慕容垂之子慕容宝立,拓跋硅夺并州(今太原),围中山,取常山诸郡,赵郡治所由房子移平棘,遂归北魏。
南北朝北魏时,孝昌二年(公元526年)设殷州,治所广阿(今隆尧城东),赵郡归殷州所辖,下领五县:平棘、房子、元氏、高邑、栾城。永安二年(529年)复置宋子县,归巨鹿郡。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北魏分为东魏、西魏,赵郡属东魏,仍归殷州辖。
西汉地图
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因避太子殷之名讳,改殷州为赵州,赵州名始于此,州治初在广阿,后移平棘。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宋子县。赵州领四县:平棘、高邑、瘿遥(今宁晋县)、广阿(今隆尧)。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赵州为赵郡,复置宋子县。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赵郡为赵州,平棘县改隶赵州。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在平棘县置栾州,辖平棘、宋子二县。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栾州,平棘、宋子二县改隶赵州,治所平棘。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宋子县并入平棘县,同时罢赵州为赵郡,辖平棘、高邑、赞皇、元氏、瘿遥、栾城、大陆(今宁晋县部分)、柏乡、房子、藁城、鼓城(今晋县)。
唐代,武德初年(公元618年)又改赵郡为赵州,治所柏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州治所迁平棘。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赵州改名栾州,辖平棘县。贞观初年(公元627年)栾州复名赵州,治所平棘,属河北道,下领:平棘、栾城、元氏、瘿陶、赞皇、柏乡、临城、昭庆(今隆尧)。中唐时属成德节度使(治所今正定县)所辖。天宝初年改赵州为赵郡。盛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复为赵州。
五代时(公元907—960年),兵戈四起,战火不断,国号变换频繁,赵州地几易其主:后梁时(公元907年),赵州归赵王李熔;李存勖灭梁,建后唐,应顺元年(公元934年)赵州属后唐;
石敬瑭建后晋,天福八年(公元943年),赵州为后晋辖;刘知远建后汉,赵州隶属后汉;郭威于广顺元年(公元951年)建后周,赵州由后周所辖。赵州治所均在平棘。

宋朝尊崇赵为国姓,大观三年(1109年)升赵州为庆源军节度。宣和元年(1119年)升为庆源府,治所平棘,属河北西路,辖七县:平棘、宁晋、高邑、柏乡、赞皇、临城、隆平。
靖康二年(1127年),庆源府为金所辖,金天会七年(1129年),庆源府改为赵州。天德三年(1151年),赵州更名沃州,“取水沃火之义”。属河北西路,辖县不变。

金正大二年(1225年),沃州归元所有。元太宗六年(1234年),置永安州,治所藁城,辖平棘县。七年(1235年),废永安州,平棘县改隶赵州,为州治。
明洪武初年(1368年),省平棘县入赵州,为真定府辖,领柏乡、隆平、高邑、临城、宁晋、赞皇六县。

清初,赵州属真定府,雍正三年(1725年)六月,升赵州为直隶州,即直隶赵州,割赞皇归正定府,辖县有柏乡、隆平、高邑、临城、宁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23
赵县属于河北省

赵县,古称赵州,位居省会石家庄市东南40公里处,总面积675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辖11个乡镇、281个行政村。 县府驻赵州镇。汉为平棘县,晋为赵国,北魏置赵郡,曾为赵州治,隋改为赵州。1913年改为赵县。县境位于河北平原,光热充足,地下水丰富,利于井灌,又有石津渠灌溉之利,农业发达。东部为沙质褐土,适于雪花梨生长。特产雪花梨俗称象牙梨,个大,皮薄、汁多、含糖分高,成熟后洁白如雪,故名,是河北省大宗出口的优质水果之一。
2009年赵县行政区划赵州镇、北王里镇、新寨店镇、韩村镇、南柏舍镇、范庄镇、沙河店镇、高村乡、前大章乡、谢庄乡、王西章乡11个乡镇,北中马、大安、杨户、大夫庄、圪塔头5个办事处,281个行政村(247个自然村)。是年4月,赵州镇西卜庄村、停住头村、前大章乡小马圈村、南白庄村、新寨店镇赵庄村、北王里镇烟家寨村、高村乡西江村、范庄镇西花邱村、谢庄乡大寺庄村、南柏舍镇东柏舍村由村民委员会更名为社区村民委员会。县政府驻赵州镇府前街1号。
130133 赵县130133100 赵州镇
130133101 范庄镇
130133102 北王里镇
130133103 新寨店镇
130133104 韩村镇
130133105 南柏舍镇
130133106 沙河店镇
130133200 前大章乡
130133201 谢庄乡
130133202 高村乡
130133203 王西章乡区域概况

历史文物

赵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1处,其中国保文物有安济桥、永通桥、陀罗尼经 幢、大观圣作之碑、柏林寺塔,省保文物有各子汉墓群、宋子城遗址、宋村商周遗址、许家郭汉墓、禅林寺舍利塔、李宪墓,另外还有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柏林禅寺
一、千年古刹
柏林禅寺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它最早建柏林禅寺 柏林禅寺
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 一座重要祖庭。
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万佛楼 万佛楼
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归云禅师平生主持七所名刹,望重当时,现在北京西郊潭柘寺尚存其舍利塔;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都是宗门大德,柏林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寺。当时柏林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屡遭劫难,殿堂、经像荡然无存。到1988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古柏,很难使人想到这里曾是一处佛教古刹。
二、赵州禅师
赵州禅师(778~897),法号从谂(音“shěn”),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已八十高龄的从谂禅师行脚至赵州古城,受信众敦请驻锡观音院,弘法传禅达40年,道化大行,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舍利塔 舍利塔
,人称“赵州古佛”。
赵州禅师以其证悟渊深、年高德劭而享誉当时中国的南北禅林。人们议论当时中国禅林的高僧,每每说“南有雪峰,北有赵州”;又有“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的美誉。在遥远的南方,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山门耸立有“赵州关”,福建雪峰义存禅师的道场有“望州亭”。由此可见赵州禅师在禅门中的地位。
禅师虽然道誉四布,并有燕赵二王的供养护法,但他的生活却十分朴素清贫。他的“绳床一脚折,以烧断薪用绳系之”。他经常是“裤无腰,褂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土塌床,破芦席,老榆木枕全无被”。禅师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弘传祖师心印,接引四方学人。脍炙人口的“吃茶去”、“洗钵去”、“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公案不仅启悟了当时的许多禅僧,而且流传后世,历久弥新。从宋朝开始,中国禅门盛行以“参话头”为方便的话头禅,赵州禅师的公案语录最频繁地为人们所参究,许多人在赵州语录的启发下明心见性。其中“狗子无佛性”更凝练而为“无门关”,成为禅门一大总持,直至今天在中国、日本、欧美等地仍是最流行的公案。
赵州禅师住世百二十年,他圆寂后,寺内建塔供奉衣钵和舍利,谥号“真际禅师”。元明两代曾先后建古佛堂及大慈殿供奉真际禅师石刻顶相。寺内现存的赵州塔建于元天历三年(1330),全称“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高33米,七层。1997~1998年,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重修,使古塔焕然一新。
三、祖庭中兴
1988年5月1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批准柏林寺作为宗教场所开放,交河北省佛教协会管理,并逐步筹资修复。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法师亲自主持祖庭修复工作,他不惮辛劳,奔走呼告,夙兴夜寐,惨淡经营。“破砖乱瓦毛毛草”的荒败景象逐渐改观,殿堂佛像一一涌现。1992年8月28日,普光明殿落成开光典礼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日本、台湾、香港的贵宾和国内诸山长老、佛教信众三千多人参加了这一盛况空前的庆典,赵朴初会长委托吴立民先生持亲笔信前来祝贺。
普光明殿建成不久,在十方信施护法的大力支持下,柏林禅寺的修复工程次第展开。五、六年间相继落成:山门、钟鼓楼、东西长廊、观音殿、藏经楼、禅堂、怀云楼、开山楼、会贤楼、指月楼、云水楼、香积楼、古佛庵等建筑;全院地面硬化或绿化。昔日的荒村破院一变而为殿宇庄严、环境幽雅、佛唱悠扬、香客云来的清净佛地。
在修复殿宇的同时,柏林寺的僧团组织逐步稳定,寺院管理制度日趋健全,学修并重的道风初步形成。这里继承了传统丛林的规制,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两次请职确立执事班子,在方丈下分设监院寮、客堂、维那寮、典座寮等职能部门,负责寺院日常管理工作。重大事务的决策,由方丈召集班首执事会议,民主议定实施。全体僧众坚持每天早晚课诵、过堂、坐禅,每半月诵戒布萨并有全体僧俗住众参加的生活会议宣读《共住规约》,议决寺院的各项事宜。1998年9月,河北省佛学院在柏林寺招生开学,培养合格僧才的工作正式展开。 1998年9月30日,柏林寺开放十周年庆典及赵州塔修复竣工典礼、净慧法师升座仪式隆重举行。这标志着赵州祖庭的中兴大业取得阶段性成果。千年古刹焕发生机,重新成为燕赵大地上辉映遐迩的庄严法域。
四、净慧老和尚
柏林禅寺前任住持上净下慧老和尚。出生于1933年,他是中兴柏林寺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他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和河北《禅》杂志主编。法师髫龄出家,早年曾亲近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并从其承法成为临济宗、曹洞宗传人。法师日常法务繁忙,但精力过人,虽日理万机,但常安详自在。1993年,法师根据自己几十年修学佛法的体会,结合时代潮流,正式提出“生活禅”,作为柏林寺修行弘法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针。“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能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风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互相熔铸,产生出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趋向智能的人生、圆满的人生。”(《生活禅开题》)围绕这一思想,净慧法师提出了一系列修行的方法、原则。他把佛法的思想凝炼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作为生活禅的宗旨。几年来,生活禅受到教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五、弘法利生
柏林禅寺从1988年开放以来,虽然修复工程浩繁,经费、人手紧张,活动场地一度简陋、有限,但在弘扬佛法、利益社会方面一直作着不懈的努力。通过几年来丰富的弘法活动,柏林禅寺正在逐步成为一个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现代佛教寺院。住持净慧法师高瞻远瞩,在1992年就提出了“生活禅“作为柏林禅寺修行弘法的理念。生活禅的主要意趣是“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生活禅的宗旨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则是我们从事各项事业的准则。
为了提倡生活禅的理念,更好地将佛法融化于社会,从1993年起,柏林禅寺每年坚持面向社会举办“生活禅夏令营”。参加夏令营的都是18~30岁的佛教青年,每届人数在250人左右。在七天的寺院生活中他们要参加上殿课诵、坐禅、聆听佛学讲演、吃茶谈心、云水行脚等活动。营员们在一种全新的环境中认识佛法的博大精深,寻求心中尘封已久的真善美,体味佛法的超越与安详。夏令营从举办以来得到各级政府领导和教内外各界人士的赞许与好评。
柏林禅寺每年例行的法会还有上元节吉祥法会,四月初八传授在家居士菩萨戒,七月十五中元节报恩法会以及三次观音法会和冬天三周的禅七。每次法会,海众云集。柏林寺成为四众弟子温暖的家。除举办各种弘法活动外,多年来,柏林寺一直积极参予、支持省佛协组织的各种社会慈善事业,体现了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
柏林禅寺还编辑出版《禅》和《中国禅学》两份刊物,其中《禅》刊为双月刊,32开,面向国内(包括一些港澳台)的读者。《中国禅学》为学术性年刊,16开本,是在中华书局以书代刊,向海内外发行。
六、天下赵州
“天下赵州”,这是一千多年前赵王对赵州禅师德化广大的赞叹,也似乎是对今天赵州禅风、赵州祖庭走向世界的预示。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人们对东方文化尤其是禅文化的回归,柏林禅寺作为古老的禅宗祖庭,赵州禅风的发祥地,日益向世人显示出它净化人心的巨大价值和隽永的魅力。
还在1998年这里开放以前,日本禅僧就经常来此祭塔拜祖,在他们心目中,赵州禅师是禅的作家巨匠,是他们的恩人。1992年8月普光明殿开光庆典,日本临黄友好协会组成五十多人的代表团前来参加。那天,日本临济宗东福寺派管长福岛庆道长老在祖塔前贯注全生命,发出震撼乾坤的一声大喝“无——!”,作为对祖师的赞叹和供养。在场者无不动容。此后每年都有许多日本禅僧前来朝礼,他们总是惊叹于祖庭变化的巨大,感喟赵州禅的伟大。他们有的回国后也在杂志和著作上报道赵州祖庭今天的景况。
1998年1月16日至26日,作为中韩日“黄金纽带”友好交流的一部分,日本临济宗、曹洞宗的七名僧人在这里体验了十天的修行生活。他们和中国僧人一起念经、作务、用斋、坐禅。临别时他们都感叹这里修行环境的优越,赞叹中国佛教的博大。
柏林禅寺在欧洲也有着一定的影响。1994年住持净慧法师率领有柏林寺三位僧人参加的中国佛教文化代表团访问法国巴黎,和法国潮州会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96年6月,1998年9月,潮州会馆先后两次组织人数众多的代表团朝拜祖庭。1997年,净慧法师又先后两次被邀请访问巴黎,在潮州会馆主持佛事活动并讲演佛法。
1997年5月,净慧法师率团赴匈牙利布达佩斯为“虚云禅院”举行佛像开光仪式并应当地华侨的请求,经我驻匈使馆和政府有关部门同意,委派了两位僧人在那里主持法事活动。
1994年6月,有一位瑞士佛教徒玛丽·琼森来到柏林寺皈依在净慧法师的座下。这位学佛多年、对禅有一定体悟的外国朋友表示要以柏林寺作为她精神的家,死后骨灰放到这里。1999年春节,玛丽·琼森再次来到柏林寺,为了更好地在瑞士弘法,以僧人的身份参与各种公共活动,她在净慧法师的座下落发出家,法名明契。
1999年4月,有一位美国朋友寻找赵州道场的遗迹来到这里。行前他在辞典上查知赵州道场“仅留一塔”,来到实地见到庄严塔寺使他感到十分惊讶。他们在美国有一位教禅的老师,经常以“无门关”开示学人,对赵州道场十分神往。他是受老师之托前来寻根的。未曾想到这里一派生机,使他感动不已。
1999年5月17 日至21日,一行禅师率法国梅村坐禅中心组织的来自16个国家180人代表团朝拜祖庭,交流禅学。
2001年11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临视察。他赞扬中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肯定了柏林寺幽雅的环境和良好的管理。
2003年9月6日,巍峨的万佛楼举行落成庆典暨佛像开光仪式。赵州祖庭正成为北方佛教的一座重镇,发挥其禅修、弘法、僧伽教育等多重功能,为光大佛法,造福人类作贡献。
赵州桥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南部的洨河上,洨河流经赵县。赵州桥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 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赵州桥 赵州桥
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赵州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安济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铜牌纪念碑。赵州桥, 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洨河上,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桥上有很多的东西,类型众多,丰富多彩。
赵州桥建成已距今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天下第一桥 天下第一桥
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9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桥上有车轮印,膝盖印。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