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逆境与顺境?

如题所述

逆境与顺境是人生过程中所处的两种迥然不同的境遇。如何度过人生旅途中的逆境或顺境,首先要解决如何正确看待逆境和顺境的问题。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与他同国度的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也认为:“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道。”的确,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的实践证明,逆境有利于人生的成功。

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就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另外,我们还可以列举出许多在逆境中奋发成才的典型范例。比如,19世纪丹麦作家安徒生幼年以棺木为床。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唐诘·诃德》就是在一张破桌子上写成的。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俄国文学家高尔基等人的生活都曾极为艰苦。

逆境可以造就人才,这是勿庸置疑的道理。但是,逆境对于人才的发现、能力的发挥有利也有弊。并不是所有的逆境都可以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逆境中成才。逆境中的苦难,磨练了人的意志,造就了一批伟人豪杰,于是很多人便产生了对逆境的崇尚。然而,逆境并不是造就一种积极人格的充分条件,有的人怀才不遇,处在逆境困苦中,没有任何改变现状的动力,看不到任何改变和走出困苦环境的机会和希望,于是,他们认命了。可见,逆境对摧残人的身心,瓦解人的意志的魔力是很大的。它给人们造成的不同程度的人生悲剧要比因此带来的积极结果要多得多。

人在逆境中承受压力的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当环境压力开始“压”得你“憋”不过气来的时候,或者失去了一切人身自由,失去了一切前途和希望的时候,不“垮”下来的人是极少的,而且在这样的境遇中能够有所作为甚至大作为者更是凤毛麟角。这也正是这种人的伟大之处,也正是伟人之所以不多的原因之一。因为不同的环境对人们的作用是不同的,使当事者付出的代价也不相同。要想在逆境中站起来,走出去,就像逆水行舟,比顺流而下要艰难得多,吃力得多,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更要多几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意志稍有衰退,力量稍有不足,就可能被汹涌的波涛“击退”,以致淘汰。人生在世,说实在,没有人乐意在逆境中生活,即使在逆境中也都要想方设法、竭尽全力摆脱它、改变它。逆境对于成才与成就的益处之所以为一些过来人所推崇,是因为在人生的旅途中,逆境往往多于顺境,这对涉世不深的青年人是一种经验之谈,使他们在遇到逆境之前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相对逆境来说,顺利的境遇,如优越的地位、充裕的财富、舒适的生活等,是人们所向往与追求的。一旦拥有它,或部分拥有它,对个人来说是好事,并不是坏事。它同样可以造就人。德国大文豪歌德,一生物质生活优裕,人生状态平稳,尽管没有逆境的“磨练”,却写下了一系列传世之作;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一生过着安定的小康生活,无论小说还是戏剧都硕果累累。在当代社会,在顺境中出成果的文学家、科学家更是不胜枚举,如女作家冰心、张爱玲;科学家如杨振宁、贝聿铭等都是在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创造令人瞩目的成果的。

但是,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又告诉我们,顺境可能使人削弱动因刺激,丧失进取目标,尤其是从逆境走入顺境之后,由于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各种愿望的满足,环境压力的减少,人的惰性就会逐步抬头,容易使人贪图安逸,知足而乐,不思进取。古往今来,一些纨祷子弟、浪荡公子大都是顺境中的“宠儿”。满清的腐败、衰落的八旗子弟便是最典型的例证。他们“惟知鲜衣美食,荡费财资,相习成风,全不知悔”。曾国藩在反复告诫其亲属子女的家书中说:“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处境太顺,无困横激发之时,本难期其长进”。

由此看来,顺境同样有许多不利于人生的因素。成功、富有、舒适一直是大多数人追求的人生目标,而有的人一旦得到它,就乐不思蜀,好逸恶劳,甚至坐吃山空。一旦衰落之后,顺境就成了逆境,逆境反而成了顺境。因此,人一旦功成业就,进入顺境,便要迅速寻找新的压力、新的刺激和新的目标,有居安思危的紧迫感,不断进取的事业心,戒骄戒躁的自制力。培根说:“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难能可贵。《圣经》中的《引日约》启示人们通过顺境赢得幸福,而《新约》则启示人们通过逆境争取幸福。”

古今中外,许多人生成功者,大都经受住逆境和顺境的考验,无论身处何境,环境如何变迁,都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始终坚持矢志不移、锲而不舍的人生追求。

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在多次经过逆境的磨练之后,一生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到了晚年,他得到崇高的地位和财富,仅各国赠送的荣誉头衔就达九十七个。不少人还提议他当皇家学会会长,维多利亚女皇也要授予他爵位。但他都谢绝了,仍然愿意当个平民,像过去一样不知疲倦地工作,直到走完自己的一生。

许多事实证明,能够战胜逆境的人,不一定能够走过顺境;能够走过顺境的人,也不一定能够战胜逆境。顺境与逆境,都是外因条件。一个人能否取得人生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己,无关顺逆。这正如李白在《送友人入蜀》一诗中所说的:“升沉应由己,不必问君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5
人总会经历顺境与逆境等不同的人生境遇,并感受着顺逆中的甘苦、福祸与荣辱。在顺境中前进,如同顺水行舟,一切的有利因素使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中的宽松气氛、优越条件,又容易使人滋生骄傲情绪、自满自足、意志衰退。在逆境中奋斗,犹如逆水行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才可能成功。但是,逆境只是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而不是消解了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在逆境中向理想目标奋斗,可能会有顺境中难以得到的收获。逆境中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炼意志、陶冶品格、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丰富人生阅历。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坚持科学的态度,逆境不但不会把人打倒和压垮,反而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创造出乎意料的奇迹。
第2个回答  2018-12-07
例子:

1、 美国爱迪生12岁的时候,因为喜欢“鼓捣”科学小把戏,被校长误认为贪玩而开除学校。这使爱迪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然而,她的母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的兴趣,她不认为儿子的兴许是不务正业。他为儿子创立了良好的条件,给爱迪生开辟了实验室,支持孩子的小科学实验,从而使爱迪生的发明智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终于发明了白执电灯泡,电报机,留声机等,并发现了热电子发射现象。
2、 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位登陆月球的第一人。小时候,他是一个善于幻想的孩子,但他的母亲从来不打击他的积极性,一次,他的妈妈在厨房洗碗,他在后院蹦蹦跳跳的玩耍,母亲问他:“你在干吗?”他说:“我要跳到月球上去。”他的妈妈听后没有向其他孩子的家长那样泼孩子冷水,也没有骂他,或者说:“不要淘气,快停下来。”之类的话。而是说:“好!不要忘记回来哦!”在这样的轻松的环境下,他终于登陆了月球。可见好的引导方式更有利于他们发展。
3、 成长和出人才的本质是一样的,顺境和逆境也都是一个生命历程,最重要的是人是否勤奋,是否对学习有兴趣。我国古代诗人杜牧就是一个实例。杜牧,出生在一个豪门世家,他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年轻的时候,事业上便有了很大的成就。他与李商隐被后人称作“小李杜”。还有文天祥、周恩来、鲁迅等人,这不是顺境也能出人才的最好证明吗?
4、 轰动一时的张海迪,可以说他的成功筑足于逆境中,但是,我们站在顺境的角度来看,没有同志们的帮助鼓励,她有勇气活下来吗?如果没有组织上的关怀,照顾,她能战胜病魔吗?如果没有党的哺育指导,她又能做出如此辉煌的成就吗?
5、 要说那些在逆境中成长成才的伟人,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能发现,其实人们往往忽略了顺境,而是注重那个人比其它人多付出的辛酸。司马迁还是汉朝的一个史官,他拥有察看管理汉朝皇家书馆的权利,试问如果他没有那样的环境,它怎样写出真实反映历史的《史记》,凭空捏造?曹雪芹,祖父曾是江浙织造,曾经家财万贯、阅书千卷。所以才可以在书中营造出贾府那豪华奢侈的场面。
6、 从前那么遥远,我们来说说眼前的事例。越来越多人加入了追星族,那么,影星章子怡大家一定不陌生,她从小喜爱唱歌、演戏,第一次歌唱就得奖,第一次舞蹈就出名,这样的一帆风顺还有人能否认吗?事实证明她的成功中多数是顺境而非逆境。
顺境成才的名人名言

能使愚蠢的人学会一点东西的,并不是言辞,而是厄运。--德谟克里特
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莎士比亚
怜悯是一个人遭爱顾运而引起的,恐惧是这个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亚里士多德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
灾难是真理的第一程。--拜伦
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培根
逆运不就是性格的试金石吗?--巴尔扎克
并不是每一种灾难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往往是福。--夏普
顺境使我们的精力闲散无用,使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但是障碍却唤醒这种力量而加以运用。--休谟
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认痛苦与忧愁的锻炼的价值。--赫胥黎
第3个回答  2020-12-29

第二十五则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