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的teng是腾还是滕

如题所述

百家姓中的teng是“滕”。

滕姓起源很早,黄帝有二十五子,为四母所生,黄帝把他们分成十二个胞族,赐给他们十二个姓。滕姓就是其中之一。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还有一支滕姓起源于周朝王族之姓,姬姓。

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周文王第十四子,也就是自己的弟弟错叔绣于滕(今山东滕州),有天下滕姓出滕州一说,后来,滕国被越国攻灭,但是,不久复国。后来,又被宋国攻灭,于是子孙后代就以国名“滕”为姓,作为纪念。滕姓后来在开封府发展成望族,世称开封望。

扩展资料

滕氏家族名人

1、滕文公:战国时滕国的贤君,名宏,当时世称元公,他与孟子是同时代人。据《孟子注疏》记载,汉代赵岐考证古纪《世本》注:滕国有考公麋,其子元公宏,后世避讳改考公为定公,以元出行文德故谓之文公。滕文公在做世子时就非常注重治国之道,认真寻求强国富民之策。他奉命出使楚国时,得知孟子在宋国,回国时途经宋国,曾两次向孟子请教治国的道理。

2、滕抚:字叔辅,北海剧人,汉朝顺帝的大将。初仕州郡,稍迁为涿令,有文武才用。太守以其能,委任郡职,兼领六县。风政修明,流爱于人,在事七年,道不拾遗。滕抚性方直,不交权势,宦官怀忿。及论功当封,太尉胡广时录尚书事,承旨奏黜抚,天下怨之。卒于家。

3、滕胄:汉顺帝时著名文人,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昌乐县)人,滕胤之父。博学善属文,孙权待以宾礼,每有军政书疏,常托滕胄修饰润色。曾任京兆尹,但不幸早卒。

4、滕耽:汉顺帝时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昌乐县)人,滕胤之伯父。仕吴为右马司,为人宽厚,亦短命。

5、滕胤:字承嗣,三国·吴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昌乐县)人。滕胤少时有节操,刚成年就娶公主为妻。孙权称王之后,滕胤被封都亭侯。后来历任丹杨太守、吴郡太守和会稽太守。孙亮继位之后,滕胤出任太常、卫将军。

6、滕延:字伯行,东汉时北海人,后来曾任京兆尹,有政绩,世人称之为长者。官至济北相,因处死数十人,把尸体堆放在交通要道。侯览、段大怒,将此事报告桓帝,滕延被处以滥杀无辜之罪,送到廷尉审理,免去官职。

7、滕修:晋代名将。字显先,南阳人。初仕吴为将帅,历官广州刺史。武帝时任安南将军,广州牧。封武当侯。在南积年,为边民所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家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滕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1

百家姓中是滕姓。“滕”读音作téng。

滕姓起源很早,黄帝有二十五子,为四母所生,黄帝把他们分成十二个胞族,赐给他们十二个姓。滕姓就是其中之一。

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周文王第十四子,也就是自己的弟弟错叔绣于滕(今山东滕州),有天下滕姓出滕州一说,后来,滕国被越国攻灭,但是,不久复国。后来,又被宋国攻灭,于是子孙后代就以国名“滕”为姓,作为纪念。滕姓后来在开封府发展成望族,世称开封望。

扩展资料

腾,读作téng ,最早见于战国文字。本意是驿车,后引申为马奔驰、跳跃等义。再之后又由此引申为乘、骑等意义。又由乘骑等引申出超越、凌驾等义。

形声字。从马,狭声。由马、朕二字构成。篆文承自战国文字,隶书、楷书承自篆文,整齐化而定体。秦简中形旁和声旁的相互位置有所变化,火字的下部变成一横,而汉代隶书以后字形中象双手的部分又发生简化,并与火字相连,成为现行楷书字形“腾”字。《简化字总表》规定“马”作偏旁简化为“马”,故类推简化为“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滕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3
藤姓来源: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克商以后,文王第十四子叔绣,受封于滕国。战国初年,滕国被越国所灭。不久复国,后又被宋国所灭。其子孙为滕氏。
腾姓来源:一部分滕氏因避难改为腾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6-02
应该是滕,希望有用
第4个回答  2019-01-30
是滕,因为我们小学的时候有个姓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