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国君究竟是姓赢还是姓赵

如题所述

说秦国国君姓“嬴”姓“赵”都不错,主要是因为“姓”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嬴”为古姓,“赵是”今姓。
《史记》中明确记载:“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说得明明白白:秦国王族姓赵。”所以,秦国的国君们本来是嬴姓,然后从非子到子婴都是赵氏!

说起秦国君主的姓氏,本来很清楚的史实,社会上网络上却搞得一潭浑水。

周秦时代,中国人往往是既有姓又有氏的,当时的姓是古姓,而氏则是我们现在的姓。秦国的国君和公室属于嬴姓赵氏家族,即他们的姓(古姓)是嬴,氏(今姓)是赵。所以说他们姓嬴本身也不错,错的是把这个古姓放在男人名字前面。那个时代放在男人名字里面的只能是氏,也就是“赵”了。所以司马迁称呼秦始皇为“赵政”而非“嬴政”。

秦国君主公室的嬴姓是从伯益传下来的,周孝王让非子“复续嬴氏祀”只不过是让他参与祭祀嬴姓先祖而已,却老是被人说成“恢复”了嬴姓,这还不过瘾,又扯上什么宗主。难道非子的人生中曾经有过一段时间不姓嬴?说这话的人估计是不懂古姓氏,把赵与嬴的性质混为一谈了,赵是氏,嬴是姓。姓(氏)赵与姓嬴并不矛盾,是同时存在的。非子自生至死一起是嬴姓赵氏,何曾中断过?
由于古姓后来消亡了,今天的人把氏也当做姓来讲,容易与古时的姓相混淆。所以谈周秦时代人物的姓氏时还是要严格把姓与氏分开,不能混称为姓。秦君的姓是嬴,这是那个年代的姓,是古姓。他们的氏是赵,说姓赵其实是现代概念,用当时的说法叫“氏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14
两者皆可,但是必须区别的是,说秦国国君姓嬴的时候不能因此说他们的名字叫“嬴某某”,因为嬴是个古姓,本质上只是个古族名,不代表家族,且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把这种姓放在人名前的做法。
说秦国国君姓赵也是可以的,但这时候的姓已经是现代的意义的姓了。现代的姓在先秦时叫做“氏”,是用来代表家族的,从春秋时起开始用于人名前表明出身。秦国立国前是西周赵氏家族中的一个旁支,而赵氏本身是从古嬴姓演变而来的,所以秦国国君们都是嬴姓赵氏,在周代,他们应该是自称姓嬴并氏赵。但是我们现代人也可以说他们姓赵,至于嬴姓,已经是早消逝的历史了。
第2个回答  2017-09-04
司马迁的史记详细记载了秦国祖先的族谱,在舜时代,秦国祖先被赐姓为“赢”,而且形成很多分支。主干一支,在商纣王时期,“蜚廉”为商纣王的臣子,“蜚廉”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恶来”,次子名叫“季胜”。
“季胜”的后代“造父”,为周穆王驾御战车有功,被封在赵城,以地名为氏,从此以后,他的后代都姓“赵”,后来发展成为赵国。“恶来”的后人开始也因为“造父”的功劳,也姓“赵”氏。
因此很多人据此认定:秦国历代国君,包括秦始皇在内,都是姓“赵”而不是姓赢!但是“恶来”的后人,虽然一段时间姓“赵”氏,但是几十年后,因为为周天子养马有功,被册封在“秦”这个地方,以“秦”为国号,为附庸(诸侯等级从高到低为:公、侯、伯、子、男、附庸),恢复了赢姓的宗主地位,从此恢复了“赢”姓!以后历代国君,全部是“赢”姓,而不是“赵”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9-04
司马迁的史记详细记载了秦国祖先的族谱,在舜时代,秦国祖先被赐姓为“赢”,而且形成很多分支。主干一支,在商纣王时期,“蜚廉”为商纣王的臣子,“蜚廉”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恶来”,次子名叫“季胜”。
“季胜”的后代“造父”,为周穆王驾御战车有功,被封在赵城,以地名为氏,从此以后,他的后代都姓“赵”,后来发展成为赵国。“恶来”的后人开始也因为“造父”的功劳,也姓“赵”氏。
因此很多人据此认定:秦国历代国君,包括秦始皇在内,都是姓“赵”而不是姓赢!但是“恶来”的后人,虽然一段时间姓“赵”氏,但是几十年后,因为为周天子养马有功,被册封在“秦”这个地方,以“秦”为国号,为附庸(诸侯等级从高到低为:公、侯、伯、子、男、附庸),恢复了赢姓的宗主地位,从此恢复了“赢”姓!以后历代国君,全部是“赢”姓,而不是“赵”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