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世英明,为什么会选齐泰和黄子澄作为朱允炆的辅政大臣呢?

如题所述

能被朱元璋选作朱允炆的辅政大臣,齐泰和黄子澄自有其过人之处。但不幸的是他们政见不同,互不相让,造成内耗,反而没有起到辅政大臣应该发挥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房谋杜断”刚好与他们俩相反,相互取长补短,合谐共处,是唐太宗的左膀右臂,君明臣贤,成就了大唐盛世。

朱允炆作为人君的缺陷。

明惠帝朱允炆1398年继位,在位四年,吸取他爷爷治国的经验教训,也曾有所作为,史称”建文新政“。但不管怎么说,他继位的时候也只有21岁,一方面治理国家的各方面经验是不具备的,另一方面从资历的角度来说,很多的文臣武将面对一个刚成年的君主,嘴上不会说什么,心里也不会怎样惧怕他的。特别是朱允炆的爷爷的统治风格大家都已经习惯,突然变成一个年青人温和的统治,人人都有松口气的意思,治理国家方面也有太多的不适应。第三个方面,因为以上的原因,允炆个人在性格脾气上,也缺乏一种帝王气慨,遇事没有主见,左右摇摆不定,丧失了许多有利的机会,最终酿成”靖难之役“。

人才方面的缺失。

一方面齐泰和黄子澄我们要认识到他们二人的过人之处,但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人才缺乏的现实。太祖朱元璋为了给自己的儿孙创造好的统治环境,把开国的功臣彻底地清算了一遍。这些个老将能战善治,朱元璋认为他们也是将来儿孙统治的主要障碍,经过清算,治理国家的人才出现了断层,想用到人才时才知道,很难找到了。

作为齐泰和黄子澄来说。

不是说这两个不行,而是各有优长,却相互掣肘,形成内耗。黄子澄对于朝廷的忠心是天地可鉴,绝无二心,但同时,受他个人的成长经历制约,毫无从政历练,前半生进步发展顺利,直接做了允炆帝的老师。和允炆帝一样,富有理想,性格温和,追求完美,对于问题的处理仅限于纸上谈兵,甚至有点书呆子的特点。而齐泰是对经书学有大成的学者,精于礼和兵法,是兵部尚书。两个人都很有水平,但性格不同,政见不一,又缺乏大局观,不能相互包容,形成内耗,最终导致”靖难之役“,朱允炆失去皇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4
因为朱元璋来说,他觉得这两位大臣是他的心腹,虽然没有太大的能力,但至少还是很忠诚的,就这一点来说是他选择的主要理由。
第2个回答  2020-11-14
因为齐泰和黄子澄都是当时的大儒,朱元璋也认为朱允炆接班后会修生养息,没有预料到在那两位的鼓动下动削藩的念头。
第3个回答  2020-11-14
因为朱元璋已经把明朝给稳定下来了 整个明朝当时已经不需要太多的厉害人物存在 ,他们的存在只会让明朝更加动荡而已 所以朱元璋才会留下一些比较平庸的 大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