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的象调查:有哪些育儿经验让你觉得很棒?

如题所述

1.克制任性

6岁之前说“不”

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就满足所有需求,有些事情不行就是不行,不要让孩子觉得你的爱在他眼里没有限制。

比如孩子要买小汽车,可是家里已经有很多了,随即孩子就开始哭闹。这个时候中断所有正在做的事情。 马上回家做一对一,把门一关,四个不要:不要打,不要骂,不说教,不离开。

孩子哭任他哭,孩子闹任他闹,有大人在身边看着,不会出意外事故,但这件说了事不行,就是不行。

真看着孩子哭的难受心疼,可以拿毛巾给擦擦眼泪,但是擦完一定要说:“还哭吗,要哭接着哭。”这就向孩子表明了,大人是爱你的,但是在不合理的事情上不会纵容你,要克制你的 任性。

2.防止压抑

引导孩子交流,以及三比一原则

拒绝的同时,不能让孩子感到太压抑了。他想做的事情可以商量着来,好好说,如果能说服大人,大人可以考虑孩子的要求。

比如承接上面的例子,他想要小汽车,妈妈可以引导孩子去交流,这个小汽车和家里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想买这辆小汽车,鼓励孩子去说话交流。

三比一交流原则就是说,孩子每跟你交流三次,你就满足他一次的要求。

让他知道交流有用,但不是每次交流都能成功。

Plus:学会交流的一个好处是,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会缓和很多。

3.学会控制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学会自我控制,“巧克力锻炼法”

在父母在或者不在身旁的情况下孩子都要做到自我控制,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巧克力锻炼法就是说,通过一些好吃的比如巧克力,来锻炼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刚开始三天给他吃一颗巧克力,等半个月或一个月孩子习惯了以后可以提出新的要求: 如果把这颗巧克力保留三天的时间,可以得到三倍的巧克力,如果没有做到,下次就没有巧克力。

有心的朋友应该发现了,这不就是著名的 棉花糖实验 [1] 的翻版吗?

没错,自律和延迟满足感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天生不具备,但是可以后天习得。

4.学会忍耐

人生最基本的痛苦就是饥饿,走向社会后还有更多的痛苦,让孩子去体会一些,学会忍耐。

痛苦往往是忍耐了一段时间才叫做痛苦。而且成年人都知道,自己经历了某种痛苦之后,当别人也遇到了类似的痛苦后,我们才能做到感同身受,才会去体谅他人。

孩子也一样,当孩子放学后停了一个小时才吃饭,忍受了一个小时饥饿的痛苦。那么如果他遇到有人向他诉说自己很饿时,他会有那种饿的感觉,从而体谅他人。

学会忍耐锻炼的不仅是自己的意志,而且还有共情能力。

5.防止自私

脑子里要有别人

塑造家庭意识、适当的给孩子安排家庭任务等等从一些生活细节上都可以防止孩子自私,让他脑子里有别人。

例如教授举的给爷爷、大姑、爸爸、妈妈依次分橘子的例子,以及家中吃饭若爸爸没来,就要拨出一份菜留给爸爸的例子,还有给孩子安排周末去医院照看老人等等。

这里我想拿我的亲身经历来说明小时候脑子里有别人和没别人对长大后的影响。

我是一个从根里很自私的人,我弟弟不是。因为在我是独生子的那几年里,家里所有的好东西全给我吃,在我的世界里所有好东西都是我的。但弟弟自从出生开始,他的世界里就有哥哥,所有的好东西也都要给留一半给哥哥。

那么长大后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比如上高中时我们从家里带好吃的到学校,分给同学吃。我会特别注意同学吃了多少个,我还能有几个可以吃,心想如果不分给的话多好呀,全部都是我的。而弟弟分给同学东西从来没这个想法,他觉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分给大家吃很是自然。在其他事情上,我都会想着先去占着,不能让自己吃亏,而弟弟想的是慢慢来,大家一起分享。

虽然现在学了心理,认识到了自己的自私的想法,但是很难做到根除,只能是慢慢改进,与之共处。由此可见小时候的防止自私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6.经历挫折

挫折忍耐力和意志力相关,而意志力的培养不是靠智力培养出来的,而是靠体力培养出来的。

让孩子去经历体力之苦,感受生命的强大。而不是脆弱的不得了,一个延迟论文答辩就要跳下去轻生。

教授举的孩子学游泳的例子真的是特别得好。当孩子学会游泳之后去问他什么感受,他会说喝了多少口水,吓得不行。这时候大人要跟孩子说:“你一辈子都要记住这个感受。无论你到什么情况,就算是你觉得快死了,只要你扑腾肯定死不了。”

以后孩子再遇到挫折,就给他讲这个道理,他一定能坚持下来。经历了风雨,看到得彩虹才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