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1-09-03
雪是从大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结而成。云中的低温使得水蒸气结成冰晶,当气温够低时,冰晶落到地面仍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雪在融化时会吸热,所以融雪时地面气温会比下雪时低。雪形成的条件是,大气中需含冷的冰晶核,充分的水汽,以及气温在0℃(冰点)以下。
雪是降水形式的一种,是从云中降落的结晶状固体冰,常以雪花的形式存在。雪是由小的冰颗粒物构成,是一种颗粒材料,它的结构开放,因此显得柔软。因为气温和湿度不同,形成的雪花有多种的形状和大小。如果在降落过程中,雪融化后又重新冻结会形成球状降雪,此类降雪有霙、霰、冰雹。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雪只会在很冷的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因此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下雪的机会较微小。
第2个回答 2021-09-03
从天空的云中降落下来的水滴为雨,冰晶为雪,都是自然现象。
(一)雨的形成
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空中之后,遇冷液化成细小的水滴。这些细小的水滴被空气托住悬浮在空中组成了云。大气中有各种不同形式的空气运动,因而形成不同形态的云。由对流运动而形成的云主要有淡积云、浓积云和积雨云。在空气运动作用下,小水滴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凝结,合并成大水滴。当大水滴增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
(二)雪的形成
天空中的水汽(小水滴)遇冷凝结为冰晶,冰晶不断增大,形成雪花。
雪花降落时,如果云下气温高于零度,造成雪花融化或者部分融化,则会降雨或雨夹雪;如果云下气温低于零度,就保持以雪花形态降至地面,才会形成真正的雪。
水汽、冷空气、云下温度是形成降雪的三要素,这三种条件缺一不可。
(三)降水量等级
小雨:24小时降雨量小于10毫米;
中雨:24小时降雨量10~25毫米;
大雨:24小时降雨量25~50毫米;
暴雨:24小时降雨量50~100毫米;
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100~250毫米;
特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大于250毫米。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毫米(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毫米;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5.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30毫米;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5.0~10.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50毫米;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80毫米;
大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2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2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160毫米;
特大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24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3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320毫米。
第3个回答 2021-09-03
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就是雪。也可说是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冰融化时会吸热,所以地面气温会比下雪时低。
1.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
2.充分的水汽。3.0℃(冰点)以下。如该冷空气相当强烈,并带着湿气,1℃至10℃的气温同样可以降雪。
能降雪的地方:气候区属中纬度至高纬度(即大约于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地方就会有降雪的机会,如果于低纬度地方中有些地势高于海拔2000米的高山或高原也有同样的机会。
海洋气流也能间接影响该区下雪的机会率,如果在高纬度地区一带有较多暖流支配,会减低该区下雪的机会(例如日本本州至九州一带)。
第4个回答 2021-09-03
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也就是说,水滴必须在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不小于100%时才能增长;而冰晶呢,往往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例如,空气温度为-20℃时,相对湿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长了。气温越低,冰晶增长所需要的湿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温环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产生。
另一个条件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有人做过试验,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这样大的过饱和现象在自然大气里是不会存在的。所以没有凝结核的话,我们地球上就很难能见到雨雪。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最理想的凝结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强的物质微粒。比如说海盐、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学物质的微粒。所以我们有时才会见到天空中有云,却不见降雪,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采用人工降雪。
第5个回答 2021-09-03
1.气温低
要想形成雪花是不能有较高的温度的,这也就是夏天为什么不会下雪的原因。当然形成雪花不一定就要求温度低于零度。雪花是在混合云中,由于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断凝华增大形成的。当云下气温低于零度时,雪花可以一直落到地面形成降雪。如果云下气温高于零度时,则可能出现雨夹雪。
2.水汽饱和
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比较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
也就是说,水滴必须在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不小于100%时才能增长;而冰晶呢,往往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
3.空气里有凝结核
没有凝结核的话,地球上就很难能见到雨雪。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比较理想的凝结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比较强的物质微粒。比如说海盐、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学物质的微粒。所以有时会见到天空中有云,却不见降雪,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采用人工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