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攒下家底,他继位后,20年间花掉8000万两银子,如何评价乾隆?

如题所述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句话用在乾隆皇帝身上可是一点都没有错。从小爷爷康熙皇帝就对他刮目相看,甚至民间传说康熙皇帝本来没想把皇位传给雍正皇帝,只不过是因为喜欢他的儿子弘历,才把皇位传给他的。

关于乾隆皇帝的评价一直是毁誉参半的,他前期执政有方,发展经济、注重民生、平定边患,后期六下江南,二十年间将父亲和祖父攒下的家底几乎花空了,为大清埋下了腐败的种子。

幸运继位

雍正皇帝的儿子不多,弘历本来排行老四,因为前面的两个哥哥都相继早亡,所以他实际上是老二,在他前面还有一个不太聪明的哥哥弘时,他还有一个弟弟叫做弘昼。康熙皇帝老当益壮,有三十五个儿子,最终活下来的有二十四个,这么多的儿子,康熙皇帝的孙子当然不会少。

根据正史记载,康熙皇帝有九十七个孙子,而这些孙子大多与他没见过面。当时雍正皇帝还是雍亲王,为了讨父亲的欢心,他就劝说父亲去看看自己的孙子们,康熙皇帝在花园中第一眼就看中了弘历,认为他贵不可言,因此把他带在身边教导,对他百般疼爱。

公元一七二二年康熙皇帝驾崩,死前传位于皇四子胤禛,即为雍正皇帝。因为经历了康熙末年惨烈的“九子夺嫡”之争,雍正皇帝觉得立嫡立长的制度不适合清朝发展,甚至会引发祸患,于是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即生前指定继承人,把他的名字写在纸上然后放在正大光明匾的背后,等皇帝驾崩时宣布新帝人选。

雍正一直在弘历和弘时之间犹豫,可是弘时偏偏因为替被圈禁的八王爷和十四王爷求情而触怒了雍正,一气之下将他赶出了皇室,过继给了罪臣八王爷为嗣,弘历就此名正言顺的成为太子人选,虽然没有明说,但早已人尽皆知。

公元一七三五年,在位十三年的雍正皇帝去世,弘历继位称帝,即为乾隆皇帝。此时的清朝经过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的治理,已经是国富民强。康熙晚年因为吏治腐败,所以国库里的银子只有八百多万两,雍正皇帝在位时励精图治,几乎废寝忘食地处理政务,同时惩治贪官污吏,发展社会经济,使国库又充实起来。

到了乾隆皇帝继位时,国库里的银子又达到了六千多万两。可以说是家底非常丰厚,乾隆在位初期和中期也是勤于政务,没有辜负祖父和父亲的期望,到了第四十二个年头,国库存银已经有了八千多万两之多,鼎盛时期甚至有一亿两以上的银子。

从“好皇帝”到“败家子”

现代人常说:“有钱任性”,这句话用来形容古代的乾隆皇帝也非常贴切,乾隆执政前期国库充盈,国库里的钱就算没有夸张到三生三世都花不完,但是用来供给皇室生活和平时支援百姓应该是足够了的,但是到了嘉庆皇帝执政的时候,国库里却只剩下了两千万两白银,那么剩下的八千万两银子到哪里去了呢?毫无疑问,这些银子都被他的父亲乾隆皇帝在20年间给败光了。

在电视剧《如懿传》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对白:皇后乌拉那拉氏指责乾隆皇帝不应该在民间寻花问柳,惹得百姓议论纷纷,有损天子的威严。乾隆皇帝却毫不客气地说:“朕这些年来的吃不好睡不好,过得是宵衣旰食,难道还不能享受一番吗?”

其实对于乾隆皇帝来说,所谓的“宵衣旰食”是根本就不存在的,乾隆很会游玩享乐,如果不是他后期的各种享受和把钱用在一些不该用的地方,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经济落后的王朝,大清也许还能多延续一些年。

乾隆的钱主要是用来和边境少数民族作战、六下江南、修建园林等方面,为了宣扬大清国威,他四处征战,虽然平定了大清的边境,但是有些战争是没必要进行的,因此还花费了大量不必要的金钱。在六下江南的过程中,乾隆皇帝也是大兴土木、肆意挥霍享乐,而他驾到的时候方圆几里的全员都要跪道相迎,为了扩大街道的面积,所有百姓的商铺都要被拆除,因此造成了百姓极大的经济损失。

乾隆皇帝经常在所到之处修建行宫,各种行宫的建筑当然也少不了要花钱,而官员们又极尽谄媚,想为皇帝修建最好的宫殿园林,所以又是一笔高昂的费用。除此之外,乾隆还特别要面子,对于母亲崇庆皇太后的寿辰,他也是置办得非常繁盛,动辄花费数十万甚至数百万,轰动京师。在这样疯狂的“败家”行为之下,国库很快就空虚了。

对后世的影响

乾隆晚年挥霍无度,对于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国库空虚到几乎没有多少银子,幸好乾隆皇帝宣布禅位给儿子永琰,即为嘉庆皇帝。嘉庆皇帝继位时国库里只有不到两千万两白银,因此他不敢再像父亲那样奢侈,而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从前朝到后宫一切吃穿用度都从简。

终于在嘉庆皇帝的治理下,国库里的银子涨到了三千三百万两,嘉庆皇帝非常高兴,认为大清的经济还有恢复的希望。但是嘉庆皇帝能力平庸,这也是他所能做到的极限了,虽然他如此辛苦地充实国库,衰败的经济还是一蹶不振。

到了道光、咸丰年间,各种外来侵略战争打开了清政府的大门,清政府一来技术落后,二来没有金钱作为战争支撑,反而在与列强的战争中节节败退,割地赔款,就连嘉庆皇帝攒下的三千多万两银子也都被赔付给列强了。

道光皇帝节俭度日也只攒下了八百万两银子,到了咸丰时期内忧外患更加严重,咸丰皇帝竭尽全力去应对,最终几乎耗尽了国库里的银子,仅剩十一万两银子,甚至还没有普通的富商有钱,咸丰皇帝实在拿不出钱,只好派人把宫中能融化的贵重金属全部融化来作为军饷。

但是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到了同治、光绪年间,清朝因为贪官污吏横行和慈禧太后的挥霍无度,还要赔偿外国列强各种赔款,已经走到了灭亡的边缘,大清的国库被挥霍一空,堂堂“天朝上国”居然要向银行贷款来维持朝廷的基本开销。

到了宣统年间,清王朝已经是外强中干,靠着国民政府的扶持才勉强维持生活,甚至连宫女和太监的月例银子都发不出来了。就是在这种经济极度衰败的情况下,伴随着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枪声,宣统皇帝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清朝最终走向了历史的深渊。

“乾隆游遍天下,终致人财两空”,可以说乾隆是一个幸运的人,老爹雍正节衣缩食,攒下家底,他却挥金如土,20年间花掉8000多万两银子。如果不是他的过度挥霍和劳民伤财,也许大清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不会因为没有钱而无法负担军费最终丧权辱国。历史证明,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如果经济腐败,那么国家也将不复存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31
他就是出生于富贵人家,所以花钱大手大脚,但是他也是一个很善于守成的君主。
第2个回答  2021-03-30
我认为乾隆是一个非常幸运的皇帝,而且他是一个很风流的皇帝。
第3个回答  2021-03-27
我觉得乾隆这样做不是很好。因为国库的钱是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而他却败光很多,所以这个行为特别不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