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根源在哪?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首先来说一下抑郁症关于生理方面的原因。

目前来看,抑郁症生理方面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理论,但通常都指向单胺递质和5-羟色胺递质的失常和紊乱导致。这几种神经递质通常控制着人们的高兴、快乐一类情绪,例如5-羟色安实际上就是人们恋爱时,所产生的那个 血清素 。一旦这类神经递质,或者说激素,因为大脑的问题,变少或者失衡了,人们就会陷入悲伤之中。这就是抑郁症的发病原理。

那么解决它通常情况下,是需要吃药控制的。原则上,这种疾病是可以临床治愈的,但其病因是没办法彻底解决,所以 要尽量远离可能刺激诱发的行为或者情况 。

除了生理问题外,我再单独讲一下 心理 上关于抑郁症的成因。

事实上,这类研究是比较多的。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就有专门的心理学家进行过研究,当时的心理学流派以精神分析为主要代表。精神分析学说认为, 抑郁症的成因是因为死本能的反向置换 。虽然,后期,心理学家对于精神分析学说有很大的改动,经弗洛伊德的徒子徒孙改进和推翻,形成了一套以心理动力为主题的新精神分析法,但在新理论当中仍保留了生、死本能的学说,因此,抑郁症的成因也并没有太大改变。

简单来说,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讲,抑郁症是因为,人首先有一种叫死本能的冲动,这种冲动一般代表着人在受到伤害时、想要置对方于死地的愤怒, 人都会有 。而抑郁症则是,当人产生这种冲动之时,受到了外界的强烈反抗和阻挠,强大的愤怒被压制回去了,死本能就指向了自己,所以形成了抑郁症。

由于愤怒,还可以解释为 恐惧的自我保护 。因此,这个学说也可以解释为:人在受到了强大的伤害后,形成一定恐惧,感觉许多人都可能 伤害自己 。患者无力抵抗,为了避免不被伤害,患者 最终只能选择自己伤害自己 ,以抵消那些可能带来的伤害。

简单来说, 受到某种伤害后,支持你的人比反对你的人少的多,所以你害怕,最后只能顺应反对你的人 。所以为什么被可恶的喷子和流氓所伤害的人,比较容易得抑郁。

解决办法自然就是寻找支持和同情你的人, 打败反抗者 。

除了精神分析之外,还有种理论叫认知心理学,它认为抑郁症是人对于客观事物的错误认知导致的,通过改变认知也可以解决。

我的回答就是这样,希望能够帮到你。

人们避免谈论的抑郁,从有人类开始,就一直都存在。 而抑郁症,一个看起来离我们很远却又真实存在的一种精神疾病。世界上约有4亿人患有抑郁症, 瑞典的发病率为 6.16%,美国为4 45%,中国为3.02%,逐年还有上升趋势。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达,现在近一半的网友是从明星的八卦新闻得知一些抑郁症的相关信息,但离知识层面还相差甚远,大约9成的朋友,不知道抑郁症患者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自杀。

这要作为一个研究课题三天三夜也研究不完,下面就把一些常规的列举出来,让大家了解一些具体的成因:

造成抑郁症的因素

1、遗传:约40%-70%患者有遗传倾向,约50%以上的患者有抑郁症家族史;

2、生化因素;

3、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4、心理 社会 环境因素:婚姻不满意、低经济收入、重大生活事件;

5、人格因素:焦虑与紧张、强迫与完美、冲动与敏感;

6、童年时期不幸经历;

7、躯体疾病;

8、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依赖。

遗传因素说明

就拿遗传因素来说,如果家庭中有抑郁症的患者,那么家庭成员患此病的危险性较高,这可能是遗传导致了抑郁症易感性升高。如果有资金实力或者有相关兴趣,可以到医院测试一下DNA,可以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之上了解自己的基因序列。

生化角度

这里的升华主要指的是脑内神经的紊乱,根据多年的调查与研究不难发现,93.2%的抑郁症患者由于分泌功能紊乱,确定抑郁症的发病机理。

社会 环境因素

其他先跳过,主要说一说 社会 环境因素,人从幼儿成长到成人,在经历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中,都会遇到自己不能接受的事情,比如亲人离世、高考失利、失业甚至亲人背叛等。

这些都会促使诱发抑郁症,再加上遇事悲观,负能量爆棚,自信心差,对生活失去控制,过分担忧等都会增加抑郁症的严重性。


总之,抑郁症是一种高发的精神疾病,绝对不是“较真”,也不是“富贵病”,在抑郁症面前没有贫贱的区别。

希望更多人能正视抑郁症,减少对抑郁症的误解、减少对抑郁症患者的伤害,不要让遗憾再发生。

如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霖士心理’...

抑郁症的发生原因是由两方面组成的,一方面是遗传的原因,另外一方面是环境,压力事件导致的。 抑郁症的发生原因,遗传当然逃不脱干系。抑郁症的遗传贡献大约是 40% ,也就是说,我们一生中会不会得抑郁症, 40% 是由遗传决定的。而剩下 60% 大头,则是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哪些呢?主要是一些比较重大的压力事件,比如说受到虐待,自然灾害或者一些 情感 事件,比如说失恋,有亲人去世,或者在童年或者青春期的时候受到社交孤立,或者在工作中压力过大,这些都是会增加抑郁症发病的环境因素。


血清素在大脑中的失衡是导致抑郁的最关键因素。大脑中各种神经激素并非越少越好或者越多越好,互相之间维持平衡很重要。大脑中的一种蛋白 ——TG2 蛋白负责将血清素转化成 RAC1 蛋白,进而促进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大脑神经发育,调节神经元可塑性)的合成。如果人们长期处于慢性压力环境下,比如婚姻长期不和谐,工作中长期不受重视,学校里长期没有朋友,被社交孤立等等,会使大脑分泌的 TG2 蛋白增多,这一过程会降低我们调节情绪的能力。过高的 TG2 使得大脑中血清素浓度太低,影响了神经元之间的交流,导致“心力交瘁”的抑郁症状。对小鼠的研究发现,大脑中 TG2 蛋白增多会引起神经元萎缩,以及 TrkB 分子水平降低,进而损害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功能。而神经元之间有效的连接是维持动物正常认知和情绪活动的生理基础。

抑郁症的病因是性格内向,与人之间沟通少,心里压力大,释放不出来,而且也得不到别人的理解,造成长时间的压抑,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抑郁症。

大脑内的多巴胺远远低于正常标准。

目前我看到的是从两个维度上来看: 一个是遗传基因,一个是 社会 因素

1)遗传基因上:有一些研究表明,通过双生子和非双生子的实验指出重度抑郁症的大约的遗传性是37%。,所以如果你的兄弟姐妹有人得了抑郁症,在一定程度上,你得抑郁症的概率比其他正常普通的家庭高。不只是抑郁症,其他的精神病也是,例如精神分裂症,也是家族遗传。

2) 社会 因素主要分为生活事件和人际交往情况 A 人际交往:也可以说是 社会 支持系统,其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你家人对你的支持,朋友对于你的帮助,在很大程度会缓冲压力事件带给人的负性影响。

B 生活事件:在一些研究中,说明在42%到67%左右的人报告自己在抑郁之前有遭遇到重要的人生事件,比如失去工作朋友或者爱人,这些特定的生活事件也比较容易引发抑郁。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说个体家庭的经济情况,在一些比较贫穷的家庭可能更加可能会引发抑郁。

同时,在关于抑郁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词,叫习得性无助。如果一个人长期遭遇到挫折和问题,无法有效摆脱,就容易产生绝望的情绪,在这个人的认知上也会认为自己是无法摆脱这个问题的,就可能陷入抑郁中。

和这个比较相似的一个理论叫做绝望理论:基本上就是:①认为好的结果都不会发生。②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会对这个情况改变什么。 所以,就抑郁了。的确挺绝望的。

抑郁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疾病,其准确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有一些因素会导致抑郁症,有些人在生重病期间抑郁了,有些人在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期间抑郁了,有的人则有抑郁的家族史,还有一些人抑郁的原因不明。

有几个主要的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抑郁症是5-羟色胺(又称血清素)缺乏症。其它因素都是外因,必须有这一条才能确认为抑郁症。不光是抑郁症,任何心理疾病都必须有生理原因才能确认,避免与正常心理过程相混淆。

不过现在心理治疗界鱼龙混杂,如果你说自己感觉有些郁闷,某些心理医生就说你得了抑郁症,马上给你开药,让你住院,根本没什么检查。还有一些人感觉心情不佳,从未就诊,就说自己得了抑郁症。这些造成了在 社会 舆论中“抑郁症”这个词大流行,其实根本没那么多。

抑郁情绪任何人都会有,是人与环境产生冲突时的自然表现。比如作生意赔了钱,谁都会抑郁一阵子。这和抑郁症没有关系。

我们知道,抑郁症是心境显著而持久的低落,伴有睡眠减少,精力减退,注意力减弱,兴趣丧失,社交退缩,思维迟缓,自罪自责,自我评价过低,悲观厌世。抑郁还常常伴有焦虑症状,重度抑郁发作患者还可以出现精神病性症状。那么抑郁症的根源在哪里?究竟是我们的内在因素还是 社会 上的外在因素?

我的观点是有内在也有外在因素,但更多的根源应该是抑郁症患者的内在因素。

很多人会说抑郁症的根源就在于患者“心眼小”,“想不开”,但事实并非如此。想不开,心眼小能够出现抑郁情绪,但情绪是可以出现在任何一个正常人身上的,不会长时间存在,并对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严重的影响。而抑郁症状程度会更严重,持续时间也会更久,会给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其实,抑郁症的根源应该是 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和 社会 心理因素 多种因素叠加而成。这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结论,也是全世界医学界的共识。单一的因素不足以发病,一定是多种因素的叠加造成的抑郁症。

在生活中,抑郁症很容易被错误的认为成抑郁情绪,也就是抑郁症常常被人忽视的疾病属性。由于部分患者抑郁症的人只注意了身体症状(乏力、食欲不振、疼痛、性功能障碍等),被误诊者误治者不在少数。比如一位抑郁发作多次的少女,因厌食且并发呕吐,被某医院当成胃病,做了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症状依旧,最后被确诊是患了抑郁症。

其实因为人们对抑郁症的认知严重缺失,不但造成了对抑郁症根源的猜测和众说纷纭,更严重的是让很多患者错失了及时正确治疗的机会。其实抑郁症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疗效一般会很好,几乎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会有明显的缓解,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抑郁症患者今后不再复发。

抑郁症是慢性精神疾病,一旦发现都要尽早科学治理,相信抑郁症患者一定会好起来的。

抑郁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全球性的精神卫生方面疾病。据WHO统计,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3.1%,全球约有1-2亿人患有抑郁症。目前,该病已位列世界10大疾病的第4位,,有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 健康 的主要杀手。抑郁症是一种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的疾病。其病因学的研究主要从遗传、环境、心理 社会 因素、生物化学、神经递质、内分泌、免疫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一、 遗传研究

遗传学研究表明,抑郁症是一种具有高度遗传性的精神疾病,抑郁症患者的亲属(尤其是一级亲属)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显著高于一般人。

二、神经递质研究

目前公认的说法是,单胺类递质系统是诱发抑郁症的重要影响因素。单胺类递质系统主要包括5-羟色胺系统、多巴胺系统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研究认为,脑内的单胺类递质,如5-羟色胺,可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另外,脑干的单胺能神经核亦可参与抑郁行为,这是因为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共同起到抑制自主活动的作用。

三、 神经生化因素

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多种神经生化因素有关,比如神经活性类固醇水平失衡、腺苷及其受体相互作用改变及雌激素水平异常降低等。

四、 神经免疫系统研究

神经免疫系统紊乱不仅与精神、心理、性格、行为及衰老等因素有关,还与多种机体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有人认为,抑郁症患者多存在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HPA轴的亢进使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大量增多,进而导致免疫功能抑制,或是单胺递质的改变并通过免疫细胞上对应受体来影响免疫功能。

五、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研究

抑郁症患者血浆中的BDN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而抗抑郁治疗可使其体内的BDNF水平显著增高。这一结果说明,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BDNF水平低下有关。

六、 社会 心理研究

不同个体的人格特征、家庭环境、应激性生活事件、 社会 支持、应对方式等 社会 心理因素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可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关人格和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人格基础,不同人格特质的人发生抑郁症的几率相差很大,其中神经质和精神质和抑郁症的发生、发展成正相关,外向性格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此外,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度、矛盾性、 情感 交流、独立性、 娱乐 性、组织性和控制性对个体的情绪、行为及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发现,神经症患者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较低,矛盾冲突较多, 情感 表达较少。另外,还有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生与 社会 支持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人际关系较多,但 社会 支持较少。此外,应激性生活事件可能是诱发抑郁症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负性应激性生活事件,例如丧偶、亲人病故、离婚、失业、婚姻不和谐等。同时,慢性心理 社会 刺激,如长期贫穷、患有慢性躯体疾病、人际纠纷、家庭矛盾等也可能是诱发抑郁症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负性应激性生活事件抑郁症的发生存在着一定数量和反应上的特殊关系,即当负性应激性生活事件积累到一定的数量时,便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然而,并不是所有遇到应激性生活事件的个体都会患上抑郁症,研究发现,部分抑郁症患者在发病前并没有明显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一般认为,应激性生活事件在抑郁症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到“扳机”的作用。而个体消极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才是导致遭遇应激性生活事件的个体发生抑郁症的重要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抑郁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其发病因素十分复杂,大多数认为其是因生物- 社会 -心理等多因素、多机制共同作用而产生,但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论。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