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来源于比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幸福是什么?

  有人说:“幸福就是平安健康。”有人说:“幸福就是腰缠万贯,富可敌国。”有人说:“幸福就是心心相印,与君夕阳西下。”有人说:“简单快乐即是幸福。” ……  总的来说,幸福感就是人的大脑营造出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

  那么,幸福来源于什么呢?

  在社会学有一个理论叫相对剥夺感,经由美国学者S.A.斯托弗提出,后经R.K.默顿发展成为一种有关群体行为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 幸福感来源于期望与实际效益之差。如果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能得到的效益,低于我们期望得到的效益,会产生忧郁,怨恨,不满等负面情绪,我们就会感到不幸福;则反。

这种期望是怎么来的呢?

  是我们在几十年的成长过程环境中,所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幸福观,它们告诉我们这样是幸福的,那样是不幸福的,以及跟别个体或群体进行比较。

    当人们在评价自己的境况时,总是要选一个参照物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不是我们刻意去比较,它是由潜意识发生的。参照物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举个例子:

小李是三线城市普通工作者,想在市里安家立业,工作也有五六年了,算算手头的钱,也可以买套较好房子的首付了,这时想想幸福感油然而生。
  不过有一天,有个同学以前吊儿郎当的小张给他打电话说:“自己在一线城市买了房,准备结婚邀请他参加婚礼。”  由于家境好,婚礼盛大豪华。这时小李想想,瞬间感觉怅然若失。

  一开始由“在小城市安家立业幸福观”作为参照,转由对别的个体进行比较。

那有人说,那我跟穷人比,跟残疾人比,跟叙利亚难民比,这总会幸福了吧。但是你没有,因此你之所以感到不够幸福,症结并不在财富的绝对值上。因为人们总会喜欢向往“美好的事物”,也总会高估目前渴望事物的价值,事实上当你渴望的时候,你就已经高估了。

  幸福其实很简单,不访跟自己比较。自己幸福状态哪?

  假如自己每天吃不饱,要吃一两顿饱的觉得很幸福了,那么到条件改善时,现在每顿都能吃饱不能每次激发幸福感时,这叫作: 状态惰性,换言之,任何保持了一定时长的既有状态,都无法激发出我们的幸福感。 现在想要幸福感就要改变状态,偶尔就吃一顿大餐。所以跟自己比较,比较状态之间的切换。

  状态向前推进,摆脱状态惰性,当一个幸福感消磨差不多时,再向前推进一步,积累最多的幸福感。

  当一个人在富二代家里出生,他所积累的幸福感远没有当一个从底层出生一无所有到事业有成的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