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十年对峙的时间段是什么?

如题所述

国共十年对峙自1927年起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结束。1927年至1937年间,国民政府先后调集兵力对共产党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五次“围剿”,前四次遭到失败,但在最后一次“围剿”中,迫使中央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江西瑞金转移至陕西延安。

1927年马日事变和四一二政变之后。大量共产党人被拘捕或屠杀,共产党人的活动也转为地下。共产党为了反抗国民党的镇压,利用手中控制的少量的国民革命军武装反抗。

1927年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国民党称之为“南昌暴动”),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力量“中国工农红军”,而原本的国民革命军,大多数被国民党控制,继续北伐统一全国。从此,军队为党的事业而战,国共两党都有了自己的武装,内战爆发。

192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为了对抗中国国民党政权的镇压发动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创建红军,开辟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来武装夺取政权。后来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937年的七七事变更是加剧了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西安事变后,国共双方经过谈判决定停止内战,共同抵抗外来侵略者。国共合作期间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仍摩擦不断。

扩展资料:

国共的分裂,是革命路线的分裂,绝不是对革命的背叛。尽管国共双方都指责对方叛变革命,因为从双方的政治纲领上看,双方的最终目标是存在冲突的。孙中山的中国国民党要在中国建设“三民主义”,而中国共产党要实现共产主义。

双方的分裂是必然的结果,但双方在很大程度上都认同双方很长时间内的政治理想和行动具有共同处。两党之所以能够组成密切同盟,是因为两者在当时拥有共同的敌人北洋军阀;另外,国共的合作方式也是双方分裂的原因之一。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的方式与国民党进行合作。这种方式在各自党内都存在分歧。共产党在加入国民党后积极发展共产党员,引起了国民党如西山会议派等的不安。

同时共产党在长期的阶段性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从而形成自身掌握军队,以发动群众和进行舆论宣传等形式进行革命,并对国民党以建立三民主义中国表示不认同,两党理念的差异最终导致分道扬镳。

而苏联在列宁因病昏迷后,斯大林对列宁早期废除诸多不平等条约不谈,持续对中国外蒙古、西北和东北地区扩大控制和影响,“联俄容共”的基础动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共内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