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沈阳的方言土语?

如题所述

沈阳市属于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进行语言文字评估的一类城市,其标准要高于一般城市。沈阳市要通过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评估标准须答好三道“题”:第一道题是综合管理,包括语言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措施等;第二道题是推广普通话,考查党政机关、广播电视、学校、公共服务行业的用语是否“普通”;第三道题是上述行业及公共设施的用字是否规范。其中后两者在评估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

那么,在对公共场合言语交际使用方言土语加以限制和规范的同时,又该如何看待作为地域性的乡土文化主要标志的方言土语呢?

沈阳话是幽默的“文化化石”。作为北方官话的东北话,与汉语普通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比较接近,相对江浙、广东、安徽等地方言要好懂得多,这是东北小品之所以能够被全国大多数观众所接受的最重要的语言因素。

以沈阳方言为代表的东北话的流行,证明了东北话的魅力。在都市化的大潮冲击之下,方言的话语空间正在悄然消失。要像爱护普通话那样平等地对待方言,给方言保留必要的话语空间,是拯救方言的最基本道理。所以,沈阳人既要保护自己的方言,也要学习普通话,两者不可偏废。如果说方言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保护方言即尊重自己的文化,那么,保护沈阳方言就是保护我们家乡的文化。

按照联合国有关公约的界定,以及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规定,最基本的“口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那些目前最为濒危的、时时刻刻都在消逝之中的各地方言土语之中的“民俗语汇”,而且,正是这些最基本的“口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是蕴含和凝聚一方乡土文化的“文化化石”。列句中引的原方言土语用~表示。

这里,且举一组沈阳方言土语并作例释。其中,所注汉语拼音并非普通话标准音,而是接近本地的近似发音。例句中引的方言土语用~表示。

嘴巴啷唧zuǐ · bɑ lāng jī 形容词。说话不干不净,骂骂咧咧。

例:请自重一点,跟人说话即或有意见,也不能~的。

提另儿tílingr 副词。另外。例1:这是送你的,我~还有。例2:别急,我~想办法。

哈(人)há(rén) 动词。1. 要挟。例:你这是~住他了,不然他才不买账呢。2. 欺负人。例:倚仗权势~人是他一贯的恶劣作风。

kào 动词。1. 熬炼,使油脂等同混杂的其他物质分离出去,提炼出所要的液体。例:~点荤油(猪油)。2. 加热使水分蒸发。

例1:一会儿没注意就让锅里的水~干了。例2:汤药~煳了一般不宜再服用。3. 消磨。例:几天不见,看你就熬~成了这个样子。

没深落浅méi shēn Iā qiǎn 形容词。不注意掌握程度、分寸。

例:批评人要讲究点方法、态度,像你这样劈头盖脸、~地也实在使对方难以接受。

好信儿hào xìnr 1.(形容词)好奇的。例:年轻人往往有个~心理,这没什么可奇怪的。2. (副词) 无意地;不经意地;偶然地。

例:我只是~这么说说,并未想许多。

耍熊shuǎ xióng 动词。1. 耍赖。例:说话要算数,到时候谁也不兴~。2. 自甘暴弃,打退堂鼓。例:年轻人总得有点志气,如果一遇到困难就~还有什么出息!参见“耍磨磨丢”条。

耍磨磨丢shuǎ mòmo diū 动词。1. 耍赖。例:那个人说话从来不使人相信,每到关键时候都爱~。2. 消极拖拉,磨蹭不前、抵赖。例:人总得有点上进精神,光会~算什么本事!参看“耍熊”条。

撩理liáo li 动词。1. 搭理;理睬。例:尽管他好话说了九千六,还是没人~他。2. 对付。例:你们先别吱声,让我先来~他一下试试。3. 有时也重叠作“~~”形式。例:既然这样,我就得~~你了。

出出chū chu 名词。1. 主意,办法。例:在这种情况下他已经一点~也没有了。2. 说,道。多取贬义。例:别看他干活儿不多还尽~呢。

行大乎哧儿háng dɑ hū chīr 形容词。1. 马马虎虎,不认真,不仔细。例:安全生产是个大事,谁也不准~地当儿戏。2. 不介意。

例:同志之间哪能因一两句过头儿话就耿耿于怀呢,~地就过去了,该怎样就怎样才行。

拉松lā sōng 动词。反悔;抵赖;不认账。例:这事既然说定了这么办,到时候谁也不准~。

行初一行十五háng chū yī háng shí wǔ 成语。1. 时断时续,不稳定。例:他~的,哪个月也没出过满勤。2. 不规律,令人难以把握。例:凭一时兴趣出发,今天学这个,明天弄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学好。

玍古gǎ gu 也作“嘎咕”。形容词。1. 性情乖僻,脾气坏。

例:他呀,为人处事跟别人不一样,那才~呢!2. 调皮,难对付,不好办事。例:这孩子可~了,你说东,他说西;你说打狗,他骂鸡。

3. 特别的坏。例:我一想:日本鬼子没安好心眼子,越败类,心眼越~。4. 与一般的不同,很特殊;个别,少见。例:这~玩意儿,我还是头一次看到呢。

打幺dǎ yāo 形容词。有权势;得宠;吃得开。例:解放前,地主~,堡子里的事,都是他们说了算;现在变了,俺们贫雇农~了,是事儿得俺们做主。幺,旧时称色子和骨牌中的一点,通常用来代替数字的“一”。此取“第一”或“最……”的意思。“打幺”一词当由此义派生而出。

淘换táo huàn 动词。1. 想办法弄到。例:我盖房子还缺秫秸,你上你老丈人那堡子给我~点。2. 寻找;寻得。例:已经是丢失好几年的东西,没处~了。

成年溜辈chéng nián liu bèi 副词。年复一年地;长年地,总是……。例:东街老李头~早起捡粪,你瞅人家那庄稼长得墨绿墨绿的。

差不究竟chà bù jiū jìng 形容词;副词。差不多。1.(形容词) 一般、普通的,大多数的。例:他这个人是自来熟,尽管才来时间不长,~的人却混了个半熟了。2.(副词)(在程度、时间、距离等方面) 例:这事儿三十多年了,我记不清是哪一天了。好像是在腊月廿三,不准也~。

悠儿yōur 量。回;次。例1:这事真也难办,我一连跑了三~也没结果。例2:真有能坐席的,一连陪了两~,他还坐在那不动地方。

掯劲儿kèn jinr 1.(名词)紧要的、可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环节或时机。例:越是~上,越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品德优劣。2. (副词)

解渴儿。犹言关键的环节或时机解决关键性问题。例:他这几句话不多,但大家都感到~。

借劲jiè jìn 1.(副词)犹言解渴儿,全部或部分地满足需求、愿望。例:平时不觉怎样,关键时刻帮一把才教人感到~呢。2. (动)

借力。例:我的亲属都在外地,临时遇点什么事就~于左邻右舍和单位的同志们了。3. 有时拆用,成“借……劲”形式。例:那个人的原则性很强,就连亲亲故故也别指望借上他那“后门”的劲。

自来熟zì lái shú 形容词。称人善于交往,初识即像原本熟识似的。例:那人是~,三言两语一搭话,就像老友重逢似的了。

下把xià bǎ 1.(动词)下手;动手。例:还没到地方他就~了。有时拆开成“下……把”的形式。例:你先下了把,别人呢。2.(副词) 犹言下力量、下功夫或豁上了。例:为了这事,他可算~了。

此亦可说成:为了这事,他可算下了老了把了。

跑屁头pǎo pì tou 动词。1. 溜掉;躲避开。例:丑话说前头,到时候谁也不兴~。2. 逃避、隐藏。例:解放前咱这屯子常闹胡子,人们不得不三天两头地~。按:于此二义,现尚有“一屁头不知跑哪去了”或“一屁头跑到……”的说法。

呛不住qiàng bù zhù 形容词。1. 承受不了,禁不住。例:这么大的事他可有点~。2. 不沉着。例:他这个人遇事总是~火儿。3. 因吃不消而忍耐不住。例:这话说得实在教人~劲儿。

大不着急dà bù zháo jí 副词。(惯用语)1. 假如来不及、实在不行的话大不了怎样。例:你先别慌成那个样子,~就按退一步的办法。2. 必要或适当的情况下怎样。例:一还有我可以出面说话的吗!

3. 需要的话,随时可以怎样。例:这个差事容易,~捎带着就办了。

着紧崩子zháo jǐn bēng zi 副词。情况紧急,必要的话。例:

这个事你做到心里有底就行了,~就可拿主意那么干。参见“大不着急”条。

苶贴nié tiě 形容词。萎靡不振;沮丧。例:他那点招数全用尽了也无济于事,这下子~了,坐下来低着头一声不吱了。

落套lào tào 形容词。1. 萧条,不景气的。例:从前那是个有名的~队,自从落实经济政策实行了“双包”生产责任制,情况可就大变样了。2. 落后的。例:同先进社比较,咱这儿得算是~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