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话题_一,继"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之后,"全民阅读"也将立法.对此,有人叫好,

如题所述

   继“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之后,如今,阅读也要立法了。日前,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消息称,全民阅读立法已经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目前已草拟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
   该消息甫一传出,立刻引发了各界的激烈讨论。最铿锵的诘问莫过于:“不读书也违法?”全民阅读的话题再次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那么,如今我国公众的阅读现状怎样?缘何会针对阅读进行立法?阅读立法究竟能起多大作用?
   读书的人真的越来越少吗
   9月5日下午,室外气温达到30摄氏度,来郑州图书馆的人仍然络绎不绝。刚到开放时间,社科借阅室座位已经坐满。刚刚坐定的汪先生笑着说,“还真不是为了蹭空调。图书馆的氛围能让人静下心来阅读,家住得不远,所以有空就来看看书。”管理员在图书馆工作近八年了,他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来图书馆读书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了。
   郑州图书馆2012年到馆人数接近100万人次。而位于郑州市嵩山路上的河南省图书馆,前些年人流量基本维持在90万人次左右,2012年实行免费借阅后,人流量激增至108万人次。记者在和读者们攀谈中了解到,虽然上网、看电视等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时间,但很多人有空还是会看书。
   最近一篇在华工作的印度工程师的文章《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在网上引起共鸣,很多人对其中的观点表示有同感,觉得很难静下心来读书。
  当浅层化、碎片化、功利性阅读占据主导,虽然阅读量在增加,整个社会却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这种现象和中国社会的市场化转型,个体主义、功利主义趋向是一致的。推进全民阅读,绝不仅仅是推动大家多读几本书,更要培养全民的阅读习惯,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全民阅读囧境何因
   整个社会欠缺良好的阅读气氛,原因很多,公共阅读设施不够完善、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社会转型时期的浮躁心理等都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公共图书馆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国际图联建议,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应在1.5~2.5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河南省图书馆还是郑州市图书馆,其藏书量都远远达不到。而且由于缺乏制度保证及经费,在扩大规模、更新藏书、建立分馆等发展上都存在很大困难,制约了其在推动全民阅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中青年群体在工作、生活上都承受着巨大压力,静下来好好读上一本书对许多人来讲甚至成了奢侈的事情。家为什么读书少了,没时间是最多的说法。网络的冲击、多样的休闲选择挤占了大家读书的时间;工作生活的压力让人浮躁,搅扰了大家读书的心情。
   立法“促进政府”而非“强制个人”
   面对这种情况,立法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呢?读书也要立法,会不会是小题大做,个人精神领域的活动是否能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
   阅读确实是公民个人的自由范畴,但阅读立法的必要性在于其对自由的促进式调整,根本上还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由。立法是对全民阅读权利的一种保障,核心内容应当是规定政府法定义务,并不会对个人的阅读量等做出规定,更不会对个人做出惩罚。在机构上,对相关行业机构、图书馆的权利与义务,应作出明文规定,尤其应从经费上保障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在人群上,尤其要注重对于儿童、青少年、弱势群体阅读权利的保障。阅读立法主旨是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公共阅读环境,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满足公众的阅读需求。
   阅读立法条款一定要真正具有现实意义,而非口号的罗列,也非其他法律内容的重复,更非对公民自由的限制与侵犯。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
   立法不会立竿见影,推进全民阅读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从政府相关部门、相关行业到每一个人要做的还有很多,需要形成文化合力共同推进,让大家有地方读书、有时间读书,有好书可读。全民阅读最终还是要落到每一个人的身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3-08
法应该是作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存在,而不应该过多地干涉群众的正常生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