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如题所述

中国端午节是首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2006年5月,端午节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8年起,它成为国家法定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其成为中国首个获此殊荣的节日。
端午节的名称和意义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古代人民通过龙舟竞赛来祭祀龙祖的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那天投汨罗江自尽,因此后来人们也将端午节视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在一些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等人物的习俗。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江浙地区吴越部族的龙图腾祭祀,并融入了夏季时令的“祛病防疫”习俗。端午节在北方的传统中是“恶月恶日”,后来与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的故事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知的端午节文化内涵。
“端午”中的“端”字意为“正”,“午”即“中”,“端午”意味着“中正”。在古代,午时被认为是正午时分,也是正中之正。古人使用天干地支来表示时间,天干代表天之道,地支代表地之道。他们通过天干地支来记录天地人事的运行,纪元时常用天干地支表示。在仲夏的午月午日,飞龙在天,龙星位于正南中天,是全年周天运行中最“中正”的位置,象征着大吉大利。古人崇尚中、正之道,这种“中正”之道在端午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外,“端”也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也称为端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