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图序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荔枝图序文言文翻译如下:

荔枝生长在巴、蜀一带,树形高大,枝叶繁茂,叶子像桂花的叶子,冬天还是青色的;它的花春天开放,秋天结果。果实的壳,像丹砂那样红,夏季成熟。众多果实聚结在一起,像葡萄一样。外壳的纹理像细密的丝织品,果核像榛子一样大小,壳上的节像莲子一样突出。外壳的颜色鲜红滋润,膜是白的,像冰雪,浆液像醴酪那样甜,香味芳醇,吃后余味无穷。夏季里,果实连枝带叶都成熟,冬天树枝干枯而果实不落,四季常绿。它的甘甜和酸味,味道都很纯正。可以同岭南的香蕉、龙眼相媲美。它的种子可以制作船和器具,外壳可以做酒器和瓢。这种水果,产于巴、蜀一带,应该是果中珍品,却被贬抑成为荔枝浦的别名。

荔枝的产地,最初在岭南一带,后来传到巴蜀地区。它的名称,有的叫离支,有的叫荔支。到了汉代,才改称为荔枝。

东汉初年,南边的交州、北边的凉州,都献上了荔枝和龙眼,这些水果都包裹在绵布里。后来,尚书郎挚虞上疏说:“交州、广州、南州、荆州等地,都出产荔枝。这些地方的荔枝,是果中的珍品,味道非常甜美。可是,它们的果实外壳粗糙,像癞蛤蟆的皮肤一样,内部的核像鸡心的形状。这种水果,像葡萄一样,一串一串的,一个挨着一个,摘下后,冬天也不会凋谢。生长它的土壤,应该是海边沙地,现在却生长在交、广等州,这些地方的土壤,都是黑壤,这和荔枝生长的习性不相符。推测起来,大概是以前中原的百姓,不知道南方有荔枝,所以连根的树苗都移植过来,栽在庭园里。后来,这些树苗就繁衍开来,逐渐传到了洛阳。洛阳气候寒冷,不适合荔枝生长,所以它们的果实味道苦涩,而核却很大。交州地势暑热,是荔枝最适宜生长的地方,所以那里的荔枝特别甜美,核也小。这些荔枝,如果能在中原生长,它的味道,一定比洛阳的荔枝甘甜得多。臣下愚钝,认为:交州、广州、南州、荆州等地,应该向朝廷进贡荔枝,用驿站的车马快速传送,不要耽误它的成熟期。至于凉州,离荔枝的原产地太远,进贡的荔枝,大概是用连理枝嫁接的,味道虽然甜美,却不符合正朔的礼制。周襄王时,不能向诸侯分赐黍稷、梁米等谷种,就是这个道理。请陛下下令,让有关部门商议施行。”汉和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到了南郡太守张骞出使大夏国,看到大夏国国都附近有个卢橘园。卢橘树长得和汉地的枇杷相似,果实味道酸甜,它的种子不能繁殖,只像楸树的果实一样,有核而没有肉。张骞认为,这就是荔枝。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荔枝生长在巴、蜀地区,离洛阳有两千里远。涪州、渝州、忠州、万州等地,都出产荔枝。涪州的荔枝,要数龟陵县的最好,果实颜色鲜红,像朝霞初升,花像梅花,叶像橘树,核像丹砂,味道甜酸可口,是荔枝中的佳品。每年七月,正是荔枝成熟的季节,每到这时,皇帝都派使者乘坐驿车,驰奔驿站,风驰电掣般从涪州把荔枝运到京城。老百姓为这件事,疲惫不堪,沿途驿站,被马撞死、踏死的人,接连不断。杨贵妃生在蜀地,喜欢吃荔枝。南海郡产荔枝,每年要进贡许多,驿站的人,像接力赛跑一样,一个驿站接一个驿站地奔驰传送,风餐露宿,不知疲倦,奔跑几千里,常常需要七、八天时间。荔枝的色和香,都非常好,但它的味道,却不如枣子和杏子。荔枝的价钱,竟高到每颗值十钱的地步。旧记载说:“荔枝的膜是紫色的,浆是酸味的,吃多容易上火生病,它的核像鸡心的形状。”这种说法,大概是不正确的。荔枝的壳,有的红,有的黑,它的肉像白玉,像冰雪一样晶莹洁白,它的浆,像醴酪一样,又甜又香。荔枝的核,像丹砂一样红,剥去它的壳,露出白色的膜,膜就像冰片一样晶莹透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