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中的正对、反对、串对的例子都有什么?

对偶有很多,其中的正对例子反对例子串对例子都有什么? 情帮我举些例子,并带有出处

一、正对偶
1、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

2、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四首》

4、译: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

二、反对偶  

1、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2、例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须输梅一段香。”

3、出自: 宋朝卢梅坡《雪梅》

4、译: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清香。

三、串对偶

1、“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

2、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出自: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4、译: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扩展资料:

对偶的形式

一、偶句对偶:用两句对两句叫偶句对。

1、例如: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译:六国结束,四海统一。蜀山树木砍光了,阿房宫才建造起来。

二、多句对偶: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叫多句对对偶句。

1、例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译:登上高处向人们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老远的人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势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到的人却觉得很清楚。

三、句中对:同一句中的上下两词语互相对偶。

1、例如:“峰回路转”、“晓风残月”、“羽扇纶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09
1、对偶中的正对,是指意思上相近,内容相关,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例子: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对偶中的反对,是指两句意思相反、相对,形成鲜明对比;
例子: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3、对偶中的流水对,也叫串对,指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相对,而是上下相承,两句不能互相脱离,更不能颠倒,在语言结构上有一定的前后秩序。
它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一般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
1连贯关系: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因果关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条件关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转折关系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个人总结梳理如上,谬误之处还望各位指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2-09

【正对偶】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

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离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全中国。“比邻”,近邻。)

②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有时长空中的烟雾一下子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波光,闪耀着金色的光彩,明月的倒影像一块璧玉,静静的沉浸在水底。(“皓月千里”对“长烟一空”,“静影沉璧”对“浮光跃金”。上下联意思相关互补)

【反对偶】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①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用刀刻东西,刻一阵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能被刻穿。(“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是反对。)

②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列国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贪暴秦国的欲望是不能满足的。奉送给它的越多,它侵略你就越厉害。(“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是反对,“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是反对。)

【串对偶(流水对)】 即“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

①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下达襄阳,再向洛阳进发。(行经巴峡巫峡,再过襄阳,直向洛阳,一气贯下,写出急欲出蜀的喜悦心情。)

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要想用尽目力眺望到极远的地方,那就要再上一层楼。(欲穷尽目力,就必然要继续登高。)

第3个回答  2015-04-15
http://baike.baidu.com/view/6653.htm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