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的年号是如何确定的?

如题所述

年号,是从汉武帝刘彻开始才有的,此前纪年一般用“干支”(天干地支),后来又同时用庙号。
汉武帝开始用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旦,是一年日的第一天;元月,是一年的第一月;“建元”,意思是开始了纪年。
年号更换的最多的是唐高宗李治,在位33年(不包括武后称帝),用了14个年号;用的最少的是清朝,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如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年号用的最长的是“康熙”,共61年。历史上也有许多年号只用了一年。
年号的更改,有的由于国家发生了重大事件,有的由于皇帝驾崩,新皇帝登基要用新的年号。史书上将变更年号称做“改元”,即开始新的纪年。
每个朝代都有太庙,也叫祖庙,这是帝王为了祭祀祖先而建立的。皇帝死后,都在太庙设有牌位,设牌位时都有庙号。庙号是由皇帝的继承者概括其一生的业绩而用的最伟大最美好的字眼,后来庙号就成了皇帝的代名词。如刘邦的庙号为汉高祖,李世民为唐太宗,朱元璋为明太祖。结果,人们只知道庙号,而皇帝的姓名却普遍淡化了。而唯独清朝由于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年号反倒成了皇帝的代名词,却不甚知晓其庙号。如爱新觉罗·玄烨,只知其为“康熙”,清圣祖却很少记住;爱新觉罗·弘历,只知其为“乾隆”,清高宗却淡忘了。
在历史上发生重大事件,一般以年号为记,包括诗词。如“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由于政治清明,史称“贞观之治”;“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由于前期政治清明,史称“开元之治”。白居易《新折臂翁》诗中有“如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岳飞《满江红》词中有“靖康耻,犹未雪”,“靖康”则是宋钦宗的年号。清朝却不是这样,用“干支”纪事。清光绪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称“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称“辛丑条约”;1911年的武昌起义,称“辛亥革命”。
年号,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现象,随着皇权的消亡和封建制度的被推翻,它就无多大意义了。但它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特别在收藏界却永远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5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年号发端于中国,后来日本、越南、朝鲜、高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也都使用过自己的年号。现在的日本仍然使用自己的年号。
  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中国分裂的时期。五代十国时,闽国、楚国使用后梁、后唐年号,吴越国使用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年号。也因此,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少数民族政权,以及人民起义也常常自立年号纪年。
  中国年号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各有年号。还有的政权一年之中数次改元,几个年号重叠使用。也有政权自己不建年号,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权的年号。例如后晋的天福年号用至九年,改为开运元年。3年后,后汉刘知远称帝,不自建年号,也不沿用开运年号,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还有许多年号在不同时期重复使用。例如建元就有5个时期在使用。还有因为避讳或者其他原因,一个年号有不同写法,例如唐殇帝的唐隆年号,又写作唐元、唐安、唐兴。
  年号的字数一般为两字。有少数三字、四字乃至六字者。比如王莽的“始建国”,武则天的“万岁通天”,西夏景宗的“天授礼法延祚”。
  中国历史上的年号,据统计数目在数百以上。梁启超的统计是316个;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历史纪年表》的统计是500多个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的做法,而改用民国纪年。虽然在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洪宪”的年号,而爱新觉罗溥仪在担任满洲国执政和皇帝时分别使用过大同和康德的年号,但是通常不为中国正统史书所承认,而认为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