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有关于梦想的论文1000~2000字

如题所述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前言)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我喜欢我/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一向另类的张国荣这么唱,在教坛已经耕耘了十八年的我哼着这样的歌,继续追寻着,因为我有一个梦想。 仿佛是一场梦,我一头扎进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之所以说她是职业,而不是事业,是因为一开始我只认为这只是种谋生的手段而已,如同建筑工人或是其他职业一样。中学阶段成绩优秀的我,由于命运的偶然因素拿到了师范院校的录取通知书,我记得从邮递员手中接过通知书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欣喜。四年的大学生涯倒圆了我的读书梦,我几乎借遍了当时图书馆内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政治、历史著作,或许是拼命的读书填补了生活中的一种失落,回忆那段日子我至今感到充实而愉快。四年后我来到一个我原本并不熟悉的农村中学教书,那是一段风清云淡的日子,我痛苦而又悠闲而又忙碌的生活,几年的教师生涯中我和学生一起也感受过高考取得优秀成绩后的欢快和欣喜,但这种愉悦并不持久,直到两个人的出现才改变了我的命运。 两个改变我命运的人物 这两个人一个是远在天边的魏书生老师,调入姜堰中学后,一次校长在教师会议上向大家推荐《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一书,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一个人可以远离功名利禄的尘器150次申请到乡村做一名普通老师,一个人可以不批改作文而把语文教学搞的这么轰轰烈烈,一个人可以只凭初三毕业的基础通过自学使得自己的知识积累如此博大精深。于是一个个夜晚我研究他,研究他的这种近乎执着的热爱,研究他的“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研究他的语文教育的理念,近乎痴迷的我在这座蕴藏丰富的山峰上跋涉,尽情吸吮着这山的灵气,于是有了后来的《自控教育是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构建语文教育的情感世界》等篇什,也有了像魏书生那样去成就一番事业的梦想。 另一个改变我命运的是近在眼前的我校的特级教师陈凯老师,认识陈凯老师,是从他的《我怎样做教师》这本书开始的,怀着历史的责任感走上教师的神圣岗位,从热爱起步,在语言中播下情感和真理的种子,字里行间跳跃着一名教师炽热追求的心。“教师的价值……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它应是体现在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智力资源的开发上,体现在对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造就上,体现在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上。对教师的这种崇高价值尽管现在还没有被全社会所普遍承认,但历史终将会证明,教师是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他受到人们的尊敬将是永恒的。”书中这些充满哲理的语言深深震撼了我,使得曾经只为稻梁谋的我羞愧不安。后来与陈凯老师做了邻居,他的敬业精神,他的崇高人格,他的儒雅的风度更时时刻刻感染着我。陈凯老师尽管几年前已离休,但他每天仍在读书写作,仍在不计酬劳地为学生开设讲座,与渴望得到他帮助的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年青教师交流谈心。“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卢梭在他的名著《爱弥儿》中的这句话使我感到我必须抛弃过去的我,重塑新的自我,成为像陈凯老师那样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的人。尽管在教师生涯的起点,我显得浑浑噩噩,但现在与陈凯老师比邻而居的我感到充实、幸福,因为我已有了一个梦想。 一堂有争议的课 还记得那是在我1992年刚调进姜堰中学的时候,那时正值学校接受模范学校验收的时候,晚上七点多钟接到学校电话说要听我的课,当时已经备好课,所以心中也就不慌不忙。第二天上《林黛玉进贾府》,我先请学生简要介绍了前五回的主要内容,我选择介绍了几首最能体现主要人物性格的几首词,学生听得兴趣盎然,然后我从人物分析入手,一下子就切入到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分析,我让学生找最能体现她性格的词语并加以赏析,学生七嘴八舌,有些甚至还模仿其亲热与悲伤之间突然转换的举动,惹得其他学生心领神会地大笑。当时上完课时自我感觉良好。谁知后来评课时评价却比较低,原因首先在我没有讲课文,却花了较长时间介绍与课文关系不多的内容。那时我心中充满了失意,我的头第一次撞在现实的墙壁上。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从那以后,我的心中反而放下了一切,最主要的放下了面子,像一个小学生一样从头学起,要做就做得最好,我暗暗发誓。从那时起,我在教两个班语文担任一个班班主任的同时每天都听课,与上课的老师交流,向他们讨教。在听完了语文组每个老师的课后,我重点随班向同一个年级的老师学习,这虽然有点急功近利,但在听课、上课的同时我也领悟了很多。我感受到了张振邦老师的睿智,感受到了陈章明老师上课时的激情,感受到了陈平老师上课时的朴实,还有很多年轻的老师也给了我很多的教益,我深深的感谢他们。渐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教学的乐趣,感受到了教学艺术的深奥和微妙,在学百家的同时我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得到了老师同行的认可。 也许我天性中好强的性格使然,在教学忙碌的间隙中我总是感到有一点空虚,这一点空虚怎样去填补呢?我选择了与名家名著对话。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先行者们的话语使我如坐春风。在心中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品味着教育名著的甘甜。阅读使我充实,促进我不断反思着自己的教学行为。回头想一想那节课,我心中多了一点自信,也多了一点思考,更主要的是我要感谢那节课,感谢那些曾经关怀帮助我的人们。 人生旅程中的“伯乐” 我不是“千里马”,但我在人生旅程中却得到了无数“伯乐”的关怀和呵护。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稿件落入信箱的一刹那,我便在这种心态中漫长的等待着。也许又是杳无音信,当时我想。忽一日,收到戚万君先生的信,告知文稿不能采用,并多有中肯指点之言,字里行间洋溢着关切爱护之情。这份温暖我珍藏至今,也是促使我继续练笔的动力源。”这段文字是我为《语文教学之友》创刊200期而写,我与戚万君先生素不相识,但他却能对一个后学晚辈如此关切,使我的心灵受了一遍温馨的洗礼,愿我的祝福能永远伴着戚万君先生和《语文教学之友》同行。还有《语文教学通讯》的现任主编桑建中先生,我的《自控教育是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文得到他的许多帮助指点,后来又陆续发表了许多文章。桑建中先生为人真诚和蔼,后来在一次全国研讨会上我和他谈起此事,他却笑称已记不得了。与《作文评点报》的总编于立君先生的相识更有戏剧性,大概是92年的冬天吧,早晨六点左右电话铃响起,我起床一接,竟然是远在吉林的于立君先生打来的,为的是询问我寄去的一篇作文的作者姓名,其认真严谨令人钦佩不已,后来在《作文评点报》发表了若干文章,于总编还为我特开设了“教材作文思路参考”的专栏,令我受宠若惊。如今《作文评点报》已享誉全国,拥有了从小学到大学最庞大的读者群和作者群,成为集阅读点评和写作评点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报纸。《中国青年报》的肖英老师,《作文》月刊的张彩红老师,《学语文》的黄建成老师,《成才之路》的傅弘君老师等等,还有和我生活在一起的学校的领导、老师、语文组的同仁都曾无微不至地关怀我鼓励我。正是由于他们的关怀,我才能在1995年和1999年分别破格晋升中学一级教师和中学高级教师,才能被全国中语会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被全国中语会列为“全国教改新星”。我常说我是幸运的,因为我遇到了许多善良的人,我衷心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2002年,当参加高考的学生在完成他们的“心灵的选择”时,我也在进行着我的选择。是继续站在我魂牵梦绕的三尺讲台前,还是到教研室从事我所钟爱的教研事业?是为了每个月近千元的额外奖金,还是去发挥个人的一点特长去为更多的人服务?“财富不能成为工作的理由”,当时教育局局长兼我校党总支书记张逸群同志曾经给我们讲过的一句话促使我作出了选择,但我知道,任何时候我的心都不会离开三尺讲台,离开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胡适在去美国出任大使时曾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做了过河卒子,只有奋勇向前”,我想,我也只有这样做,才能对得起这许许多多曾经并将继续给我关怀的人们。 曾经看过一则关于鹰的寓言。一个喜欢冒险的男孩从鹰巢里取回一个鹰蛋,后来孵出来的小鸡群里有了一只小鹰。起初它很满足,过着和鸡一样的生活,但是,当它逐渐长大的时候,它内心就有一种奇特不安的感觉,直到有一天,一只了不起的老鹰翱翔在养鸡场上空,小鹰感觉自己的双翼有一股奇特的新力量,有一种要飞上青天的想法。它从来没有飞过,但它内心里有着飞的力量和天性。它展开双翅,飞到一座矮山顶上,极为兴奋之下,它再飞到更高的山顶上,最后冲上了青天。我有时感到我就像那只鹰,我常为我的肤浅而不安,我不断改造着我自己,我渴望飞翔,因为我的内心深藏着一个梦想。 虽然近6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之友》、《语文报》、《作文评点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发表了一百余篇文章,但回头检视一下却感到很不安,一些文章应试的痕迹还很明显,一些文章虽然有自己的一点见解,却总是零零碎碎,缺少理论的厚度,自己这几年力图在语文教育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中趟出一条路,步履蹒跚之余却又无法聊以自慰,之所以把其中的部分文章辑录成册,一为反省,二为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努力划个句号,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得好,“工作吧,工作吧,现在还不是写总结的时候”,我的教学的路还很长,虽然我不知道我在我的梦想中到底能走多远,但我想,在人生一个个新的起点面前,我会更加警惕自己,充满奋斗的激情,因为我的内心深藏着一个没有实现的梦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