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

如题所述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那么,兴趣对小学生学习来说,更是有其特殊的意义。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有效进行。正如《学记》中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学生反过来才会给教师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回报,由爱教师进而爱及他所教的学科。因此,我在学习生活上关心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达对学生的爱。比如,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名学生,他学习成绩很差,纪律涣散。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不但没有冷落他、指责他,而是在他众多的缺点后面发现了他喜欢计算机、爱助人的优点,并以此鼓励引导,让他担任计算机课代表的工作,在同学中帮他树立威信。同时在生活中,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和他促膝谈心,帮他解决各种烦恼和困惑;使他在自由的氛围里,把自己的心声,内心的苦恼及时向我倾诉。我也抓住每个契机,疏导和改变他的看法和感受。经过努力,这名学生自信了,活泼了,坚强了,他变得爱学习,各科成绩都赶上了其他同学。当然他也和我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二、抓首因效应,上好第一堂课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来说,大家都怀着一种既神秘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是个什么东西?能用来干些什么?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充分利用首因效应,及时启发,将学生引入其乐无比的计算机世界。可以说,上好第一堂课是吸引学生今后学习这门课的关键。 首先,在教学“认识计算机”这一课时,我告诉学生计算机具有许多神奇的功能,至于有什么神奇功能暂不讲,让学生产生悬念。采取教学中置疑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使他们的思维活动高潮迭起。 其次,使学生在视、听、说过程中,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如将计算机的概念、组成等抽象化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成色彩鲜艳,中心突出的画面,并配之以声音强调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其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接着进一步提问:“你们知道计算机有哪些功能?由哪些部分组成?”学生纷纷举手,兴奋地告诉我:“可以作为电视看,可以作为写字板写字,可以作为录音机听音乐……”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浓,课堂气氛活跃,从而顺利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最后,通过我的演示,让学生掌握正确开机和关机的方法,并强调正确的操作方法对保护计算机显示器和主机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正确开机和关机的操作步骤。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上机操作能力,使学习兴趣持久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应该说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只占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地对计算机的热情就会下降,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满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如在讲解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时,由于这节内容相当重要,而且实践性非常强,教师可以先围绕教学目标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操作预习,然后教师再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让学习兴趣持久不熄。 三、变换教学形式,活跃教学氛围 学生上计算机课,热情很高,每次上机操作实习课都提前到机房,但大多数学生上课是为了上网,或玩游戏、聊天、听音乐、看电影电视。在严密的监控之下,学生才不得不练习学过的内容。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课的兴趣,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不是真正的兴趣。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可组织形式多样的小比赛。比如:看谁打字快、看谁排得好、看谁完成的质量高,这样可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如指法练习,指法是学习计算机的基础,学好了对熟练操作计算机有很大帮助,但不少学生讨厌枯燥无味的输入,为了提高他们的兴趣,可使用一个类似游戏的教学软件,让字母动起来,敲击相应的字母键,敲对了就得分,敲错了就扣分,最后以得分高低判断输入的速度和输入的准确程度。这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练习了指法,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学习效果。同时削弱了学生上网的欲望,真正把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四、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对教学中的一些简单知识内容,而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如在“画图”的教学中,事先告诉学生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组织上课,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备好课,以自己最好的教学方式,扮演“小老师”。同时,在上机操作课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时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在上机过程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激发学习兴趣。 五、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增强学习兴趣 大多数学校从三年级已开始开设计算机课程,可按年级与学生的兴趣组织一些不同层次的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例如汉字输入、电脑语言教学、WINDOWS基础等。学校也可通过各种竞赛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指法输入比赛”、“中文输入比赛”、“绘画比赛”等各类比赛,通过一系列的比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总之,电脑知识在不断更新,并且更新速度很快。所以学习电脑知识一定要紧跟时代,紧跟潮流。学校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这样,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才会长久不衰。长此以往,一定会有所收益,同时,老师自己也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应不断更新,这样学生就更加有兴趣去学习电脑知识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6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一、以精彩的课堂“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字编辑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最主要内容这一,然而不少学生会认为,文字编辑不就是“打字”吗?只要会输入文字不就可以了,一些连简单的插入、删除还没有学会的学生也觉得它“没意思”。50中的王松波老师,在上“文字编辑”这节课时,从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纸”,用作练习本入手,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种“特殊的纸”具有容量大、易修改、无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如手机短信、商务通等,使学生在体会信息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深刻影响的同时,感受到文字输入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1中的李文静老师,以收到一封求救信作为本节课的引入,设置了一个“小岛历险”的故事情节,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每一位学生,为了成功营求人质,学生需要掌握本节要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才能“过关斩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也使学在游戏中学到了信息技术知识。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材的编写依据是教育部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其中对各学段的教学内容作了详细的指导性的规定,但是又非常地灵活,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了非常宽的选择余地。比如“用计算机画画”,要求掌握“绘图工具的使用”,但并没有规定必须使用Windows画图程序作为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出其它选择,没有必要照本宣科,使一些对画图程序已经“玩儿”得很溜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又如,在讲Word中“插入图片”这节课时,在介绍插入图片的几种方法的同时,给学生介绍一些图片来源的知识,如用数码相机、扫描仪等,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引发学生兴趣

自从多媒体手段被喻为“教育系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以来,但并不是说只要在多媒体教室上了、使用了电脑、使用了投影就算多媒体,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之相反,15中王军老师讲的是《计算机的组成》——不容易使学生感兴趣的课,她从当前流行的DIY入手,以组装计算机为目标,讲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她仅以自制的挂图,用准确而幽默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将抽象的名词具体化,专业的语言生活化,使学生很愉块地接受哪些“枯燥”的电脑知识,教学效果非常好。当然,这样的课就对信息技术老师的知识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以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次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缺乏启发式、讨论式方法的运用。大多数老师的教学过程,几乎是同一个模式: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如此循环往复。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所提到的教学方法,也仅仅是讲练结合,多媒体演示等。这种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在被动接受。没有发挥学生能动性的教学效果一定不是最好的。

所以,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允许他们犯错误。例如,Word 中图形叠放层次一节的教学,师为了学生获得对“层”的认识,她先出示了四幅图,让学生观察其不同之处,学生很容易看出,这四幅图只是每幅中图形的叠放层次的不同。教师进一步问,大家能不能自己做出这四幅图,学生一致回答很容易。下面是学生开始制作,有的学生想到了复制,画第一幅,复制了四个,但是图形拖来拖去,始终达不到目的;有一个学生是一幅一幅画出来的,但是当老师让他告诉大家制作的方法后,大家又感到这种方法似乎很“笨”,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如此通过问答、讨论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以学科整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所讲的课是用Flash制作模拟的弹簧振子,在让学生观察了弹簧的振动过程(教师制作的动画)之后,他并没有马上教给学生制作的方法,而是较详细地给学生分析了弹簧振动的物理过程。较好的学生通过这个分析已经可以制作出这个动画了。这样的教学,学生复习了物理知识,掌握了动画制作的原理,一具两得,使学生有一种知识应用的成就感,从而记忆深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将计算机作图与物理或数学的图结合起来,将图文混排与课本的排版结合起来,将Word中的“公式编辑器”与数学、化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愿意学习、乐于学习。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教师应以《指导纲要》为指导,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领会课程改的精神和衬质,并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使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培养兴趣的乐园、获取新知的桥梁、试验才能的基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