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的目录

如题所述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建筑垃圾1
一、建筑垃圾的定义1
二、建筑垃圾的特性1
三、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1
第二节 建筑垃圾管理的技术政策和
经济政策2
一、建筑垃圾管理的技术政策2
二、建筑垃圾管理的经济政策3
第三节 建筑垃圾的分类与组成4
一、建筑垃圾的分类4
二、建筑垃圾的组成5
三、建筑垃圾的产量分析7
四、建筑装潢垃圾的产量分析8
五、旧建筑物拆除垃圾的产量分析8
第二章 建筑垃圾的破碎与分选9
第一节 建筑垃圾的破碎9
一、建筑垃圾破碎的基本方式和破碎机的
类型9
二、建筑垃圾的破碎理论10
三、颚式破碎机13
四、圆锥破碎机21
五、锤式破碎机22
第二节 建筑垃圾的分选23
一、物料分选的一般理论24
二、筛分26
三、重力分选30
四、磁力分选33
五、其他分选方法35
第三节 建筑垃圾机械分选系统的比选
实例37
一、建筑垃圾分选设备的集成原则37
二、破包机38
三、振动筛39
四、垃圾烘干装置39
五、滚筒筛43
六、风力分选设备44
第三章 建筑垃圾资源化47
第一节 建筑垃圾的减量化47
一、建筑垃圾减量化存在的问题47
二、建筑垃圾减量化对策48
三、国外建筑垃圾管理51
第二节 废木材、木屑的资源化54
一、废木材作为木材重新利用54
二、废木料用于生产黏土-木料-水泥
复合材料54
三、经防腐剂处理木材的资源化55
第三节 废旧建筑混凝土的资源化56
一、概述56
二、再生骨料的制造过程及其特性57
三、废旧建筑混凝土作粗骨料拌制再生
混凝土58
四、废旧建筑混凝土作细骨料拌制再生
混凝土64
五、废旧建筑混凝土作粗骨料应用于喷
射混凝土65
六、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的改性65
七、废旧建筑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的
应用72
八、废旧建筑混凝土的其他资源化途径72
第四节 废旧道路水泥混凝土的资源化74
一、概述74
二、废旧道路水泥混凝土作骨料拌制
路面混凝土76
三、废旧道路水泥混凝土作路面基层
材料84
四、废旧道路水泥混凝土的其他资源化
途径87
第五节 废旧特种混凝土的资源化87
一、废旧高铝水泥混凝土的再生87
二、废旧硫铝酸盐混凝土的再生88
第六节 剩余混凝土的资源化和剩余水的
回用88
一、剩余混凝土与剩余水的概念88
二、剩余混凝土的分离和回收88
三、剩余混凝土和剩余水的资源化92
第七节 废旧混凝土砂(渣)的资源化96
一、混凝土工厂淤渣(或废旧混凝土砂) +
水淬矿渣+石膏生产再生水泥96
二、废弃混凝土作生产水泥的部分原料
生产再生水泥98
第八节 废旧砖瓦的资源化100
一、碎砖块生产混凝土砌块101
二、废砖瓦替代骨料配制再生轻骨料
混凝土102
三、破碎废砖块作粗骨料生产耐热
混凝土103
四、废砖瓦其他资源化途径104
第九节 废旧屋面材料的资源化104
一、回收沥青废料作热拌沥青路面的
材料104
二、回收沥青废料作冷拌材料105
第十节 旧沥青路面料的资源化105
一、概述105
二、沥青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107
三、再生沥青混凝土的永久变形和低温
特性及其评估模型111
四、沥青混凝土再生利用实例112
第十一节 建筑垃圾作桩基填料加固软土
地基116
一、建筑垃圾作建筑渣土桩填料加固
软土地基116
二、建筑垃圾作复合载体夯扩桩填料
加固软土地基128
第十二节 建筑垃圾微粉的资源化134
一、建筑垃圾微粉的概念134
二、建筑垃圾微粉的资源化134
第四章 建筑垃圾的填埋处置136
第一节 建筑垃圾填埋场建设的必要性136
一、建筑垃圾的渗滤特性及其危害性136
二、建筑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
影响141
三、建筑垃圾填埋场建设的社会意义和
必要性143
第二节 美国有关建筑垃圾填埋场的
规定143
第三节 建筑垃圾填埋场的选址144
一、填埋场的选址144
二、环境影响评价147
三、经济评估148
第四节 填埋场总体设计149
一、设计规模149
二、项目构成149
三、建设用地与建筑152
四、填埋工艺装备设计152
五、行政、生活管理区工程153
第五节 填埋场的工艺设计153
一、填埋场的类型153
二、填埋工艺的确定原则154
三、填埋场的主体工程和辅助设施155
第六节 填埋场的机械设备161
一、推土机161
二、挖掘机162
三、压实机162
四、铲运机163
五、起重机163
六、装载机164
七、运送机164
第七节 建筑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
管理165
一、填埋作业管理165
二、封场后的管理166
第五章 建筑垃圾的管理和相关法规的
制定170
第一节 我国建筑垃圾的管理现状及存在
问题170
一、我国建筑垃圾的管理现状170
二、我国有关建筑垃圾的法律法规173
三、我国建筑垃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75
第二节 日本建筑垃圾的管理176
一、日本建筑废弃物管理概况176
二、日本建筑废弃物管理的法律法规176
三、日本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177
第三节 我国建筑垃圾管理建议178
一、建筑垃圾源头分类管理178
二、加强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和处置过程
中的科学研究,建立健全的技术标
准和使用规范179
三、有计划地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
工作179
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179
五、提高建筑垃圾排放收费标准180
六、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宣传和教育
工作180
第六章 建筑垃圾中纤维质废物制
板材181
第一节 刨花板的生产方法181
一、刨花板分类和结构特点181
二、刨花板生产工艺流程181
三、刨花板的制造182
四、刨花干燥183
五、刨花分选183
六、刨花拌胶184
七、板坯铺装和预压185
八、刨花板坯热压186
九、刨花板加工187
十、表面装饰187
十一、刨花板用途187
第二节 建筑垃圾中纤维质废物生产有机
复合板材技术188
一、有机复合板材制备工艺188
二、工艺的技术特点188
三、原料成分比例188
四、黏合剂的种类与用量188
五、工艺参数190
六、设备190
第三节 有机复合板材制作试验190
一、试验装置190
二、制板原料190
三、板材制作步骤190
四、板材性能测试结果191
五、改善性能的其他措施191
六、有机复合板材的市场竞争力分析192
七、社会效益分析192
附录 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
规定(征求意见稿)194
参考文献197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9

据统计,中国每年产生超过4亿吨生活垃圾。如果算上建筑垃圾,这个数字将超过30亿吨。建筑垃圾是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建筑物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淤泥及其他废弃物的总称,目前也是我国城市单一品种排放数量最大、最集中的固体垃圾。

在建筑垃圾治理体系中,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一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修订后的《固废法》要求政府制定包括源头减量在内的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后,住建部很快在《关于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了“2020年年底,各地区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机制初步建立”的近期工作目标,并围绕施工现场这一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的主战场制定了《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指导手册(试行)》(下简称《手册》)。

结合2018年以来的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经验,新政围绕存量治理与增量控制双管齐下,旨在有效减少工程全寿命期的建筑垃圾排放。

1、建筑垃圾存量治理

当前,我国存量建筑垃圾已达200余亿吨,建筑垃圾“围城”、“堆山”、“填河”等现象愈演愈烈。对占用公共用地、影响城市环境的存量建筑垃圾进行消纳治理,是建筑垃圾减量化的当务之急。

消纳治理即确保建筑垃圾被倾倒至指定场所,而非倾倒、抛撒或堆放于其他场所。相应的,《手册》从施工现场端予以了规范:出场建筑垃圾应运往符合要求的建筑垃圾处置场所或消纳场所。针对消纳治理基础设施状况,修订后的《固废法》也要求政府做好消纳设施和场所布局及建设工作。此外,地方政策还因地制宜设置了弹性要求,如《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促进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明确:对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现存的渣土堆,短期内不能清理的,各地应在安全加固、地形整理基础上进行绿化。

在加快建筑垃圾消纳治理的同时,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开发和再利用体系也是存量治理的路径之一。建筑垃圾并非“一无是处”,其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如砖、瓦可重复使用,且废砖、碎瓦可作为再生骨料。

为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意见》明确:施工单位应充分利用混凝土、钢筋、模板、珍珠岩保温材料等余料,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加工制作成各类工程材料,实行循环利用。事实上,施工单位在地形整理、工程填垫等环节合理利用建筑垃圾,能够直接实现就地减量。当然,《意见》也对不具备就地利用条件的施工现场做出规定,要求其按规定及时转运到建筑垃圾处置场所进行资源化处置和再利用。

2、建筑垃圾增量控制

为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意见》要求各参建主体积极开展绿色策划、实施绿色设计、推广绿色施工,在工程建设全周期控制建筑垃圾增量。

绿色策划即在项目构成和总体设想中推动建筑垃圾增量控制常态化。从建造方式看,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以及全装修交付等建设方式的应用能够减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产生,也是建筑行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从建造用材看,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材和施工周转工具能够提高建材利用效率,是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的长远选择。另外,为减少因施工质量、“错漏碰缺”等原因造成的返工而浪费建筑材料、产生建筑垃圾,《意见》还鼓励建设单位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并创新组织模式加强设计与施工的深度协同。

绿色设计即在工程设计中为建筑垃圾增量控制提供体系化依据。《意见》一方面要求设计单位推进功能模块和部品构件标准化,通过细节的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模块化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拆改、变更产生建筑垃圾;另一方面要求设计单位深化设计,保证设计深度满足施工需要,减少施工过程设计变更。

绿色施工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将建筑垃圾增量控制落到实处。为落实各方建筑垃圾减量化责任,《意见》要求施工单位在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源头减量措施包括设计深化、施工组织优化、永临结合、临时设施和周转材料重复利用、施工过程管控等)、分类收集与存放、就地处置、排放控制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也引导各参建主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措施,应用技术力量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其中,围绕《意见》提出的“鼓励以末端处置为导向对建筑垃圾进行细化分类”,《手册》也制定了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分类收集与存放细则,这也将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以及垃圾分类提供助力。另外,《手册》还从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专项方案的编制、源头减量、就地处置、排放控制等维度进行了部署。

存量治理与增量控制齐头并进,方能够做好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促进绿色建造和建筑业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建筑垃圾治理体系也应加紧完善:通过在建筑垃圾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和处置管理全周期落实建筑垃圾减量化,我国建筑垃圾治理能力才能得到整体提升,建筑业也将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出应有贡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