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的先后顺序

如题所述

罗斯福新政先于凯恩斯主义。

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建立在凯恩斯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的。

从资本主义国家管理宏观经济方式的观点看,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是一个转折点,即由自由放任主义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由把收支平衡作为理财的基本原则转变为以促成经济平衡发展为基本原则,由把税收仅作为收入的因素转变为经济平衡发展的因素。

扩展资料:

一、凯恩斯主义产生背景

凯恩斯主义是作为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对立面出现的古典经济学派从利己主义人性观出发,认为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选择自己的道路最明智的判断就是他本人的利益,作为个人主义象征的所谓经济人”的幽灵在古典经济学中无所不有。

这种“经济人”利己心的发挥是经由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引导的。通过这种引导可以使社会走向私利与公益的和谐一致和经济的平衡发展。

因此,在政策方面,他们竭力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社会一切经济活动通过市场机制自行调节,政府应力求节约,税收数额应尽量减少,每年的财政收支都应保持平衡;税收应尽量避免干扰社会经济活动。

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包括

1、整顿银行与金融系,下令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并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

2、复兴工业或称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缓和阶级矛盾)。

3、调整农业政策:给减耕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推行“以工代赈”(最重要的一条措施);

5、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6、政府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和保险,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

7、建立急救救济署,为人民发放救济金。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

百度百科-凯恩斯主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3
罗斯福新政比凯恩斯主义先提出。
1、罗斯福新政(The New Deal)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核心三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也称三R新政。
2、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建立在1936年凯恩斯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第2个回答  2009-02-27
罗斯福新政是为了拯救1929——1933年的美国经济危机
而凯恩斯主义,则是二战后(1945后)美国援助欧洲的经济政策
第3个回答  2009-02-26
凯恩斯主义后罗斯福新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9-10
几乎是同时出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