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在戏剧中的作用跟地位

专业点的回答

导演,是制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作为影视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的任务是: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融为一体。

导演就好比军队的最高指挥者,一部影视作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视作品的风格,也往往体现导演的艺术风格和性格,更能体现出导演看待事物的价值观。


扩展资料:

导演的分类

1、影视导演

影视工业涵盖多元的专业技术,从制片、摄影、灯光、美术指导、场务、演员、录音、混音、后期特效等,十分庞杂。绝大多数现代影视导演无法广泛专精以上各项专业技术,但他/她仍可以支配旗下所有各该部门的专业人士,依照他/她的意志工作。

2、舞台导演

舞台导演的工作是一个贯穿的完整过程,从剧本的阅读、演员的选择与合作,到舞台空间、服装化妆、灯光等的设计,都是导演工作的组成部分,我国舞台导演孟欣,孟京辉、田沁鑫、米龙,张继刚等便是舞台导演的杰出代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要说对导演的看法,只能是我课下闲余对导演的一些粗浅认识。当然最表象的认识,以及我们绝大多数人对导演的认识就是导演应是一部戏的绝对权威,导演是指挥、控制、掌握拍摄过程的人。在不同的生产体制下,导演的作用、地位、责任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导演应该拥有在作品艺术上的全部权力,但实际情况中受到各种制约往往并不能实现。导演通常由制片人选定,制片人代表投资方的利益,在财政上拥有决定权。幸好在艺术创作上导演仍然占据着主动,尤其在选材及具体的创作中,有时还表现在演员的选择上。
说起世界上第一个导演,就是我们大家所公认的19世纪德国的梅宁根公爵。在最初的戏剧演出中,表演一般比较做作,当然做作也是相对今日而言。因为当时的表演大体是唱诗,有点类似今天的基督教堂里的唱诗班。所以演员的作用相对非常大。梅宁根公爵自幼身受艺术熏陶,他非常讨厌当时的表演形式,主张有一个人来控制整个演出。因此他创建了一个剧院,自己担任艺术指导,对剧本进行全面解释和形象构思,并且挑选助手附诸舞台。这样演出的整体风格不再是演员个人的即兴发挥,而是得到了统一的控制,从而显得和谐。由此,梅宁根公爵被公认为戏剧导演的鼻祖。从这也可以看出,导演对于艺术创作的统一领导和绝对地位。
对于导演在戏剧中的地位与作用,本人有以下观点:
我觉得一个导演首先应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到底什么是导演?导演要会讲故事,讲得生动讲得新奇,至于用什么表现手法,什么舞台布景道具,什么舞台调度,都是导演基本功的问题,然后就是运用得当,但主要是讲故事,另外这里还有节奏感。一个戏剧导演最重要的本能之一是把握节奏感。台湾戏剧导演赖声川曾经在餐馆做工,经常要一个人负责五张台子,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五桌客人一起来怎么办?怎么控制节奏?五桌空了,后面还有客人来,怎样做到让客人快点吃完走,又不觉得你在赶他?否则他觉得你在赶他,小费马上完蛋,这就是节奏。 “我为什么可以当导演,因为我跑过堂。”赖声川说,“导演其实像一个好的餐馆的经营者,他要做的事情和剧场管理是相似的,前台、后台、灯光、道具、空间都差不多,很相似,也有各色人等。导演你要像一个餐馆老板一样去协调各种人的关系。”从这段话使我对导演有了粗浅的认识,在戏剧中,导演既是一个协调者,也可以被表述为剧本的解释者,故事的讲述者。编剧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他只是用笔来讲,而戏剧导演用舞台美术和演员符号来讲述。戏剧是现场讲故事,演员在舞台上当众讲故事,演员的讲述在导演的控制下。有时也表现为演员是导演的一个棋子或一个道具。
二、在我看来戏剧具有表现与体验之别。
在体验派戏剧中,我个人以为导演的作用是僵化和迂腐生硬的。体验派更多表现为现实主义戏剧。北京人艺大体走的就是这个路子。为什么这么讲?尽管人艺曾经创造过辉煌。但那应是编剧和演员的辉煌。不错,斯氏体系对于训练演员来说是相当好的。但是作为演出就不能只沉浸在演员创造的快乐之中,毕竟观众不动也不会深究表演理论。退一步说,如果讲究现实的话,戏剧永远比不上电影和电视。将房子和大树搬上舞台是极其愚蠢的做法。在现实主义戏剧中导演的发挥余地是非常小的,只是照顾了讲故事的技巧和演员走位,上下场次序。例如在某戏剧节中演出的《哥本哈根》,全是演员的影子以及剧作的伟大,似乎看不到一点导演的影子。即便是作为经典的《茶馆》,在焦菊隐的导演下,似乎有些例外,但也是编、导、演三者结合的极致。
而表现派戏剧更多体现为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荒诞主义。表现派戏剧是导演的戏剧。这也是以前只有曹禺、老舍,而现在却有林兆华、孟京辉、赖声川的原因所在。表现派是外化的,但外化不代表没有内涵,实际上有好多在舞台上无法表演的东西用一个小小的道具就可以解决。例如孟京辉的《思凡》有个场面,说是偷下山的小尼姑和小和尚脉脉含情对望。若一个没有想象力的导演肯定会说:脉脉含情怎么演?这么细微的表情观众在台下能看得见么?但孟京辉表现“脉脉含情”就用了一面小镜子,就形象的表现了小尼姑和小和尚一见钟情的火辣辣的目光,观众也看得一清二楚,还会为自己的读解会心一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如:在《恋爱的犀牛》里孟京辉就弄了辆公交车,几个扶手就足够了,多简单?!《wm》中几个窗户架就将地震后破碎的房屋表现了,还多了寓意:表达那个动乱年代年轻人支离破碎和倾斜、恐惧的内心世界。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中,老陶去桃花源捕大鱼,突遇险流游船的戏全由演员拿一个橹,再加上演员的形体表现就足够了,还达到了喜剧效果,这种喜剧效果背后又会有对老陶遭遇的辛酸或思考。一举而多得,不能不说是导演手法的高超。
我认为表现是导演的工作!导演就是把自己和编剧的审美、情感、人生体悟融入戏剧外部表现手段之中,充分利用舞台美术、舞台调度来现故事本身更容易被观众接受。舞台调度不是演员在舞台上随意的走动,演员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有合适的理由和深意在内,而这些需要导演来把握和解释。导演要以引导演员和观众抵达故事本质。舞台上的每一秒的停顿都是对观众神经的考验,因为观众在现场,他会有反应。舞台停顿应是导演的表达意图所在,是导演对观众的要求所在!
综上所述,说体验与表现之别也好,孟京辉们和人艺们也罢,总归我个人认为在戏剧中,导演会是戏剧的灵魂,在戏剧中占据着无可厚非的地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16
导演的作用:1、通过专业的独特审美意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包括场景场地、演员、灯光、背景、音乐等)为大家讲述一个完整的戏剧、戏曲、影视、舞台、广播等不同形式体现出来的故事。他在艺术创作上是唯一的权利人。2、在早期的剧组里一切以导演为核心,导演在剧组里不但要有掌控全局的能力同时还要进行艺术领域的创作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利益主宰一切的现代理念把导演的地位推向工作职能的有限位置。现代剧组一切由制片人(投资者)掌权,为了抢时间节省开资导演的创意不得不妥协让步,唯一可以解嘲的话就是:“谁的钱都来之不易呀”!就连遴选角色也要根据演员的收视率、票房、知名度或投资、赞助商的意见选择,完全是商业上的需要。因此才会出现现在电影一边倒的现象,明星大腕的片子无论多垃圾也会被吹捧的天花乱坠,借以骗取观众的钱财增加票房收入。而没有社会地位及影响力的新人无论出多好的作品都会很难出人头地,所以才会有“潜规则”的出现,哈哈,就说这么多吧,最后祝你愉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