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手握重兵的曾国藩,为何不像袁世凯一样,来个“黄袍加身?

如题所述

如果没有曾国藩的话,满清就江山可能就要被太平天国运动弄倒了,那时天下可能是姓洪的了。可曾国藩没有给洪秀全这样的机会,他率领的湘军成功地打赢了太平军,攻克了南京。当时的曾国藩,可以说是拥兵30万,占据了中国的大半江山,曾国藩也成为了满清入关以来汉族官僚中权势最大的官员。

此时,曾国藩的弟弟和下属都叫他“黄袍加身”,毕竟这天下本来就是汉人的。面对着一生中最大的抉择,曾国藩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没办法他只能辜负众人的用心良苦,也只能放弃自己创造曾氏王朝的机会。

在我们看来,或许这位手握重兵的曾大将军,只要振臂一呼,就可能有很多人跟着他走,然后他就名正言顺地成为皇帝了,难道曾国藩就没有想过要当皇帝吗?

就曾国藩“黄袍加身”这件事,其弟曾国荃是觉得可行的:首先曾国藩是两江总督,然后再加上个左宗棠,再来个李鸿章,三个现任的总督还怕拿不下大清的江山吗?何况我们手上有20万精兵,再加上李秀成招降的10万太平军,怎么样都可以攻破京师啊!

可在曾国藩看来,事情哪里有那么简单呢?左宗棠是不甘居人之下的,我要当皇帝,他能甘心辅助嘛;至于李鸿章虽然说是我的学生,可一旦我有反清复明的心,他就会马上倒戈相向的;至于李秀成不过是一只丧家之犬,太平军又怎么会听他的呢?再说了,朝廷其实是一直在堤防着我的,一旦我有所行动,马上就会被打上造反的罪名。

其实,事情就像曾国藩所想的一样,本来曾国藩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是可以封王的,而且咸丰帝的遗言也是如此。可慈禧却硬生生地只给曾国藩记了个一等侯,还下令让他尽快回京复命。

当了几十年官的曾国藩是深深地明白为官之道的,他也早就有了急流勇退的意思。毕竟自己当权了这么久,手握20万精兵,怎么能不让朝廷生疑呢?所以在回京师复命时,曾国藩选择了告老还乡,主动交出手中的兵权,并且还提出要裁减湘军,以此来消除朝廷的疑虑。而曾国藩这样急流勇退的方式,也保全了一族的性命。

说起曾国藩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作为清朝的四大重臣曾国藩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呼风唤雨。特别是清廷开始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曾国藩的湘军迅速崛起,也是清政府可以以依靠的唯一军队。我们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已经使内外交困的清政府风风雨飘摇此时如果曾国藩起兵造反必定会给腐朽的清政府致命的一击。

如果说曾国藩没有黄袍加身的想法那也是不可能的,曾国藩是个读书人他自然也有自己的野心,就算他没有作为湘军的统帅又是一名汉人,身边的人肯定也有人向他表露过这样的想法,那么曾国藩为什么不起兵呢?

首先,我们重曾国藩自身考虑,作为读书人出身的曾国藩自小接受的就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思想,他虽然有野心但是他也怕落下谋逆的骂名。还有就是读书人素来有仁慈之心,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是内外交困,百姓日子本来就不好过,曾国藩又怎么忍心火上浇油。

其次,曾国藩很清楚虽然自己湘军所向披靡但是他也明白功高震主的道理,他知道清政府不可能对他毫无防范。左宗棠就是清政府用来牵制曾国藩的一颗棋子。虽然左宗棠是湘军出身但是左宗棠也是一个有野心之人,脱离湘军之后的左忠堂在清廷的扶持下成立了楚军,楚军虽然没有湘军势力大但是因为有清廷的支持已经完全有能力和湘军相抗衡。

最后,曾国藩的湘军虽然强大但是经过长期的东征西讨,不仅要和太平天国的军队打还要防范清廷和自己人的陷害,湘军已经很累了,后期的湘军势力已经大不如以前。而曾国藩本人也因战争失去了两个亲兄弟,所以说曾国藩从骨子里是痛恨战争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