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寺院里的常住师父、大众师父、行堂师父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小乘修:无常。
大乘修 :常。佛性常住,法性常住。“大乘常住三宝”,若闻“常住”二字,不落恶道。
所以经常用 常住,形容出家师父在寺院里。
常住法师:超过3天。成月,成年在寺院里
流水法师:流云法师:云游,云走:一个意思。3天之内就走的。路过,朝拜,一般不会超过3天。
大众师父:寺院内所有的师父。只要在本界内,就算。供僧,供斋时,就是按照这个算的。
每个寺院都有自己寺院的 大界,在界内,就算是寺院的,法师进了界内,就有资格享受,本寺院的,一些供养。
如:某居士发心供斋,寺院内,此时此刻,在场的师父,都有资格接受供养,。寺院要平均分给每位师父才行。
经典记载,很多执事,等客僧走了再分供养,最后因果自己承担,下地狱了。客僧,做客来的,不常呆的。
见过某某山某某寺院,把居士供僧供斋的功德款,拿给斋堂买菜,全山出家在家人一起吃。这样当家的就属于到盗僧物了,地狱有份。
供斋是供养出家人吃饭,居士没资格享用的。
行堂师父:在斋堂,为大众添饭舔菜的师父。有以下几种
1,出家比丘;受了大戒的法师,比丘,比丘尼,安排行堂。这个听客堂安排。
2,出家沙弥:人丁兴旺的寺院,沙弥多,就不用比丘行堂。
3,预备出家居士:准备发心出家,之前的,会剃光头,穿居士服,乍看像出家人,其实不是。
4,居士:明显看出来是居士做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08
常住师父:在本寺院剃出家,长期住在本寺,称常住师父;或来寺挂单的师父,进单以后,长期居住达到一定年限,成为常住。
大众师父:在寺院里不担认任何职事或职务的出家人,称大众师父,是普通群众,又称清众。
行堂师父:是过堂吃斋饭时,打饭的师父,专门为大众服务,称行堂师父。
第2个回答  2020-02-07
常住师父是指一直住在寺庙的师父,游离在外叫行脚,从外面寺庙来的叫挂单,大众师父不知道,行堂师父,在寺庙食堂负责给僧人添饭,洗碗
第3个回答  2020-02-07
这可真的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太大区别?常住就是总代寺院里住呗,别的就不总在师院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