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如题所述

1.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发现,员工对上级布置的工作可能并不完全理解,员工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事。
为此,让员工具备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常识,让他们知道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及重要意义,大家形成统一的共识,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应该如何去做,为什么要这样去做,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
“认真做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才能把事情做好”,管理专家汪中求认为:精细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细节决定成败。
2.设定科学的工作量大多数基层员工,工作内容往往是由基础性工作、临时性工作、阶段性工作、协助性工作等多种方式构成的,事情又多又杂,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考核,员工只好眉毛胡子一把抓。
哪一样都抓,哪一样都抓不好。
因此,公司应站在员工的角度,科学考虑员工的工作承受能力,合理地设定岗位职责和工作量。
超过了这个极限,就算是电脑,也难免会死机。
首先,工作内容尽量不要超越专业极限。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是精细化的特点。
不熟悉的工作,未能经过培训的专业,只会使员工感到困惑,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
其次,工作量尽量不要超越承受极限。
无论是人,还是机器,都有一个正常工作的时限和节奏。
如汽车每小时行驶不超过多少公里,运动员每隔多久要中场休息等,都有一个极限的标准。
一味地追求挑战极限,让员工疲惫作战,只会让精细化变成粗耕化。
3.健全完善管理制度随着精细化管理在中国进程的推进,各家公司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客户对公司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家公司竞争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系统、周密的管理制度。
公司应全面制定、修订和完善各项制度,让制度服务于管理、作用于管理。
同时,在制度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充分考虑具体执行情况,明确实际操作规范和建立标准化流程。
在具体工作中,实现过程制度化,让细节管理落实到每一个人,具体到每一个工作环节,细化到每一项数据。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这就要求在制定制度以及具体执行的时候考虑到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所有问题。
因此,要做到全局考虑、集思广益、广泛参与,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就要有效地避免问题和漏洞,从而避免在实际工作中产生错误,造成损失。
4.提升员工的执行力“赢在执行”,所以,我们必须强化员工的意识,特别是基层领导的意识,通过学习、考核等措施,提升员工执行力。
人和人做任何工作都要有思路,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抓好落实是基础,而执行、分总和总结则是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
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注意员工到底是否在认真执行,还是在应付了事。
人们往往有一个误区,只要按部就班的工作,其它问题就不用多考虑了。
试问把一个好的方案放在抽屉里,它会自动生效吗?答案显然是:不能,它必须要借助于不折不扣地执行。
精细化是市场竞争的产物,管理严格与否很关键,只要有人开绿灯,就一定有人会效仿。
这样的执行,从开始到结束,执行就会递减式地打折,最后,干脆就不执行了。
所以,执行必须要严格,对于执行力不强的员工,可以通过培训、示范、演练、指导等方式进行提升,使其达标。
对于顽固不化的害群之马,绝对不能姑息。
5.加大奖惩考核力度“下级应付上级检查、上级检查走马观花”的社会现象在人们的心中由来已久,有人甚至对考核、检查的字眼持怀疑和不理的态度。
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员工到底是在认真执行,还是在走马观花,还是在敷衍了事,什么样的动机都有可能存在。
因此,在做到端正员工工作态度、设定科学的工作量、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和提升员工执行力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全面落实绩效考核、内部奖惩考核等机制,注重对部门和个人的综合考核和评价,加大力度,拉开差距,实现良性循环。
要从加强执行过程的跟踪、加强执行的反馈、立竿见影、赏罚分明的措施等方面着手对工作过程进行控制。
对于执行优秀者,要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可以树立榜样,起到激励众人的效果。
相反,对于执行不力者,也要给予相应的惩罚,这样可以起到引以为戒,防范未然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