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大宗师,到底该怎么解释?

如题所述

这句话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是“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是泉眼干涸,两条鱼在陆地上搁浅,彼此用嘴中的水气相互扶持,苟延残喘。但比起在死亡边缘的时候才这样互相扶持, 还不如彼此回到大海的时候, 相互装作不认识还要好。

“相濡以沫”在如今早已成为美好爱情的代名词。人们总是只有希望故事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能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因此他们赞扬逆境中的互相扶持。但很少有人用后面这句话,两条鱼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它们各奔东西,从此装作互不相识。一条鱼是否会重新认识并爱上一条鱼,也不得而知。那个时候它们还能记得在那时陷入的困境吗?

庄子应该不认为在苦难时期才懂得互相搀扶的人拥有的是美好的爱情,比起两人在痛苦里不断挣扎,还不如早早忘却对方,各自走自己的路,这样的人生也许会更加圆满。

但是,从文章的总体结构上来看,由于庄子用了很大篇幅来叙述“相濡以沫”,但是对于“相忘于江湖”却只是一句带过而已,作者前半部分的叙述与最后一句形成了矛盾情节,也许上文说的也不一定是庄子真正的意思,我们知道在古代,文章是不使用标点符号的,所以也有人认为最后一句也有可能是问句,这样一来也更符合庄子前面的论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5

相濡以沫是什么样的情形?两条鱼被搁浅在河滩上,眼看即将干枯死去,于是不得不互相以唾液相濡,以苟延残喘,期待有一线重生的期望,而身在水中之鱼却自得其乐地游曳,忘记了身处的广阔江湖之存在——见面时打个招呼,随即又自由自地徜徉于江湖之中——此为相忘于江湖,身为水中之鱼,难道不愿意这样享受自由而去选择痛苦中的不得不相偎相依的挣扎?

然而庄子的蕴意却在现代的衍化中凭空被强化了“相濡以沫”中相互依靠,相互偎依的内涵,却忽视了那一个不可抹杀的外延——于鱼之乐,何求何从?如你是鱼,愿相忘于江湖还是苟延残喘地相濡以沫?诚然,当我们身处困苦时,你绝对希望有人与你相濡以沫,而若你能自由地在水中滑翔时,你又会作什么样的选择呢?

朋友,当然得有相濡以沫的那一种!否则将是你人生的悲哀。但是,若你能在你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那么就还你澄澈的自由吧,我情愿与你相忘于江湖——只要我知道你能过得好!

“相濡以沫”长久以来当做了爱情美好的代名词,人们总是只看见了美好的开头,广为赞扬逆境中的互助,却很少有人看完故事后面。两条鱼最终也各自东西,它们相别于江湖,一条鱼是否还怀念另一条,已经无从考证。它们是不是还记得有那么一个时候,困在车辙里面。

不知道故事后面的,或者说,不愿意读故事后面的,都只是对美好的向往罢了。善良的人。

看来庄子并不喜欢相濡以沫,相濡以沫不过是特殊场景下的特殊事件。

突然想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相忘于江湖,未必坏事。

世上有两种称之为浪漫的情愫,一种是相濡以沫,另一种是相忘于江湖。

两条鱼被困在车辙里面,为了生存,两条小鱼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这样的情景也许令人感动,但是,这样的生存环境并不是正常的,甚至是无奈的。对于鱼儿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海水终于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最后,他们,相忘于江湖。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的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能够忘记的鱼,或许是最快乐的。而如果有其中一条鱼不能忘记呢?

对于人,对于感情或许也是如此吧。

相濡以沫,有时是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无奈。“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一种境界,或许更需要坦荡、淡泊的心境吧。

第2个回答  2019-10-06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 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
第3个回答  2019-10-05
涸:干枯。庄子的这个典故与他提倡的“道”,即治世规律,“无为而治”有关,与其教化百姓困境中互助,还不如给百姓一个天下太平,百姓自会创造,就算互为陌生人,也会快乐自由。
第4个回答  2019-10-05
相濡以沫是说两个人在困难时相互扶持,但是如果一人离开另一人会活更好,那就分开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