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分析”是如何定义的?

如题所述

分析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活动,这种分析活动当然是在感性认识所获得的大量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思维的分析活动并不是指感觉的分析活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都是一种分析器,每一种感觉器官都只能接受某一种特定的信号(刺激)。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的特性如颜色、气味、声响等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而呈现在人们面前。人的感官将它们分析之后形成不同的感觉。科学思维的分析活动与感官分析器这种感性的分析活动是不同的,它是一种理性的认识活动。阐释为什么思维中要对客观对象进行分析呢?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单纯的和不可分的,而是具有复杂的构成。它们总是由不同的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组成的。果核可以剖开,化合物可以分解,所谓“元素”、“原子”和“基本粒子”也都不是单纯的,都有其一定的结构。客观事物构成的复杂性决定着思维分析的必要性。没有分折,人们对事物只能有个浑沌的认识。为了认识被研究对象的复杂构成,人们从不同的实践角度出发,提出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不同学科的理论分析。就以人们对水稻的认识来说吧,既有解剖学的分析,又有生理学的分析,还可以给予育种学、营养学、地理学等等方面的分析。各种分析的具体方式差别很大,然而,它们都离不开考察研究对象的组织成分,各种性能以及细部结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也就是说,任何分析都是由考察研究对象的“成分——性能——细部结构”诸环节构成的,但各以某—环节为主,其他环节为辅。正如客观事物的分解要有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思维的分析也要有一定的认识发展条件。人类的分析能力是随着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分析的深度也是随着科学理论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任何分析都是在原有理论综合指导下进行的,而分析的目的又是为了向下一步新的理论综合过渡。但是,不能把分析的作用看作是附属于综合,分析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逻辑方法,它既是为新的综合作准备,同时它在科学发现中又有其独特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9

有一本书,叫做《数学的三次大危机》,忘了是谁写的。在第二次危机中就谈到这个定义。第二次数学危机简介:微积分是牛顿、莱布尼兹共同发现,但是不管是牛顿还是莱布尼兹所创立的微积分理论都是不严格的。两人的理论都建立在无穷小分析之上,然而无穷小量的理解与运用却非常混乱的,英国大主教贝克莱把无穷小量比作数学的鬼魂,由此来证明神的存在。但经过柯西用极限的方法定义了无穷小量,微积分理论就此完善。

可见,极限的定义是多么重要。我们来看复旦大学版《数学分析》中的定义:设存在一有理数a,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总有正整数N(),当n>N时,数列{Xn}中的一切点都落入邻域O(a,)内,也即n>N时,有|Xn-A|<成立,则称数列{Xn}以a为极限。记作:或者N年前,我看过一本阿西莫夫的书,书中对这个定义给出了说明。大意是:这个定义解决了用有限来描述无限的问题。这里的关键点就是。是一个小正数,并且是要多小就有多小。这还不算,对于每一个任意给定的,都有N存在,然后我们令n=N(),于是当n>N以后的一切值,均有|Xn-A|<成立。举个例子,假定数列{Xn }=1/n,它以0为极限。现在我们取。代入|Xn-A |=,即:,于是我们求得N=100。于是当n>N=100后,再例如,我们用相同的方法可以求得N=10000。于是当n>N=10000后,恒有:。我们发现,原来N是的函数。有点意思吧。由于的任意性,于是极限也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不过这个定义很象是定理,甚至还有人试图来证明它。最后发现,它确实是定义。

第2个回答  2018-01-09

所谓描述性统计分析,就是对一组数据的各种特征进行分析,以便于描述测量样本的各种特征及其所代表的总体的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的项目很多,常用的如平均数、标准差、中位数、频数分布、正态或偏态程度等等。这些分析是复杂统计分析的基础。通俗地讲就是对现有情况的数据描述~和它相对应的就是推断性统计分析,这样说能明白所谓描述性统计分析,就是在表示数量的中心位置的同时,还能表示数量的变异程度(即离散程度)。描述性统计分析一般有二种方法可以进行频数分布分析列联表分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