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国时代时秦昭襄王时候的区域构成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中国战国时代时秦昭襄王时候的中国地图如下: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嬴姓,赵氏,名则,一名稷,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早年在燕国为人质。秦武王去世,回国夺位,是为秦昭王。即位初期,宣太后当权执政,外戚魏冉处理庶务,任用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今湖北江陵市)。

听从范雎之言,夺取宣太后、魏冉的权柄,正式亲政。文以范雎为相,武以白起为帅,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奠定了秦国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然而,长年征战,民生凋敝,受到了东方诸侯国的联合打压,之前战果一一丢弃。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谥号为襄。

扩展资料

秦昭王在位时间是秦历代君王中最长的,在最后六七位秦君王中,他统治的时间超过了前任的孝公、惠文王、武王的总和,也超过了后面的孝文王、庄襄王的总和。

他在政治军事诸方面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特别是军事方面的成就,即使较之秦王政也毫不逊色,他重用范雎、白起等人,为秦国的发展做出极为杰出的历史贡献,昭王时代是秦国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决胜时代。翦伯赞说,昭王末年,“秦对六国的斗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是非常精辟的论断。

虽然晚年他听信应侯之言,丧失灭赵良机,冤杀名将白起。秦国民生凋敝。这些都不能掩盖他的历史功绩,也不能掩盖这个时代秦国在各方面突飞猛进的事实。

昭王时代是和孝公时代、秦王政时代(称帝前的时期)并驾齐驱的重要时代。

荀子曾在秦国丞相应侯范雎面前,如此评价秦昭襄王亲自治理下的秦国,荀子说:“秦国边塞险峻,地势便利,山林河流,非常美好,自然资源丰富,这是地形上的优越。进入境内,观察它的风俗,百姓朴实,音乐不淫荡卑污,服装不轻佻妖艳;人们非常畏惧官吏而很驯服,就像是古代的人民一样。

到了大小城镇的官府,那里的各种官吏都是严肃认真的样子,无不谦恭节俭、敦厚谨慎、忠诚守信而不粗疏草率,真像是古代圣王统治下的官吏啊。进入它的国都,观察那里的士大夫,走出自己的家门,就走进公家的衙门,走出公家的衙门,就回到自己的家里,没有私下的事务。

不互相勾结,不拉党结派,卓然超群地没有谁不明智通达而廉洁奉公,就像古代的官吏一样。观察它的朝廷,退朝前,所有事情都必须处理完毕,安闲的好像没有事情办理一样,真像古代的朝廷啊。所以秦国四代强盛,并不是因为侥幸,而是必然的结果。

这就是我所见到的。所以说:安闲而又治理的很好,政令简约而周详,政事不烦乱而有功绩,这是政治的最高境界。秦国就类似这样。虽然如此,却仍有所畏惧啊,上述三个方面都具备了,但是它和王者的功名相衡量,那还相差得很远哩。这是什么原因呢?大概是他们没有儒者吧。

所以,纯粹地崇尚道义、任用贤人的就能称王天下,驳杂地义利兼顾、贤人亲信并用的就能称霸诸侯,这两者一样都没有,就遭到灭亡。这也是秦国的短处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昭襄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2

秦昭襄王时的中国地图如下: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嬴姓,秦氏或赵氏,名则,一名稷,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早年在燕国为人质。秦武王去世,回国夺位,是为秦昭王。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长平之战

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65年),秦国攻打赵国,攻占了三座城,赵国的左师触龙说服太后派遣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为人质。齐国于是发兵营救赵国,秦军开始撤退。

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公元前263年),秦国的武安君白起攻打韩国,攻占了南阳(河南焦作修武县以西),占领并断绝了太行山道。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国的左庶长王龁(hé)攻打赵国,攻占了上党(山西长治长子),赵国的大将廉颇心里知道不能硬战,严密的守垒相互对峙,等待机会进攻。秦国深深的感到廉颇对于秦国是个忧患,于是用离间计扬言秦国不怕廉颇,只怕赵括。

赵国果然任命赵括代替廉颇,秦人听闻了这个消息,大喜如狂,秘密派遣大将白起代替了王龁。赵军的出击被截分为了两部分,秦军用50余万大军依靠地形围住人数几乎相等的赵军,赵军断粮46天,大溃。秦军杀了赵括,在长平活埋了赵国40余万投降的士兵(山西晋城高平市),赵国全国都大大震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昭襄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2

战国时代时秦昭襄王时候的中国地图如下所示: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嬴姓,赵氏,名则,一名稷,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秦昭襄王六年(公元前301年),秦、韩、魏、齐四国联合攻打楚国,楚国在重丘(河南驻马店泌阳)大败,楚国大将唐昧被杀。秦国的蜀侯嬴辉被诬蔑进献毒物,秦国派遣大夫司马错击杀了他。秦国继续攻打韩国,占领了穰城(河南南阳邓州市)。

秦昭襄王七年(公元前300年),秦国的华阳君芈戎攻打楚国,斩首了3万人,杀了楚国的大将景缺,攻占了襄城(河南许昌襄城)。秦丞相樗里子病死了,楼缓继为丞相。

扩展资料

秦昭襄王捡来的王位:

秦昭襄王本名赢稷,他是秦武王赢荡的同父异母弟弟。少年时候赢稷在燕国做人质,可以说是少年坎坷。本来王位的继承也轮不到他,但是偏偏他那个哥哥赢荡,太不安分,非要去那个快咽气的周王室去举鼎,结果被鼎砸成重伤,一命呜呼。

赢荡继位时就很年轻,死的又毫无准备,没时间留下嫡系继承人。不能父死子继,那就只能兄终弟及,年仅18岁的赢稷就这样回到秦国继承了王位,对于这样得来的王位不知道赢稷是以怎样的心情接受的,不过在普通人看来,这真是捡来的幸运。

不过上天还是公平的,给你多大的幸运,就有多大的无奈在后边等你,赢稷也是不可避免的遇到了这种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昭襄王

第3个回答  2019-09-22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秦昭襄王是一个有野心、有耐心的人,秦昭襄王的母亲是楚国人,所以昭王继位之后,和楚国关系比较好,之前楚王是联合齐国和韩国联合讨伐秦国。但是昭王之后,楚国就独自和秦国暗下和好,气的齐国和韩国破口大骂。秦昭王和楚国联姻会盟黄棘,秦国和楚国和好如初,秦国退还楚国部分土地。

这也造成了秦楚合作对抗齐国、韩国、魏国的局面。但是秦魏韩会盟停止对抗之后,楚国 人质太子杀死秦国大夫逃亡楚国之后秦楚两国结怨。秦国转而和齐国联盟。之后秦齐出现矛盾,秦国与齐楚都出现矛盾,齐楚之间也是互相攻伐,秦国时而两面渔利。期间,白起战无不胜堪为“军神”!将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国立日渐强盛的赵国打的毫无支架之力。秦昭襄王因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野心称帝。拉拢齐国两面称帝:秦昭襄王称西帝,齐国称东帝。但是仅仅维持了两个月,齐国改变了看法,取消帝位联合诸侯国联合伐秦。秦昭襄王被迫取消帝位。秦昭襄王最终没有完成他进军中原称帝的伟业。郁郁而终。

第4个回答  2019-09-22

战国时代秦昭襄王时候的中国地图:

秦昭襄王,秦惠王之子,母宣太后。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与大力士孟说在洛阳周王室的太庙比赛举龙文赤鼎,不幸胫骨被砸断而死。武王突然死去,又无子,为了继任者的问题发生争执。

宣太后想立公子芾,与惠文后想立的公子壮争秦王,并得到樗里疾的支持。但是赵武灵王非要迎立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为秦王,屈从于赵国的压力,最后立公子嬴稷为秦王,是为秦昭襄王。

扩展资料:

秦昭襄王为政举措:

1、对远交近攻和近交远攻策略的创造性运用。

2、巩固对巴蜀的统治,巴蜀的稳定,对秦以后的统一战争有很大促进作用。

3、消灭义渠。义渠隐患的解除,不仅消除了秦的后顾之忧,戎地骁勇的士兵众多的牲畜 ,还为秦灭六国提供了雄厚的军事资源。

4、治国成就。秦昭王对国家的治理成就显著,在当时口碑甚好。活动在昭王同时代的大思想家荀况考察过秦国社会状况。这位学者的理论学说与秦国的治国纲领是有分歧的。即使如此,他仍对昭王治理下的秦国吏治民风等给予很高评价。

5、辉煌的军事业绩。秦除政治廉明,外交军事方针正确之外,还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大军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胜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昭襄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