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什么?

要详细的,十分嘉奖

“神舟”载人飞船全长8.86米,最大处直径2.8米,总重量达到7790公斤。从构型上来说,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以及一个附加段组成。采用的是典型的“三舱一段”式结构。整个飞船按照功能还能分为13个不同的分系统。这13个分系统都是用它的功能来命名的,它们是:有效载荷、结构与机构、热控制、指导导航与控制、推进、电源、数据管理、测控与通信、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仪表与照明和应急救生分系统。这些系统分别布置在这“三舱一段”式结构的神舟飞船中,相互分工合作,完成一次太空遨游。下面分别介绍各个舱段的情况:
一、轨道舱(长2.8米,直径2.2米)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的外形为圆柱形的。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到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
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
二、返回舱(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放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共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个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控制飞船上系统机器设备的工作。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是密闭的舱段,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舱内充满一个大气压力的氧氮混合气体,并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到人体合适的范围,确保航天员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另外,舱内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神舟好飞船的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测窗外的情景,另一个共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测地面驾驶飞船。返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炙热的大气烧毁。
三、推进舱(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
神舟号的推进舱又称设备舱,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两侧各有一对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阳翼的面积为2.0×7.5米。与前面轨道舱的电池翼加起来,产生的电力将三倍于联盟号,平均1.5千瓦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富康AX新浪潮汽车的电源所提供功率。这几块电池翼除了所提供的电力较大之外,它还可以绕连接点转动,这样不管飞船怎样运动,它始终可以保持最佳方向获得最大电力,免去了“翘向太阳”所要进行的大量机动,这样可以在保证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的同时进行飞船对地的不间断观测。
设备舱的尾部是飞船的推进系统。主推进系统由4个大型主发动机组成,它们在推进舱的底部正中。在推进舱侧裙内四周又分别布置了4对纠正姿态用的小推进器,说它们小是和主推进器比,与其他辅助推进器比它们可大很多。另外推进舱侧裙外还有辅助用的小型推进器。
四、附加段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它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对于附加段现阶段的设备没有官方介绍,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如:其中一个半环型装置,据推测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置。而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0.4米的探针被推测为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对接系统的一部分。因为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

神舟一号(无人)
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发射,21日回收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二号(无人)
时间:2001年01月10日1时发射,1月16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三号(无人)
时间:2002年03月25日22时发射,4月1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四号(无人)
时间:2002年12月30日零时发射,2003年1月5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五号(载人)
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21小时后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搭载人数1人:杨利伟
宇航员梯队: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
神舟六号(载人)
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发射,115小时33分钟后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搭载人数2人:执行任务宇航员: 费俊龙,指挥长 聂海胜,操作手
后备宇航员
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
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神舟七号(载人)
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发射,于9月28日17时37分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主着陆区
搭载人数3人:执行任务宇航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
[编辑本段]中国“神舟”飞天历程
中新社酒泉九月二十四日电 (记者 孙自法)备受瞩目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已进入发射倒计时,在此之前,中国已成功发射六艘“神舟”飞船,先后成功实施四次无人飞行试验和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将三位中国航天员成功送入太空。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一号飞船进行了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考核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验证飞船返回控制等主要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二○○一年一月十日至十六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二号飞船进行了第二次无人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对工程总体和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全面考核,进一步检验总体技术方案和各系统技术方案的正确性和匹配性。
二○○二年三月二十五日至四月一日、二○○二年十二月三十日至二○○三年一月六日,中国先后成功发射神舟三号、神舟四号飞船进行了第三、第四次无人飞行试验,火箭逃逸、飞船应急救生等功能均为真实状态,飞行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行状态一致。
二○○三年十月十五日至十六日,中国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十四圈,历时二十一小时二十三分,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作任务后,安全返回主着陆场。
二○○五年十月十二日至十六日,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七十六圈,历时四天十九小时三十三分,实现多人多天飞行并安全返回主着陆场。
二○○八年九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坐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45圈,历时约68个小时,航天员翟志刚首次在太空进行了太空行走,为后来中国建立空间站做出贡献。在飞行中,神舟七号还放出伴飞小卫星来拍摄神舟七号的图片。神舟七号最终在08年9月28日下午成功在主着陆场回收。
[编辑本段]电视剧【神舟】
主创人员:
出品、承制单位: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 总装电视艺术中心
出品人:张振华
编剧:海波
导演:宁海强
主要演员:
高明—仲人
吕中—莫茹
马晓伟—仲令风
李士溪—孟化川
曾黎—林兮
雯艳—丁雪亭
翟万臣—霍雷
金鑫—岳武候
故事梗概
大型电视连续剧《神舟》,主要讲述了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以后十多年来,工程研制、试验和发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载人航天工程设有总指挥部,分为航天员、空间应用、飞船、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共七大系统,直接参与工程的单位有三千多家,涉及工程人员数十万。1971年4月,以“曙光”命名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上马,并从当时的空军飞行员中选拔出了中国第一代航天员。因为种种原因,“曙光”计划最终没能进行下去,逼迫下马,这对当时的工程研制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8101所做为“曙光”计划下马后留下的唯一火种,他们的许多关于载人航天的试验诸如航天服、太空生存环境等试验的研制还在艰难地进行,锻炼排也一直在保留着,他们一直期待着载人航天工程能够重新上马。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载人航天计划不但没有音讯,8101所反而被一次次地裁减,差一点就被撤编。为了提高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为载人航天工程打下更好的技术基础,仲人等冒险与美国签订合同,研制大推力捆绑火箭,并希望火箭运载能力的提高能促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上马的脚步。出乎意料的是,大推力火箭第一次被推上发射台,点火后竟然没有起飞。上上下下都投来了谴责的目光,大家都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
就在航天人最为痛心的时候,1992年9月21日,中央决定重新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神舟飞船为主突破载人航天。从此,中国航天迎来它了最艰难的时刻。此时经受了十年文革动乱冲击的中国航天界也是困难重重,人才大量流失,造成严重的人才断档。面对七大系统庞杂纷繁的论证意见,以仲人、孟化川为代表的载人航天领导集体,以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为主体的航天工作者们,十几年如一日,含辛茹苦。而载人航天工程的背后,航天人的家人也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艰辛。仲人常年奔波在载人航天工程第一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不管发生什么,载人航天都是他最重要的选择。第一次飞船发射,仲人面临着成与败的压力,飞船又碰上了开大底的危险,仲人进退两难,艰难地做出抉择:开大底!神舟飞船第一次发射成功了,但进入地面模拟舱的仲令风却差一点出现生命危险,仲人召集大家集中攻关。最后一次无人飞船试验临近发射,发射场又遇上了前所未有的超低温天气,给发射带来了极大的危险性。仲人陷入了极大的担忧和困扰之中,他遇上了蒙古老人巴特尔,巴特尔给了他一线希望,他让人找来所有的气象历史资料,冒险决定按时发射。临近载人,飞船发射的关键时刻,莫茹重病,当他感觉到自己对家庭投入的太少时,已经太迟了,心爱的妻子离他而去,仲人陷入了极大的悲愤之中。载人飞船的发射使得他不得不让自己振作起来,每一点细微的情况他都要亲自过问,生怕有一丝的疏忽,造成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的失败。飞船落地,航天员安然出舱,仲人沉重的心情终于释怀,他想到了莫茹,想到了许许多多为了祖国的航天工程而牺牲的人…..
回答者: ai苏永不变 - 助理 二级 2-26 18:06
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2~4号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km、远地点350km、倾角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回答者:117.90.183.* 2-26 19:03
杨利伟
回答者: weits_ - 试用期 一级 2-26 19:53
神舟”载人飞船全长8.86米,最大处直径2.8米,总重量达到7790公斤。从构型上来说,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以及一个附加段组成。采用的是典型的“三舱一段”式结构。整个飞船按照功能还能分为13个不同的分系统。这13个分系统都是用它的功能来命名的,它们是:有效载荷、结构与机构、热控制、指导导航与控制、推进、电源、数据管理、测控与通信、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仪表与照明和应急救生分系统。这些系统分别布置在这“三舱一段”式结构的神舟飞船中,相互分工合作,完成一次太空遨游。下面分别介绍各个舱段的情况:
一、轨道舱(长2.8米,直径2.2米)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的外形为圆柱形的。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到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
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
二、返回舱(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放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共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个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控制飞船上系统机器设备的工作。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是密闭的舱段,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舱内充满一个大气压力的氧氮混合气体,并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到人体合适的范围,确保航天员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另外,舱内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神舟好飞船的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测窗外的情景,另一个共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测地面驾驶飞船。返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炙热的大气烧毁。
三、推进舱(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
神舟号的推进舱又称设备舱,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两侧各有一对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阳翼的面积为2.0×7.5米。与前面轨道舱的电池翼加起来,产生的电力将三倍于联盟号,平均1.5千瓦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富康AX新浪潮汽车的电源所提供功率。这几块电池翼除了所提供的电力较大之外,它还可以绕连接点转动,这样不管飞船怎样运动,它始终可以保持最佳方向获得最大电力,免去了“翘向太阳”所要进行的大量机动,这样可以在保证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的同时进行飞船对地的不间断观测。
设备舱的尾部是飞船的推进系统。主推进系统由4个大型主发动机组成,它们在推进舱的底部正中。在推进舱侧裙内四周又分别布置了4对纠正姿态用的小推进器,说它们小是和主推进器比,与其他辅助推进器比它们可大很多。另外推进舱侧裙外还有辅助用的小型推进器。
四、附加段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它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对于附加段现阶段的设备没有官方介绍,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如:其中一个半环型装置,据推测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置。而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0.4米的探针被推测为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对接系统的一部分。因为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

神舟一号(无人)
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发射,21日回收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二号(无人)
时间:2001年01月10日1时发射,1月16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三号(无人)
时间:2002年03月25日22时发射,4月1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28
意味着在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迟浩田: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意义重大 大快人心
当今世界,能够登天的,一个是俄罗斯,一个是美国,我们是第三个。这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世界最有分量的国家之一。这对增强国威、增强军威、振兴中华都意义重大。
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将激励我们振兴中华。我们国家的方针是科技兴国,军队倡导科技强军。没有强大的国防实力,没有科技的发展,就不能有效地保卫国家,发展自己,战胜对手。

参考资料:http://www.southcn.com/news/china/zgkx/200310210499.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3-06
意味着:中国渴望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
第4个回答  2009-02-26
意味着中国航天技术日渐成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