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暴力倾向?怎么办?

我是这孩子的姑姑,这孩子现在10周岁了,今年刚转到北京来上学!
他的爸爸在06年底因意外不在了,他妈妈在08年5月份也改嫁了,所以现在孩子只能跟他爷爷奶奶和我一起生活!
我们都很疼爱他,这孩子特别喜欢练武术,转来这学校,一星期有2天上武术课,他特别的喜欢!!
昨天我去了学校,问了他的班主任在校情况,班主任说,他平时表现不错,但是发现他有暴力倾向,在学校总打同学,还撕同学书,现在同学都不敢惹他了!!(我问了小侄子,他说:“别人骂他父母,他就生气,然后才打同学的”)
其实这孩子在家挺乖的,还特喜欢跟我在一起,特别的依赖于我,也很听我话,其实我知道,他是很想念他的妈妈,我们再疼爱他,也比不上父母的爱!!!
现在他有暴力倾向,该用什么方法来引导他呢?怎么样做他才能听?他脾气也挺不好的,要是生气了,站那一动不动可坚持几个小时,也不说一句话,学习成绩不太好!!
大家教教我该怎么做吧?我希望他能快乐的成长,有个健康的心理!!!
其实我才22岁,对于教育孩子方面我是不懂的!!
在这里我是想征集一些懂得的人士把经验告诉我,这么好的一个祖国的花朵,不想就这样完了!
小侄子确实爱打人,总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教育了他,但他当时听,过后也就忘了,无奈呀!!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1、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2、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3、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4、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5、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6、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7、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殊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30
有的孩子很习惯使用暴力行为,和其他小伙伴一言不合就开始动手;玩玩具的时候不是坐着玩,而是喜欢拿着这个玩具去丢别人;家长头疼,孩子又顽皮,就算是家长责骂,暴揍过,孩子下次依然还是要跟人动手。

家长一直想着该怎么去教育孩子,阻止孩子的暴力行为,在思考教育方法之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家长也是需要去知道,去考虑的,那就是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暴力行为?或者说他们的暴力行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心理学家班杜拉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孩子分成两组,然后分别和成人待在一个放有玩具娃娃的房间里,第一组的成人会不断的敲打娃娃,让孩子在旁边看着,第二组就正常平和的待着,没有暴力行为。等成人离开后,孩子会单独在房间里20分钟。最后发现,第一组孩子的暴力行为要远远多于第二组。

我们从这个实验中很显然的看出来,第一组的孩子之所以第二组的孩子来得更暴力是因为模仿。对孩子来说,他们本是一张白板,有人在这张白纸上画天使,他们就做天使,有人画魔鬼,他们就做魔鬼。所以如果孩子父母或者是其身边的大人,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暴力行为时,那么孩子也会通过观察并模仿这种暴力行为,从而就会变成一个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人。

除了模仿身边的人,还有孩子经常接触的媒体设备。他玩的游戏是不是暴力游戏,家长给孩子看的电视剧里面大都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其中有些极端的做法更是会让孩子认为有时暴力能解决问题,我们用心理学理解就是:暴力传播会增加公众尤其是儿童的暴力侵犯性。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来自家人给与和强化的。柠檬咨询过很多青少年,大部分的原因在于父母关注度的缺失。有时父母的责备和批评让他认为他所做的这些事很刺激很好玩,因为他使用了暴力手段,父母才给予了他本该有的关心,而有的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教育的不足,反而以暴制暴,希望能强行改变孩子的内心想法。

但这样很明显并不会很有效果,孩子的心理想法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

我们在明白了孩子暴力行为的这三大来源之后,接下来柠檬就来分享一下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控制孩子的暴力行为。

首先,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比如说,当你的孩子欺负了其他小朋友,你可以反问他:如果你是那个被欺负的小孩,你身上被打的地方上疼吗?你心里会难过吗?用这种换位思考的方法来告诉孩子。

当然,你也需要反问这个被欺负的小朋友,为什么他会打你?你挨打之后应该做什么?这不仅会让你的孩子充分认识到错误,更可能会帮助一个常年被欺负的小孩摆脱恐惧。

其次,培养孩子合理宣泄的方式。有的孩子会通过暴力心理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家长可以在家里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合的空间,可以是铺上几块蓝色的泡沫地板,再放几个绒毛玩具和软靠垫。告诉他:如果你很生气,又不愿意告诉别人,你可以在这里脱下鞋子跑、跳、喊、叫,也可以安静地坐一坐、躺一躺、想一想。在这里发完脾气后你可以回到房间,也可以选择向爸妈倾诉。让孩子可以发泄情感。

最后,就是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甚至动手。在家庭出现矛盾时,尽量温和的方式去解决而不是暴力。当他犯错误时,不要立刻否定,而是好好与他交流讲道理,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那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让他意识到这些问题远比打骂更有效。

总的来说,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陪伴与关注。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都是需要家长去关注到的,不要忽略了孩子的行为,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不要疏离了亲子之间的关系。
第2个回答  2019-03-07
暴力是人的天性,很多人认为成人才是充满暴力的。其实不然据研究宝宝才最容易产生暴力倾向,如果发现宝宝有暴力行为就要及早纠正宝宝的这个坏习惯。

1、暴力是宝宝自卫的一种方式。宝宝打人有时候是出于一种自卫,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宝宝决不会容忍自己被欺负,他会全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只是一种本能。
2、语言表达贫乏。因为2岁宝宝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的沟通,所以他选择咬人或是打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3、环境影响。宝宝天生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借此认识世界。如果父母长期吵架甚至是打架、父母对宝宝施行语言和肢体的暴力、父母让宝宝经常观看和暴
力有关的动画片和电影,上述行为都会让宝宝变成暴力模仿宝宝。
家长们应该如何应对才能消除宝宝的暴力倾向呢?
1、关爱宝宝是根本。家长首先应该给予孩子最基本的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满足、理解、尊重孩子的情感需要。只有让孩子体验到父母之爱的温暖,宝
宝才有意识和理念去爱他人和外物。
2、教导宝宝正确的交往策略。多数宝宝的攻击行为都属于一时冲动的类型,其实他们心中是渴望友谊的,只是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家长
应该及时教给宝宝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
3、教宝宝控制情绪。情绪在人的心理变化中起着核心作用。幼儿还没有学会如何控制情绪,因此家长应该帮助孩子逐步战胜情感刺激,使孩子有稳定的情
绪,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融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环境和集体活动最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家长可以多创造这样的环境,让宝宝学会忍耐宽容,加强自我约束力和控制情绪的能
力。
如果宝宝经常打别的小朋友、摔东西、欺负小动物、揪大人头发、咬大人的手,家长们就要特别注意了,这就是宝宝暴力倾向的最初体现。首
先我们要了解宝宝暴力的原因。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这样的孩子是最无辜的了 他是在用他的拳头宣泄他对生活的不满 这是很正常的试想一下 一个成人如果遇到这么大的变故 会不会表现的比他好呢 他失去了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 所以他的表现都是正常的 那么是不是就不应该管了呢 不 绝对应该管 我觉得首先要跟孩子沟通好 了解他目前最想要的是什么?并且表扬他很坚强 另外如果孩子想妈妈不要阻止 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妈妈的坏话 在他的心里这世界上就这么一个最亲的人了 却抛弃了他 是他绝对不愿意接受的 如果他相见妈妈 就告诉他如果这个学期表现好的话 就在假期的时候可以去见妈妈 并且要跟妈妈沟通好 要时常打电话 鼓励孩子 不用担心 慢慢来会好的 一定要有耐心 爱心 和智慧 多看看书 鼓励和惩罚是必不可少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02-27
暴力倾向是有原因的话还好 就是怕他什么原因都没有就打人 那样就不好了 他这么成长的孩子有暴力倾向是正常的 你不能怪他 跟他说 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告诉他一个男人应该自强 而不是靠拳头解决问题 给他树立一个睿智男人的形象 就好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