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

前面打的帖子没有了?

今天去寺庙本想请尊观音回家,最后决定要谨慎点,可能时候未到。有个问题困扰已久希望各位解答。

香客们络绎不绝地烧香拜佛,我却觉得这与佛经里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相悖。而且不是说要无我执,无法执吗?人们将一腔信仰对着尊佛像敬拜,难道不是执着吗?既然心中有佛,就不用执着于形式。那是不是只要我们一天仍旧在形式上拜佛就一天摆脱不了六道轮回呢?

还是我的想法根本就是错误的。拜佛和修习根本不矛盾呢?
看了第8位的回答令我想起读到的金刚经中的话语。说对于拜或不拜起了分别之心是起了我执,那不就等于对于任何问题不能有疑问吗?因为有疑问就是有区别对待,想要答案的意思,那想要去追本溯源就是有了我执。

这么想下去,好像从不拜佛从不学佛之人才不会有对佛的疑问,所以就没有对待菩萨的我执。因为每个人都有佛性,相也好和非相也好,非非相也好,再说下去还会有非非非相呢。既然有佛性,那一味去开化它,岂非执着?

色既是空,空既是色。我们无须一味求空,也不能一味求色。那非空非色,不就是一般未开化的头脑的状态吗?是不是佛教里想使人们保持一种是“空”又“非空”的状态呢?话又转回来,空和非空又都是执着了啊!?

啊~~~~~~~~~~~~~~~~~~~~
我糊涂了。
糊涂也是执着啊!
疯了!

你心中分辨是否有执著的念就是一种执着,因为大众和阿难一样只是理论熟知,但是修行不够。所以当你有一个念头:我执着了什么,或拜佛是一种执着,那么你本身就是一种执着。因为你修行不够,所以你不能达到真正得不执着。就像金刚经上说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只要你有一种念头:我得了某种果位。这就是执着。你拜佛时,只是拜。不要有念头:我有我执念。就行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29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都以为念经拜佛,或在佛像前供花及香水佳果,就是修行佛法。有很多佛教徒极喜爱念经,每日每夜都念,虽然念了许多的经,却丝毫不懂得自己念的经含有什么意思,只懂得盲目地念,好似那能重覆或模仿人言的鹦鹉一样,盲目地重覆不知其意的人言。如此盲目地念经又有何用处?佛陀何尝要我们盲目的礼拜和念一些自己不知所云的经呢?他教人不要轻信任何导言,甚至连他自己的教导也包括在内,他教人应该从生活的经验中,去体会和他所教我们的佛法,是否为真正的真理。佛陀并不教我们盲目的礼拜佛像或背诵经文。他认为一切仪式是愚痴、诙谐和不合理的。
……那些迷信的人,所采取的解除烦恼的方法根本无效,消除不了烦恼,摆脱不了痛苦的纠缠。许多僧人因想扬名得利,便顺世人所好,创出了复杂的仪式,改变了佛教的真面目,而愚痴的人,却被那些复杂和繁琐的仪式迷住了,以为那才是真正的佛教。很多僧人利用宣扬佛教为借口,而建设寺庙、设办大道场,以及主持繁琐庄严的宗教仪式,给佛教装上了虚假的兴盛外表,可是自己却暗地里从中获利,积聚了很大的财富。僧伽是由人做的,有怎么样的人就会有怎么样的僧伽。……
我们必须能清醒的辨别和认清,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教?千万不可愚蠢的执著或迷昧空洞的外表,而忽略了那充实的内在;不要迷昧繁琐庄严的仪式或典礼,致使眼里失去了佛教真正的目标。佛家的修行,是以身三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和口四善业(不两告、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为净化本身行为的基础,紧接著是心意的净化,由此净化,我们将能循序地通达洞察能力和正见。不要顺从别人之意,而把虚假之歪见当为佛理,勿忘了佛陀本身,尚不要人迷信他的话或教理,他要人应用自己的思想和理性,从实际的生活经验中,考虑、反省和检讨他所说的理论或宣扬的佛法,是否为正确的真理。

参考资料:《佛法的真实面貌》,佛使比丘著

第2个回答  2009-01-02
请尊观音回家,观音有求必应,只要你想就会来,请尊观音回家,只是形式,起提醒的作用。
香客们络绎不绝地烧香拜佛,是佛度人的方便法门,这样就种下了金刚种子。不然众生不起信心。形式上拜佛只是成佛的过程。
一切的法门只是我们成佛的工具,等你开悟了就明白了。金刚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哈哈.修行弟子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信,要对佛陀相信。好多经书告诉了我们问什么要信,二:愿。三:行。如果半信半疑的拜那个木雕泥塑的人和画中的人就不如不拜。如果条件具备,有深心。拜和不拜一样没有分别。佛法是不二法,有分别就错了。不能落入有,更不能落入空,要取中道。
第3个回答  2008-12-27
首先拜佛的人分两类:

一。非学佛者。他们拜佛是求保佑,求心安,无可厚非,故“执着”一词不指向他们。

二:学佛者(包括鄙人)。我们拜佛基本有两重意义:
1.是修我们的恭敬心。我们从小上学就知道:每天见到老师要敬礼、打招呼,表达我们的尊敬心。佛如同我们的老师一样,无时无刻不对我们谆谆教诲,难道我们每天不该参拜他-----向他敬礼、打招呼吗?还有,佛教导我们要尊敬、爱护每一个众生,试问如果我们不从尊敬、爱护我们的老师(佛)作起,那么有什么理由相信我们能去尊敬、爱护其他众生呢?

2.有利于健康。我们拜佛的运动动作,对於健康长寿有一定的好处。人是身心(佛法讲色心)集合的一个体。心要清净,要不动。身是机器,身要动;不动就生锈了,就不起作用了。(好象是净空法师讲的,这不是原话)

所以“执着”一词在这里也不适用,而且还能得出拜佛是促进我们修习,而非矛盾的!

参考资料:不记得了

第4个回答  2009-01-03
佛说的是“无执著”非执着非不执着,不是“不执着”,故而清净;佛说的是“无分别”非分别非不分别,不是“不分别”,故而清净。如果落在了“分别”中则是凡夫;如果落在了“不分别”当中,则是歧途。《楞严经》指出了一个歧途,那就是“空执”,口说不执着却执着于空,一切都说是空的没有,什么都不管就行,甚至认为杀生也是空,淫盗也是空,因果是空,罪业是空,于是做诸众恶,自言一切皆是空无罪无报,福尽命终堕大地狱。楼主切莫走向“不执着”而应“无执著”。多读《金刚经》自然而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