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性格是什么样

详细的问题说明,有助于回答者给出准确的答案

豪放 豁达 天真
摘 要:李白的性格分别由儒家、道家思想所支配,形成了他悲壮的豪放和乐观的豁达两中性格品质。他的性格在他的诗歌中有具体的表现,但事实上道家思想支配的豁达性格是为了发泄李白在政治上的不如意。这些可以归结为李白的叛逆性,这是上层社会的李白。真正为道家思想所支配的,是李白天真质朴的平民性格。

李白性格的豪迈乐观与豁达不羁的性格给人们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他的诗歌中无不深深地饱含着他个人的情感,因此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但李白的诗歌感情极其丰富,不仅仅只表现出他的豪迈豁达,他也有悲凉、清逸。李白的诗作是他个人性格的反映,相应的,他的性格也具有多样复杂的特点。

李白在青少年时代即“通诗书,观百家”,他接受前人思想的影响是颇为庞杂的。从他的作品和一生行事来看,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对他都发生过影响,但以道家的影响为深。当他想要用世以建功立业的时候,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就占上风;当他在政治上遭受打击,抑郁不得志的时候,想要放情山水、寻仙访道的时候,他就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或是说:“尧舜之事不足惊,自余嚣嚣直可轻”,连孔子和被儒家奉为圣人的尧舜都加以嘲笑和轻视了。在这个时候,道家愤世嫉俗、返于自然的思想,就在他的身上占着主导的地位,并以它来和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儒家思想对抗。道家思想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庄子的某些通过巨大的想象和幻想来探索宇宙的奥秘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著作,对于李白的浪漫主义思想有启发作用。

作为一个文人的李白,儒家思想形成了他出世做官,建功立业的态度。也正因为自己饱含着对出世的满腔热情,青年时期初出茅庐的他,并无惧怕,有着对自己的才学极度自信,甚至有些自负的性格特征,是他豪放的一面。作为一个寄情山水的游者,道家思想给了他清新飘逸,远离尘嚣的思想。这样形成了他自由乐观、放荡不羁的性格特征,是他豁达的一面。当然,更重要的是,这里还赋予了李白独特的天真的性格特点。他的性格以这两个基点,又衍生出很多复杂的特征。他的诗歌中往往表现出他复杂的性格特征。

李白的诗歌的特征多变,可以有“豪”“奇”“悲”“逸”多种表现,而这些往往还是互相交融。

李白的诗歌最大的特征就是“豪”。他的豪放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者是他对自己的自信十足,以至于有一些狂妄,因此他有恃才傲物的资本,表现出自己的清高。李白经诗人吴筠的推荐,即被唐玄宗召赴长安。这时的他满心喜悦,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然而,他抱着“不屈己、不干人”的态度去“平交诸侯”,在封建社会的黑暗官场,这种光明磊落的作风自然是行不通的。当他明白自己只是个“御用文人”的时候,他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傲然离去。另一个方面,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出的大气磅礴,意境广阔,无人能及。“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这样的诗句让贺知章看了大为称赞,深深地被李白的大气所折服。他的诗歌意境阔达,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这样的气势,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的气迫,还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高大宏伟。

李白的诗歌的创新,以一言蔽之就是一个“奇”字。前人评李白,无论抑扬,均好用一个“奇”字。如钱起“才大语终奇”;元稹“以奇文取称”;白居易“才矣奇矣”,不可胜数;再如贺知章所谓“谪仙”,杜甫所谓“佯狂”,以至诸如令力士脱靴和骑鲸飞升之说,虽不言奇,而奇自在其中。这点着重谈谈李白的诗与月。过去的文人,赏月,宿月,问月……等等,但都不及李白的“花样”更多。“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魏万还王屋》),这是他的“泛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谢朓楼饯别》)这是他要“揽月”;更奇的是他会“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的“醉月”;最奇的是他更可以“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送韩侍御之广德》)这样“赊月”买酒,这比用“五花马,千金裘”还要出人意料。李白的新奇思想,与他的浪漫主义思想是不可分开的,这点是他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从而表现出他的质朴,天真的性格。

李白诗歌的“悲”的表现,还是由于自己的政治思想报负不能实现而来的。如他会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的疑问,也会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的感慨。即使在《蜀道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不是只写山水风景,而也倾入了作者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情绪。但他的这种“悲”旋即会转为乐观的态度。因此他的“悲”总和他的“豪”联系在一起。对行路难的疑问,他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回答;对“悲白发”的无奈,他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回答,并表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乐观态度。这样,他的诗豪放中透着悲,有一种悲壮的气势,更使他的诗歌具有魅力;在“悲”过后,他又可以让自己战胜困境,转向乐观,这个让人又看到了他人格的魅力。这是他道家思想战胜儒家思想的结果。

四处云游的李白,表现更多的是一个“逸”字。在他的诗篇中,他写自己的闲情逸趣,写自己对故乡、朋友的怀念,写自己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热爱,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等等。这些更多的是表达了李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样展示的是一个天真可爱的李白。“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望月有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吴夜歌》其三)“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官里人”(《苏台怀古》)以上所述思乡、思友、男女相思和怀古,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有的感情。李白这类作品抒发的感情既是人们生活中常有的,而抒发的方式也是平易近人、人人都能接受的,实足以代表李白性格的天真纯朴的一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卢山瀑布》)这是李白忘情山水的代表作品。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其一)更表现出他寻找生活逸趣的轨迹。一般说来,李白饮酒诗突出一个“豪”字,咏月诗突出一个“逸”字,一旦二者结合,便表现出一种既豪放又飘逸的性格——可用“清狂”二字概括;除《月下独酌》四首,名篇如《襄阳歌》、《谢朓楼饯别》等均属此类。这种清狂性格一方面说明诗人的骄傲和对污浊现实的轻蔑,同时又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李白还有些写他步月而归的诗,心情平和,于闲适中同样流露出极深的孤独感。

总结李白诗歌的特点,我们能看到李白性格的两大主线:一是豪气,二是豁达。豪气中夹带的是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悲哀,一但到这个时候,他的豁达就表现出来了。豁达是夹带的是他更多对生活的热爱与热情和他的乐观向上的精神。但是,从他在“逸”时所表现出的孤独之情,也同样流露出了一丝的悲伤。这是李白作为一个文人,终不能避免的。

李白主要是个活动在上层社会的政治抒情诗人,其主要作品是以怀才不遇为基本主题的政治抒情诗。这些作品,在抗议统治者压制和埋没人才的同时,还通过对宫廷腐败、政治黑暗以及穷兵黩武的开边政策等等的揭露和攻击。李白还有其它一些作品,并未涉及政治,而是歌咏游仙、隐逸、游山玩水等等,于闲情逸致中时而流露出“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送岑征君归鸣皋山》)的深沉痛苦,有时突然唱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的高调,有时又发出“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送蔡山人的的低吟,便都说明他的高蹈忘机是一种假象,其实是他政治失意时排遣苦闷的一种方式。此外,李白诗中还有另一个常见的主题:人生若梦。这在以《将进酒》为代表的饮酒诗中表现得最鲜明。李白歌咏的人生若梦,从主导方面说,并非出于对人生意义的虚无主义见解,相反它是由于积极入世的人生理想无法实现而发出的激愤之辞,同怀才不遇的抒情一样充满失望的痛苦和反抗的激情,表达出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怀疑和否定,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这两个基本主题贯穿着李白的大部分作品,从中我们看见的李白是高傲的李白、由于感到没有出路而忧愤不已的李白、放浪不羁并对许多公认的神圣观念表示轻蔑的李白、“世人皆欲杀”的“狂人”的李白——这就是上层社会中的李白,其言语行动均表现出鲜明的叛逆性格。

但我们往往忽视了另一个世界的李白。这个世界里的李白不谈政治,也很少发牢骚,而主要是赞美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歌咏友情,抒发思乡、相思、惜别、怀古这样一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共有的感情;其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如游侠、商人、歌妓、农民、农妇、船夫、工匠、采莲女等等,绝大多数属于下层社会。诗人笔下的这个世界充满光明和人生的情趣,从中看见的李白主要给人以天真纯朴和性情温和的印象——这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同下层社会接触中的李白,表现出人人都会对他感到亲切的平民性格。

综上所述,李白的性格中,虽然道家思想对他的影响更为深刻,但他没能完全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他的放荡不羁,乐观豁达,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给自己排泄心中的愤懑与不满,是强制性的把道家的思想压抑在儒家思想之上,因此,他的诗歌中往往透露出对于政治方面的悲叹。但不是说儒家思想是李白思想的主导,他是在用道家思想与儒家的思想进行激烈的交锋,但没有完全战胜儒家思想。只有他是“平民”的时候,才真正忘却了政治功名,才是真正为道家思想所支配的时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23
豪放,嗜酒成性,一生都不会刻意逢迎、不事权贵。同时他又有豪侠性格以及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所特有的非凡气质,即丰富的想象力。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第2个回答  2008-12-27
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

迄今为止,无论是研究者笔下的李白,还是活在一般人心中的李白,都不外乎此。其实自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这种定型化了的历史人物形象,增加了李白的传奇色彩,使后世骚人望尘趋拜。然而这种定型化了的诗仙形象,也使人们与李白产生了一种近乎膜拜者与偶像之间的距离,一种雾里看花、云中观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限制了我们循着诗人外化了的思想情感轨迹——诗歌,走入李白心灵的殿堂。

其实,李白的性格既有洒脱不群、追求自由的一面,又有执著、深沉的一面。它的情感中感伤亦如影子一样与欢乐相随,诗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诗人性格自身的原因,使李白一些看似充满欢乐、飘逸洒脱的诗篇中,夹杂着失望的怅惘、焦虑的痛苦与孤独的感伤。无论是希世之叹,亦或是出世之望,乃至对现实的抨击,其中往往寓藏着这种心态。有人认为:李白的诗豪中见悲,有极为深沉的悲感。这种认识从较深层次揭示出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以及流露于诗中的李白心态。

读李白的诗,常常在豪放、乐观、洒脱的感受之余,品味道一种孑然特立、漂泊无依、四顾茫然的孤独悲哀。李白的诗有时看似乐观洒脱,实则在诗仙那潇洒的一笑中,飘曳的紫霞仙裳下掩藏着一种孤独的痛苦心态。

孤独感伴随着李白的一生,到其去世都不曾摆脱掉。李白作于临终前的《临路歌》云: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很显然,这位以背负青天,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而自负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带着终生的孤独与遗憾,离开他既憎恶然又执著的热爱着的世界的。

李白的孤独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是李白诗歌的常调,与这中常调相伴随的则是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李白少时就有很强的功名事业心,“以当世之务自负”。这强烈的济事观念,显然是来自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不过,李白不是一个普通的本分的读书人,它的豪侠性格以及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所特有的非凡气质,即丰富的想象力和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是来自儒家的济事思想,溶入了来自诗人自身的主体精神的催化剂,自然地膨胀为天下舍我其谁的自大、自负与功名唾手可得的狂妄。然而,李白的自大与自负,又常常与现实相忤,是诗人陷于政治前途无依无托的心境。

(二)如果说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的孤独心境,是诗人的理想、诗人的性格与环境的冲突所造成的话。那么,李白阳春白雪、旷世无知音的寂寞与孤独感,则只能说来自诗人主体、诗人性格的本身。这是诗人孤高傲世、目中无人、不愿与世同流的孤独,我们姑且称之为自我放逐的孤独。自我放逐的孤独,尤其能显示出诗人性格的力量与光辉。李白具有十分强烈的自我意识。豪侠、浪漫的个性,加之天赋才华,良好的教育,使他常常有自命不凡的特异感和优越感。寻找知音,又反映了李白强烈的希世之年;而知音安在的感叹,也反映了世无同类的孤独之感,当然也流露出阳春白雪的骄傲。

(三)李白的一些诗里,还表现初一种天地过客的悲。“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正是因为诗人认识到生命与宇宙的不可逆的自然法则,才可能在这有限与无限,迁逝与永恒的强烈对比中,感悟到这种苍凉的孤独意识。

李白虽为诗仙,却非一味地飘逸,它的内心深处,常有无法派遣的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意识,直接影响到它的诗歌,给他的诗带来崇高感和悲感。虽然李白诗风格豪放已成定论,然而孤独意识给其作品带来的崇高感和悲感,使其相当一部分作品具有了豪中见孤崛,豪中见悲的风格特点。
第3个回答  2008-12-26
豪放,嗜酒成性,一生都不会刻意逢迎、不事权贵。同时他又有豪侠性格以及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所特有的非凡气质,即丰富的想象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12-26
豪放,嗜酒成性,一生都不会刻意逢迎、不事权贵。同时他又有豪侠性格以及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所特有的非凡气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