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有没有境界之分?

请问禅宗有没有类似于显教、华严宗的境界分别?我怎么没有查到?

菩萨五十二阶位,第十七(七住位)明心,第四十(初地位)见性。由初信位至初地,需要一大阿僧祗劫,初地至八地需要一大阿僧祗劫,八地至佛地,又是一大阿僧祗劫。故名“三大阿僧祗劫。
禅宗的证量,有高低差别;真悟祖师,起码是七住位以上菩萨,至于是否为地上菩萨,甚至高地菩萨,凡夫岂能判别?相关问题,末学整理善知识所说,略解如下:

禅宗三关真实不虚;未悟者以思维猜测,故有“明心、见性是一回事;三关即是一关”的误解。略述三关如下:
所谓“破本参”,是找到自己身中的阿赖耶识(此真识有多名:真心、如来藏、异熟识、阿赖耶识、无垢识、如、真如、本际、实际、我、心……等多名),他离见闻觉知,离思量性、从不做主、从来不于六尘境界中取相分别、从来都是无我性、从来都是远离一切六尘境界等,迥异七识妄心的体性,因此破本参(明心)的人能够了知《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真义,也能了知《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真义,也能了知《维摩诘经》【直心是道场。不会是菩提。知是菩提】所阐述的空性离二边的中道真理。

所谓“破重关”,即是再一次体验阿赖耶识的体性,并且能以内眼亲见阿赖耶识自身的性用,并且能以肉眼亲见一切无情上面显示出自己的佛性,亦即眼见佛性之意。(见性)

所谓“破牢关”,乃是亲证意根与如来藏间互动的极深细境界,因此而可以断除我执,经由实相而取证慧解脱果。因此明心见性后想要破牢关者,除有初禅以上定力及福德庄严外,尚应亲近善知识熏习正知见极为长久以后,才能过牢关。此外,在过牢关之前,亦需对证悟祖师所留的各种公案中的别相智密意去深入体会及悟明,这就是重关之后所应当学习的差别智(后得无分别智),并以自己明心及见性的见地与功德加以印证。于差别智成熟后,具有择法眼能力,才能破牢关。若没有具足差别智、初禅定力及福德资粮,只会徒增枝节葛藤,浪费生命而已。

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说,是方便说;以见性则为初地菩萨,必然永不转退,地地增上,直至成佛。故有此说。
天台智者大师,立“六即佛”义,以示由凡夫修行。禅宗“见性成佛”,是其中的:“分证即佛”,不是究竟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29
首先,禅宗也是属于显教

可是禅宗是宗门,他是讲心性,单刀直入,直倒黄龙

我们一般讲有52阶位,可是禅宗是不立阶位的!悟了就即心即佛!

禅宗叫顿教,立52阶位是渐教

打个比喻:渐教,就是要慢慢的来,一步一步,就好比是走楼梯,走到100层,需要慢慢走。

顿教就是坐电梯,唰!一下就到了,虽然很快就到了100层,从1~99层,是不是都经过呢?对啊,都经过啊

那么《六祖坛经》六祖其实说的很清楚,六祖云:“法无顿渐,人有顿渐”

意思就是说,其实分一个顿教,一个渐教,并不是佛法在分,佛法没有顿渐之分,只是众生根器不同,有的上根利智一闻就悟,有的人需要慢慢来,所以这就是因材施教。

所以,你查不到,是因为禅宗是顿教大法不立阶位,即心就即佛。
第2个回答  2008-12-29
佛祖没有分那么宗出来,境界有很多,比如无所有境界等等,还有色界四禅等等境界。
禅宗教法肯定也分一些境界,但是佛祖提到的那些境界应能适合用于所有佛教分支的修行参考。
明心与见性,应该没有时间差别,既称明心,便已见性。未见佛性,哪称得上明心。只不过,明心见性不是一次到达终点像如来佛一样圆满,最初应该是达到阿罗汉的水平。
禅宗三关是渐悟,不是顿悟,不管哪种悟,都是以明心见性为目标。
第3个回答  2008-12-29
只要是生命都有层次境界之分...看你修多高了...
第4个回答  2008-12-29
恒河沙海,以何为境,约何为界?

本来无远近、无垢净、无色空,何必执著境界在哪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