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是什么
求详细的

一、麦克鲁汉生平

麦克鲁汉[又译麦克卢汉]:传媒时代的预言家和祭司

麦克鲁汉(1911-1980)1911年7月21日生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市。早年求学于曼尼托巴大学,1943年负笈英伦,获剑桥大学英语文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多所大学执教:威斯康星大学、圣路易斯大学、阿桑普星大学、圣米歇尔学院、多伦多大学,后期任多伦多大学文化与技术研究所所长。该研究所的技术媒介对社会和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

麦克鲁汉的学术生涯始于20世纪40年代中叶。他的第一部著作是1951年出版的《机器新娘》。这本书广泛分析报纸、广播、电影和广告的社会冲击和心理影响,但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50年代,他用福特基金会的赞助费创办《探索》,1959年,他成为全美教育台和教育署"媒介工程"项目的主持人。这个项目的成果就是《理解媒介》的初稿。直到六十年代初,麦氏依然不名一文,在大学教英美文学。但随着他的《谷登堡星汉璀灿》(1962)、《理解媒介》(1964)等著作的相继出版,他成为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自1963年起,麦克鲁汉主持多伦多大学文化与技术研究所,使之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传播学文化产业基地。

二、麦克鲁汉的学术思想
从《理解媒介》这本书入手分析,麦克鲁汉的学术思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地球村 麦氏在这里预见到电子时代的到来将使得全球生活同步化,全球经济的趋同、整合,游戏规则走向同一使得时空整个呈现出同一性。

媒介 麦氏认为媒介是人的一切外化、延伸、产出,一句话,媒介是人的一切文化。他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各个层面进行了解释和延伸。

媒介即讯息 这是麦克鲁汉很有代表性的一种说法。媒介即讯息是说: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任何一种新的媒介产生都会引起人的社会组合的模式的重组。自动化为人们创造了新的角色。原来人们理解的媒介仅仅是信息、知识、内容的载体,它是消极的,空洞的、静态的。可是麦氏认为媒介对信息、知识、内容有强烈的反作用,它是积极的、能动的、对讯息有重大影响的,它决定着信息的清晰度和结构方式。

媒介是人的延伸 麦克鲁汉将人的延伸分为两部分:一是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其余一切媒介(尤其是机械媒介)是人体个别器官的延伸。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的延伸,而电子媒介将人的各部分分割的器官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电子媒介时代人们之间要密切交往。这种"中枢神经系统"类似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不过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侧重进化和生物遗传而麦克鲁汉侧重的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外化的电子媒介。

冷媒介和热媒介 麦氏将媒介分为冷媒介与热媒介。低清晰度的、高参与度的媒介就是冷媒介要求深刻参与、深度卷入,调动了人们再创造的能动性。反之,高清晰度的媒介叫"热"媒介。

西方文化的局限性 理性的西方文化是机械的、分割的、肢解的、线形的、分析的、偏重文字的、视觉的、左脑的抽象的文化。他认为电子时代的来临,使得古登堡时代一去不返,电子时代的人应该是感知整合的人、整体思维的人、整体把握世界的人。电子时代的人是"信息采集人"。

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 他认为人类历史上有三次基本的技术革新:拼音文字的发明打破了部落人眼耳口鼻舌的平衡,突出眼睛的视觉;二是16世纪机械印刷的推广,进一步加快了感观失衡的进程;三是1844年发明的电报,预告了电子时代的到来,电子时代要恢复人的感官平衡态,使人重新部落化。电子媒介使人整合,回归整体思维的前印刷时代。这就是重新部落化。

乔伊斯、马拉梅和报纸 柏拉图在他的《菲独篇》中为口头传统辩护。在他的眼里,文字主要是一种破坏性的革命。我们经历了许多革命,深知每一种传播媒介都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他突出人的一种潜力,而同时又牺牲另一种潜力。每一种表达媒介都深刻的修正人的感知,主要是一种无意识和难以预料的方式发挥作用。字母传播产生一种不可避免的心里退缩,接踵而至的是一系列个人和社会的难以适应,但是,字母传播确保了一大堆优势,心里退缩是自动发生,因为识字的过程是建立内心独白的过程。它把听觉的东西转换为视觉的东西,又把视觉的东西转换为听觉的东西。这就是写字和阅读的过程。读书写字产生内心独白,从今天对前文字文化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内向的结果是削弱感知,造成对别人的说话不太注意,建立起一些干扰言语回忆的机制。准确的言语回忆对于前文字文化来说,几乎不是一个问题。

在《芬尼根的觉醒》中,乔伊斯突出强调了所谓的"ABC思维定势"的主要变异。在"城市刚刚兴起的异教徒的铁器时代……朋友就是朋友。"他用"言语-声像-视像"表现"通宵的新闻记录片"这是破天荒第一次戏剧化的表现传播媒介本身,把它既作为形式又作为人类文化流动的载体来表现。乔伊斯把媒介当作艺术形式来使用。《觉醒》自始至终表现内心的"讲坛故事"。他和拼音文字玄妙的意义相关,又和拼音文字的心理影响相关。它在人类社会造成了普遍的"ABC思维定势"。

三.基于媒介的传播活动驰骋于从微观到宏观之间的技术—文化广阔时空。加拿大传播学和媒介理论研究的一代宗师马歇尔。麦克卢汉(M.Mcluhan)首次从媒介演化的角度解读人类历史,提出和阐发了“媒介是人的延伸”的精辟思想,在1964年(国际因特网将近30年之后才诞生)出版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 of Man)一书中,麦克卢汉以这种深邃的历史眼光批判了当时方兴未艾的电视文化传播之弊端与异化,深刻地预见了更符合人性的电脑文化传播新时代,并首创了“地球村”、“信息时代”等许多震撼此后思想界、至今已成为公众意识形态的概念、术语。他的文化理想和传播理论在当时虽引起轰动,但由于太超前而难以被理解和接受,当电视文化鼎盛之时,自然要遭到批判和冷落。然而,麦克卢汉离开这个世界10年之后,国际因特网这个更加人性化的媒介和让“地球村”变得更小的文化传播方式终于诞生了!麦氏及其学说由此而时来运转,在出版界、学术界和评论界掀起层层巨浪。《纽约先驱论坛报》称他是“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家”,是“电子世界的先知和20世纪的思想巨人”。他所倡导的媒介与技术传播之人本化,已成为因特网时代传播理论乃至整个网络文化研究的新潮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