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吗?

活着,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材?

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吗?可以这样比喻。

 我的家乡,在遥远的呼伦贝尔,在一片诗意的遥远之中,有许多杨树。

    它们的精神内质大多和茅盾《白杨礼赞》比较接近,笔直的腰板,高傲地叩问天空。

    上学时,在文学作品的渲染中,我对河畔的金柳产生浓重的好感,其实垂柳柔但不弱,不信你就抽下一根柳条,随意鞭打,就会知道巾帼不让须眉的含义。

    我在福建读博时,对榕树也心生敬意。旧校区的主楼前那一棵茂密而宽大的榕树,树根裸露在外面,就像一个肌肉爆满的勇士,张开双臂守望这土地。

    对于舒婷笔下的橡树和木棉,我也有所领略,虽然并没有在阅读他们风采的时候联想他们在诗人的笔下成为情侣,但那种努力生长的姿态,依旧显得励志。

    在北方和南方,更多的还是出落在穷乡僻壤、乡野村郊的那些不知名的低矮植物,我也都把他们叫做树。

    他们比草更挺拔,比花更恒久,比河流更有型,比山川更亲和。

最早的时候,他们提供给人类的是一片绿荫,到了现在,他们还可以给那些需要打扫的角落以审美的慰藉。

    树可以有许多种变化,每一片树叶都在偷偷地逃离或是生长,每一块皮肤都可以骤然开裂,每一寸土地都可能被健壮的树根侵占,树用它一生的时间,长高长大。

    树首先是我的伙伴,每一个孩子都不可能拒绝一棵树,顽皮的就爬上去,胆小的诸如我,就用一根长竹竿,或者捅鸟窝,或者打果子,不知那时的树,有没有觉得这是一种多情的骚扰。

    树然后变成了我的兄弟,在我所走过的路途中,树总是向后退缩,因为我一直向前,于是无论走到哪,树永远在我身后,虽然不吭声,但它们已经成为了我坚实的盔甲。

树大概是在我长大以后,成为我眼中的风景。满目都是树的衍生产品,精致盆栽,以自己的娇小与风姿绰约的形状取悦我,我的办公桌椅,教室上下,树比我想象的更加坚韧和顽强。

    一次,在我的写作课上,我给同学们留了一个练习,我让他们去描写一棵树,我知道,他们很久没有认真观察过一棵树,我也是如此。

    树可以变化多端,但树的方向却总是向上。人一直在社会中游荡,但人的方向却总是向前。

    树可以乘凉,人可以成全别人。

    树可以包容鸟巢、昆虫,甚至大型的猴类,人,从锱铢必报,到从善如流。

    树还是会招惹一些无所事事的精灵,萤火虫围过来的时候,树必不会无聊。人,总是善于找各种乐子,然后娱乐别人与自己。

    然而,树伟岸的身躯,却从不是武器。人有较为灵活的四肢和头脑,却用于战争。

    像席慕蓉的笔下,一棵会开花的树会激发奇妙的缘分。然而,树的常态是不开花,却自得其乐。人呢,像叔本华所说的那样,因想要实现理想而痛苦,因实现理想后而空虚。总是因为开花之后的空虚,而在此奔命于下次开花的路上。

    松树和柏树,往往陪伴一些不在尘世的灵魂,他们慰藉孤独的力量,恐怕要比一些家属的作用更强。人情味会淡,松柏却坚持常青。

其实,人可以是树的知音。在我的记忆中,家里种果树的农民们,一般不担心硕果累累的时候被人采摘,尽管这很容易发生,最心疼的,莫过于采摘之后给树留下的若干伤痕。

    爱树,也就懂得了生命的含义,知敬重,知进取,自然知冷知热。

    知道了一切之后,又该如何?树的答案是,忘记开花,继续向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4
呵呵,人生目标不一样,为何要这么执着于一个想法呢。
第2个回答  2013-10-14
活着的时候,少睡点,死了,自会长眠。
美丽的风景,不能用就长存,短短几十年,苦阿。
栋梁之材,百年后,也许有人会想到 后提起你的名字,苦阿。
第3个回答  2016-04-06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第4个回答  2013-10-14
活着是为了让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人快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