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史记注释的一些问题

史记注释里有一些东西,比如说:“在浪反”,“累音六水反”,“音古雅反”之类的。请问这里反都是些什么意思?

回答好者追加分,绝对有信用。

这是古人的注音法,叫“反切”,这些内容都是古人给生字注的音。

由于汉字虽然有形声字,但汉字并不像字母文字,一般来说,不能凭结构读出它的读音,所以注音是必要的,但古时候没有拼音,那么古人是如何给生字注音的呢?

答案是,中国古代的注音方法主要有三种:直音、读若和反切。

1.直音,就是采用“同音字”来为生字注音。它的常用表达形式是“x音”或“音x”。例如,

胥,音需——表示“胥”字的发音和“需”字完全相同。
由于古代不标标点,所以一般写成“胥音需”或“胥需音”。

这种注音方法的优点是,一看就懂,且发音标准。但缺点是,很多生字没有同音字,不能用这种方法标注读音。

2.读若,与“直音”相似,但“读若”是采用“近音字”来为生字注音。例如,
椵,读若贾——表示当时“椵”字的读音和“贾”字的读音很接近。

3.反切。简单来说,就是用两个汉字来标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只要取第一个字(反切上字)的声母作为生字的声母,再取第二个字(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作为生字的韵母和声调,就能准确发出生字的读音。它的常用表达形式是“XX反”或“XX切”。例如,

劝,去愿切——表示“劝”字的声母是“去”字的声母“q”,“劝”字的韵母和声调是“愿”字的韵母和声调“uàn”。综合“去”字和“愿”字的发音后,可得出“劝”字的准确读音为“quàn”。在这里,“劝”字被称为“被切字”。

由于古代的发音和现代的不一样,所以有时候用现代的汉语拼音去提取反切上下两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得出来的结果,与被切字现在的拼音可能会不一样。例如,

权,巨员切——按反切规律,“权”字声母应为“巨”字的声母“j”,“权”字的韵母和声调应为“员”字的韵母和声调“uán”。所以,“权”字应读“juán”。当然,我们知道,“权”字现在读“quán”,而不是“juán”,这是由于几千年来,读音已经发生了变化。

现在再来解答一下楼主的问题,

1.“在浪反”
出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原文为“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注)室之史也。”。注释为“藏在浪反”

看了上文关于反切的介绍,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藏在浪反”的意思就是说,“藏”字的读音由“在”字和“浪”字反切得出,读“zàng”。

2.“累音六水反”
出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原文为“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注)而行。”。注释为“累音六水反”(音:读音,反:反切)

“累音六水反”的意思就是说,“累”字的读音是“六水”反切,即“累”字的读音由“六”字和“水”字反切得出,读“luǐ”(因为是古音,所以与现在的普通话略有不同)。

3.“音古雅反”
出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原文为“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注),假仕于汉孝文帝。”。注释为“音古雅反”(音:读音,反:反切)

“音古雅反”的意思就是说,读音是“古雅”反切,即“假”字的读音由“古”字和“雅”字反切得出,读“gǎ”(因为是古音,所以与现在的普通话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http://www.zhongguosixiang.com/thread-1738-1-4.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