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作文怎么写

请高手指教,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作文应该怎么写,什么叫数学作文?谢谢

一、缘起

接近期末时,到本年级另一个班听了一节数学课,其课堂很活跃,学生或独立思考,有问题及时提问,或思路一直紧跟教师,快速解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通过相互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一个问题结束师生共同总结得出解决此问题的比较好的方法,课堂气氛非常融洽,几个口才比较好的学生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他们思路清晰,数学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思维能力很强。想想自己的课堂,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是启发好一阵也没人主动回答,不得已只好点名,可这与同学主动回答性质完全不一样,可能被点名的同学根本就还没有作好准备,因为答不出来被扫了面子,以后答问时会产生心理负担,可能有同学有更好的答案,因为未被老师发现而失去表现的机会,从此也不愿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与该班其他任课教师沟通,都有一个共识,课堂很难有人主动回答问题。学生平时不爱进行口头表达,那他们心里到底有些什么样的想法,他们对数学这门课、对自己的数学学习、对老师的教学到底怎么看,趁期末布置寒假作业时,我改变了以往那种只让学生作数学题的作法,让他们利用假期好好思考,写一个数学作文,要求他们既可以写一堂精彩的数学课,也可以写自己对一道习题的分析历程,还可以总结前几个学期学习数学的得与失……,希望通过学生写数学作文来好好感受数学,总结自己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验到的酸、甜、苦、辣,这既可以让他们练笔,又可以促使他们进行数学学习反思,还可以让我从读他们的作文中了解他们内心的一起真实想法。

二、学生习作面面观

假期结束以后,全班学生尽管只有一部分同学按要求上交了作文,但从交上来的文章中,我读到了不同学生对数学的不同感受。一位在上期学习进步较大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对代数书里的知识不是很懂,可我对几何很感兴趣,相信我,老师,我会努力在学好几何的基础上逐渐对代数产生兴趣,争取把成绩提高!”一位平时靠着自己有一些小聪明成绩还不错的学生这样反思自己:“刚学三角形时,由于感觉好些在小学都已学过,因此有些漫不经心,待学到全等三角形时,自己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心想只要会作习题就行了,可当我发现同学们到讲台上做题时,我才知道,一道题有不同的做法,有些作法很简洁,令我佩服,我才恍然大悟,学数学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位语文基础比较好的女生这样写道:“数学是理科,它靠的不是记与背,而是理解分析,中间还夹着一层仔细与兴趣,然而兴趣非常重要,只要有了它,这一门就能学好,仔细也很重要,马虎的人经常会出错……。数学看似很难,其实很简单,只要你不怕失败,遇到一点困难不要灰心丧气,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许多难关都可以迎刃而解的。”一直在班上默默无闻,虽然脑子不是很聪明,但学习相当踏实,遇有问题不是急急忙忙找人帮助,而非要自己在那儿冥思苦想好一阵的林同学道出了这样的真心话:“从小学认识数学起,我就喜欢上了它。虽然我的成绩不是很好,了解的知识不是很多,但我愿意不停地探索藏在数学里面的奥秘,我希望老师能够在学习方法上给我指导,我真爱数学,我也知道自己的情形,为了使我的数学学得更好,我将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心血。”一些同学写了在我出差期间班主任给他们代课的课堂,也写了外校老师借他们班上数学课的感受,还有一位同学写出了与他爷爷在家里讨论数学题因自己一知半解差点误伤了爷爷,事后不但给爷爷认真地道了歉,还发誓一定要学好数学来报答爷爷这一感人的故事。优生银的作文让我读得冷汗直冒:“《一堂厌烦的课》 老师今天又讲那几道我认为太简单的题,还老是问我们每一步怎么来的,我早就知道,就是不想说,因为我很烦……。老师为什么讲得这么慢,我真希望老师能抓一些重点多讲讲,不要总是讲那些细节,到时候又没时间复习了!”中等生非的作文对我很有触动:“在小学四年级时,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她把我治得服服帖帖的,我的成绩也好转了。到了初中,就是一个平常对我们放得很松的女老师,慢慢地,我的成绩又下降了……。现在上数学课,大家都说轻松,因此有同学趁机混水摸鱼,上课偷懒,我认为老师上课应该更严肃一点。”

三、透过学生的数学作文,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直以为自己的课还不错;一直以为学生们对我充满了爱戴;一直以为我平时对学生的宽容能够赢得他们的心,使他们能够轻松学习,在我的步步引导下体验数学美;一直以为优生们能够自觉加大学习难度,我应该在课堂是多关注一些中差生,使班上的学生能够在同一线上行走。透过学生的习作,我才知晓了平时积压在学生心中的诸多情绪,因为自己平时较忙,顾及他们的时间太少,他们有话讲我也没抽出时间倾听,沉默的课堂责任不全在他们。我面对着学生们对我的诉说,不自觉地陷入了沉思:我该如何改变现状?对特别想学好数学而方法欠妥的同学,我该如何帮他,对,是否该找他们进行个别交流?!对优生们的培养是否就是一味地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难道不该进行适当引导,毕竟他们还是学生,思考的角度有限?!对课堂纪律,尽管对学生态度友善是为师的起码教态,但对个别顽劣生就不能板起面孔,拿出一点威严,把课堂牢牢把握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分层教学,使全班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相应发展,难道就只停留在口头上?!

本学期,学生通过写数学作文,课堂上大胆发言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我通过读学生的数学作文,课堂教学、作业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都进行了大的变革,我要走好每一步,及时进行总结,力求使我与我的学生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给我们彼此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所以:你可以用生活中的数字,如
0.5元
1元
1千米
1立方米
100步
1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07
一、数学技能的含义及作用
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动作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一种接近自动化的、复杂而较为完善的动作系统,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而形成的。数学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数学任务的动作或心智活动方式。它通常表现为完成某一数学任务时所必需的一系列动作的协调和活动方式的自动化。这种协调的动作和自动化的活动方式是在已有数学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如学习有关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技能,就是在掌握其运算法则的基础上通过多次的实际计算而形成的。数学技能与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技能是对动作和动作方式的概括,它反映的是动作本身和活动方式的熟练程度;知识是对经验的概括,它反映的是人们对事物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的认识;能力是对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概括,它所体现的是学习者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反映出来的个体特征。三者之间的联系,可以比较清楚地从数学技能的作用中反映出来。
数学技能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数学技能的形成有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数学技能的形成可以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
第三,数学技能的形成有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
第四,数学技能的形成可以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
第五,数学技能的形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
今天我去了哪里,买了什么,买了的
第2个回答  2009-02-06
数学作文——即将数学语言转换为文学语言,其根本是模式的转换,本质不变。

因为数学公式的应用,使数学问题的解答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简化;但是,也正因为这样,纯粹的数学公式搭建而成的数学解答模式使很多公式掌握不好的学生不易看懂。数学作文,即用通俗的白话文将数学公式翻译成易读懂看懂的解答文字,方便理解。这种方式的锻炼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刻的理解数学问题,从本质和意义上学会解答,而并非纯粹的套用公式,按部就班;只知皮毛不懂内涵。

例如:
1+2=3

释:“1”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可以用“一个XX”来方便理解,也可直接用“一”;“+”虽然我们都知道“加”的意思,但是它毕竟只是一个符号,我们将它转换成“和在一起,放在一起”会更好理解;“=”这个“等于”是一个意思很广泛的词语,它的简化节省了很多资源,这里我们可以译为“于是有。。。”

译:一个XX和两个XX放在一起,于是就有了三个XX。

(只代表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第3个回答  2009-02-07
考爸爸
今天,是我的生日,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大大蛋糕,妈妈把它平均切成了8块,爸爸吃了二块,妈妈吃了三块,我和妈妈吃得同样多。

这时我想到了我做练习册时做到的有关蛋糕的两道题,便想考考爸爸,看爸爸会不会错。我对爸爸说:“爸爸,你和妈妈一共吃了这蛋糕的几块?”爸爸骄傲地说:“这么简单,当然是五块了,难不成二加三得六得七……?这怎么可能呢?”你真聪明,真不愧是我的老爸!

我又接着说:“爸爸,不如我再考你一个问题吧。你和妈妈各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块?”爸爸说:“女儿啊,你哄我啊,这个问题不是问过了吗?”我又大笑起来,说:“爸爸,上一个问题是你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块,而我现在问你的是‘各’吃了几块。这两个问题是不一样呢。一个是‘一共’,是指你们两个合起来吃了几块;一个是‘各’,是指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块,你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块。”爸爸笑着说:“鬼精灵女儿,原来你是来跟我玩文字游戏啊!我还真粗心上了你的当!你以后可不能犯这样的错误啊。”我听了不好意思起来:“上次做这题目时,我也做错了。所以记得特别好。以后做作业我得细心看清题目要求。”妈妈在旁边说:“做错了不要紧,只要记着下次不能再粗心大意了。”
第4个回答  2009-02-15
今天我和妈妈去商店,问我售货员阿姨铅笔多少钱1只.售货员阿姨说0.5元.我问妈妈买几只好.妈妈对售货员阿姨说买10只吧.售货员阿姨说5元.妈妈就给售货员阿姨10元.售货员阿姨找回了5元和10只铅笔给妈妈.我们就回家了.

一年级应该就这水平八??哈哈..我小学的时候都没有什么数学作文的..

考爸爸
今天,是我的生日,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大大蛋糕,妈妈把它平均切成了8块,爸爸吃了二块,妈妈吃了三块,我和妈妈吃得同样多。

这时我想到了我做练习册时做到的有关蛋糕的两道题,便想考考爸爸,看爸爸会不会错。我对爸爸说:“爸爸,你和妈妈一共吃了这蛋糕的几块?”爸爸骄傲地说:“这么简单,当然是五块了,难不成二加三得六得七……?这怎么可能呢?”你真聪明,真不愧是我的老爸!

我又接着说:“爸爸,不如我再考你一个问题吧。你和妈妈各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块?”爸爸说:“女儿啊,你哄我啊,这个问题不是问过了吗?”我又大笑起来,说:“爸爸,上一个问题是你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块,而我现在问你的是‘各’吃了几块。这两个问题是不一样呢。一个是‘一共’,是指你们两个合起来吃了几块;一个是‘各’,是指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块,你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块。”爸爸笑着说:“鬼精灵女儿,原来你是来跟我玩文字游戏啊!我还真粗心上了你的当!你以后可不能犯这样的错误啊。”我听了不好意思起来:“上次做这题目时,我也做错了。所以记得特别好。以后做作业我得细心看清题目要求。”妈妈在旁边说:“做错了不要紧,只要记着下次不能再粗心大意了。”

我们又高兴地吃起蛋糕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