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债务只能通过政府及其部门举借,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对吗

如题所述

       正确,政府债务只能通过政府及其部门举借,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

       新《预算法》在有限“开闸”地方发债的同时,对地方政府发债做出了诸多具体规定,设置了八大限定措施,以严格防范债务风险的扩张。

       (一)举债范围的限定

   根据新《预算法》第35条的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

   可以看出,地方债举债的范围限定在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资金。 

  (二)举债规模的限定

   根据新《预算法》第35条的规定:“举借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依照国务院下达的限额举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三)债务的管理方式限定

   新《预算法》第35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依照国务院下达的限额举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四)偿债的计划和资金限定

   根据新《预算法》第35条的规定:“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 

  (五)债务资金用途的限定

   新《预算法》第35条规定:“举借的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六)地方政府举债和担保限定

   新《预算法》第35条规定:“除本法规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

   (七)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新《预算法》第35条规定:“国务院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国务院财政部门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监督。”

   具体的发债细则、程序等问题则需要在国务院修订预算法实施条例等配套法规中予以明确。现阶段,我国省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稳定,有国有资产和地方资源作为税收来源,与市、县级政府相比,省政府举债可以最大程度规避风险。后续国务院修改预算法实施条例时,举债规模的确定,可以通过构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的综合指标体系,明确地方政府举债“红线”。

   此外,不仅要考虑到地方政府负债率、债务率等指标,也要将一些反映经济增长需求的指标考虑在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