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许镜清一人包办了所有《西游记》配乐?他是何许人也?

如题所述

每当“噔噔蹬蹬……”的音乐响起,我们就知道《西游记》要开始了。


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的作者是许镜清。


《西游记》里的每一首乐曲都出自他一人之手。



“穷苦成就我”


多知唱者,少知词作者,无知曲作者。


听到一首好的歌,很少有人去深究这首歌的曲作者是谁。



许镜清先生从来不在乎这些,作品已经如此高调,他本人也是低调的不能再低调。


这与他不太顺利的成长经历有关。


1942年,许镜清出生在山东省的一个村落里,家境十分贫寒。


父亲为了养家糊口,随着大家的步伐“闯关东”;母亲抱着才一岁多的许镜清,来到了离家乡山东两千多公里外的黑龙江。


父亲打零工,母亲在家务农,家里还有两个妹妹,辛苦劳作,也仅仅只够吃得上饭。



作为家里的长子,许镜清5岁开始帮家里干活,天不亮就去捡煤核、树枝子。


家里取暖只能靠这些,如果捡不回,就只能冻着。


东北的冬天出奇的冷,手脚冻得没有知觉是经常的,有时候还会冻出水泡。


除了父亲,许镜清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他必须坚强起来。


在这样的生活中,许镜清唯一的乐趣是摆弄父亲用鱼皮给他做的二胡。


这可能就是他的音乐启蒙。



小时候的许镜清学习不好,三年级时,父亲给他写了一张纸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许镜清一生中与父亲的对话不多,记得最清楚的只有两句。


还有一句是:对你的母亲好些。


这是父亲离世前,对许镜清说的最后一句话。


许镜清14岁的时候,操劳的父亲挺不住,撒手人寰。


许镜清成为了家里唯一的男人。


用许镜清的话来说:“按道理来讲,我是不应该读书的,应该找个工作,哪怕是力气活也好,留在家里照顾母亲和妹妹。”


大学录取通知书打破了平静凄惨的生活。


拿着通知书,许镜清进退两难。



他看着满头灰尘的母亲,很难痛下心来选择远方。


穷,穷的不敢有梦想。


母亲却说:去吧,考上大学不容易,我就算拉小车也把你供出来。


献给《西游记》


临走前,母亲拉小车、捡苞谷给他攒了可怜巴巴的三块钱。


为了让母亲少操点心,许镜清一边上学一边兼职。


作曲班一共三个学生,许镜清都没混上个一官半职。


他不爱说话,不爱交际,一心想着怎么尽快完成学业。


1965年,许镜清从哈尔滨艺术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担任作曲。



同事都在想着怎么“当官”,只有许镜清像个傻小子一样埋头苦干。


许镜清肯踏实学新东西,对民族乐器了如指掌,还接触了电子乐。


1983年,一个好运就砸到了许镜清头上。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开始拍摄,第一集中的《生无名本无姓》始终没有一首相配的曲子。



一天,许镜清接到央视音乐编辑的电话,让他到台里来一趟。


到了以后,他接到一首词,就是《生无名本无姓》。


许镜清很快动笔,没用多久就做出了歌曲小样。


《西游记》的杨洁导演听到小样,直呼:这不就是孙悟空的感觉吗?


杨洁导演问是谁作的,工作人员说:这个人不太有名。


杨洁导演说:我要的不是有名。



仅凭借那一分多钟的音乐,杨洁导演坚定地选择了许镜清。


在此之前,杨洁导演已经拒绝了七位作曲家。


每每提到这段故事,许镜清脸上难掩自豪。


从那以后,许镜清开始了为《西游记》配乐的工作,长达四年。


那时候许镜清41岁,一个成熟作曲家的黄金时期,全部献给了《西游记》。



许镜清从来不将自己的思维束缚在一个圈子里,他说:我没有固定的模式,我觉得它应该是这样的,就这样写了。


《云宫迅音》的创作灵感是来源于农民工的饭盒。


有一天,许镜清刚刚醒来,几个农民工一边敲打着饭盒一边哼着小调,走在去打饭的路上。


这种随性不就是孙悟空的放荡不羁吗?


许镜清赶紧把这种感觉用音符记录下来,仅几个小时,《云宫迅音》诞生了。


为了体现猴王的不羁和力量,选择了电子乐器和民族乐器融合。


这个举动却遭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四大名著是中国传统著作,怎么能用西洋乐器呢?


许镜清解释:既然孙悟空就代表的是一种反叛精神,为什么在配乐上不能反叛?


幸好,杨洁导演是懂他的。


在杨洁导演的坚持下,选择就用这首《云宫迅音》。



据专业人士分析,许镜清在这首乐曲中用了:古琴、琵琶、洞箫、埙、笛、笙、竽、编钟、板胡、三弦、钹、锣、大鼓、电吉他、电贝司、架子鼓、电架子鼓、杨琴、胡琴、嚓、电子琴……


这种多样性,是迄今为止任何一首配乐都无法比拟的。


许镜清由此获得了“电子乐教父”的称号,创作了很多这种创新的音乐。


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敢问路在何方》,是许镜清在323路公交车上获得的灵感。


公交车路过一个菜市场,靠在窗边的许镜清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特别感怀:人这一生忙忙碌碌到底是为了什么。


突然脑海里有一句话蹦出来: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


这是前些天许镜清收到的闫肃老师的词。


许镜清是一个不记歌词的人,这句话却闯进脑海,他就鬼使神差的哼出了这句歌。


沉浸在自己音乐世界里的许镜清被到站播报叫醒,想赶紧找东西记下来,身上能写字的只有一个烟盒。


他把烟盒拆掉,跟路过的小学生借了一根铅笔,趴在电线杆上,写下了这首歌。


回去之后,仅一个多小时这首传世之作便完成了。


随着《西游记》的播出,这些歌曲火了。


没人知道许镜清是谁。



就连许镜清曾经的同学,提起许镜清这个名字也没有什么印象,最多就是有点耳熟。


这样不知名的许镜清为《西游记》创作了所有的配乐,没有人会相信。


1988年,《敢问路在何方》荣获首届中国十佳影视金曲奖,此后又获得了国内外很多奖项。


主创团队受邀参加庆典时,演唱者蒋大为,词作者闫肃都被叫上台领奖,只有许镜清坐在台下无人问津。


歌曲获奖,曲作者却没有奖杯。


许镜清打电话主动向电视台要求,电视台问他是哪个单位的,他说是农影的。


工作人员一听也不远,就说:行,到时候给你送过去。


过了几天,值班室老大爷打电话给许镜清说:这里有你一个奖杯,下来拿一下。


本该万众瞩目下接受的荣耀,却在保安室里,由值班大爷颁给了他。


“只要我活着就不晚”


1987年,许镜清一人为《“齐天乐”春节联欢晚会》制作了所有的配乐。


为一整场晚会配乐,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晚会结束,许镜清与《西游记》的关联彻底告一段落。


他萌生了一个想法,他想开一场“西游音乐会”。


苦于囊中羞涩,这个愿望迟迟没有实现。


在那个知识版权意识匮乏的年代,许镜清几乎没有收到过任何像样的版权费。


有良心的音乐公司想起来版权,就给许镜清几百块或者几千块;其他公司逃避版权费,也就一分不给。


那首《猪八戒背媳妇》被制作成彩铃,各大公司赚了上千万,许镜清从始至终只收到了8000块。


其中有一家音乐公司支付版权费,只给了许镜清2块7毛钱。


许镜清打车去取自己赚的版权费,还得自己搭进去车钱。


第一次正规的收到自己作品的版权费,是2014年,韩寒拍《后会无期》用到了《女儿情》这首歌,韩寒给了10万元的版权费,除了管理费,许镜清收到了3万元。


渐渐地,许镜清就不太在乎这些事情了。


他只是越来越想开一场音乐会。



许镜清知道,靠自己这点作品挣得钱是没办法实现音乐会的。


他开始找人投资。


有个老板扬言要给他投资,许镜清兴致勃勃的去录音准备,还投入了自己积攒了多年的10万块钱。


结果发现,是那位老板酒桌上的戏言,酒局过后,再也没提过这件事。


那是他离实现梦想最近的一次,结果还是泡汤了。



后来经过一些《西游记》剧迷的提醒,许镜清决定众筹。


许镜清70多岁,工资只有几千块,住的地方是一座旧楼,没有电梯。


身上的荣誉是国家级作曲家,却开一场小型音乐会都是奢望。



幸运的是,2016年,许镜清74岁,众筹成功。


12月4日、5日这两天,在人民大会堂开了“西游音乐会”。


许镜清将参与众筹的29016个人的名字全部写在了致谢名单上。


这场盛会进行的时候,许镜清没有坐在台下观看,而是躲在化妆间里。


他不敢看,他怕场面壮大自己忍不住眼泪,又怕现场惨淡,对不起观众。


音乐会最后,许镜清被邀请上台参加谢幕,主持人问他:有什么想说的?


许镜清只是说:我想哭。


从1986年到2016年,30年,无怨无悔。



后来董卿采访许镜清,问他:这场音乐会是不是来的晚了些?


许镜清说:不晚,只要我活着就不晚。



有人用他的配乐豪揽千万,有人用他的歌曲红了一辈子。


许镜清说:我不图名不图利,就算不开,大家也都听过这些歌,(音乐会)只是我多年的梦想。


70多岁的时候,许镜清还坚持晚上创作,他说:我已经三十多年没见过北京的朝阳了。



《西游记》已是家喻户晓,每个人都知道孙悟空,每个人都能哼两句《敢问路在何方》。


却没有人记得那坐在黑夜里,与月亮为伴的许镜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4

西游记,每当音乐响起,心中总是不知觉地跟着一起哼起来,这些经典的歌曲,已经深深烙在我们的心中,挥之不去。30年过去了,每年暑假来时还能看到重播,至今已重播3000多次。大家肯定知道六小龄童,知道马德华,但你知道从头到尾听到的音乐作曲家是谁吗?这些歌曲全部出自著名作曲家许镜清老师之手!

许镜清老师虽然年过七旬,但至今依然活跃在影视界、作曲界,他思维敏捷,创作欲旺盛,近年来所创作的歌曲既通俗、优美,又有时代感,洋溢着清新的民族气息。 许镜清老师对艺术的追求执着,为人友善谦逊,堪称德艺双馨的作曲家。他是位高产作曲家,迄今已为100多部电视剧创作了主题曲及音乐。他的影视歌曲最大特点是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的融合。

这些年来,他对音乐一直有自己的坚持。创作《西游记》序曲时,因为传统乐器表达不出那种仙气魔幻的音效来配合孙悟空飞起来的画面,他创新引入了电音,就是开头那“秋秋秋秋,咚咚咚咚……”不过当时很多人反对用电音的,因为他们认为那是西方的乐器,用来搞《西游记》是错误的。有报纸批评,领导甚至威胁说要撤掉他。

这个音乐会许镜清老师可谓是倾尽家产,还说就算卖房子也得把这个音乐会给开了!这么优秀伟大的艺术家竟然没钱,听说徐老师一直住在老区房子里,儿子买新房都缺钱。我真纳闷怎么会是这样……谁都知道当年的西游记剧组穷逼一族,酬劳少得可怜。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杨洁导演率领这些艺术家们完成了国家的使命。成功地拍摄了我国四大名著之首的西游记。至今每年电视剧不断播放,从未间断。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青年,中年。

第2个回答  2021-02-04
西游记

西游记,每当音乐响起,心中总是不知觉地跟着一起哼起来,这些经典的歌曲,已经深深烙在我们的心中,挥之不去。

30年过去了,每年暑假来时还能看到重播,至今已重播3000多次。

大家肯定知道六小龄童,知道马德华,但你知道从头到尾听到的音乐作曲家是谁吗?

这些歌曲全部出自著名作曲家许镜清老师之手!

许镜清

1983-1987年,他担任央视86版《西游记》总作曲,从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音乐创作。

其中《西游记序曲》(别名《云宫迅音》)、《女儿情》、《取经归来》和《敢问路在何方》等音乐是许镜清的成名之作,也是传唱不息的经典之作。

1987年大年初一,为中央电视台《“齐天乐”春节联欢晚会》创作整台晚会的音乐和歌曲。

许镜清和导演杨洁

许镜清老师虽然年过七旬,但至今依然活跃在影视界、作曲界,他思维敏捷,创作欲旺盛,近年来所创作的歌曲既通俗、优美,又有时代感,洋溢着清新的民族气息。

许镜清老师对艺术的追求执着,为人友善谦逊,堪称德艺双馨的作曲家。

他是位高产作曲家,迄今已为100多部电视剧创作了主题曲及音乐。他的影视歌曲最大特点是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的融合。

这些年来,他对音乐一直有自己的坚持。

创作《西游记》序曲时,因为传统乐器表达不出那种仙气魔幻的音效来配合孙悟空飞起来的画面,他创新引入了电音,就是开头那“秋秋秋秋,咚咚咚咚……”

《敢问路在何方》词作者闫肃

不过当时很多人反对用电音的,因为他们认为那是西方的乐器,用来搞《西游记》是错误的。有报纸批评,领导甚至威胁说要撤掉他。

他为《西游记》创作的费用是每集250元,总共收入6250元。

2016年12月4日至5日,许镜清担任总作曲的《2016西游记主题音乐会》在人民大会堂上演。

这个音乐会许镜清老师可谓是倾尽家产,还说就算卖房子也得把这个音乐会给开了!

这么优秀伟大的艺术家竟然没钱,听说许老师一直住在老区房子里,儿子买新房都缺钱。

我真纳闷怎么会是这样……

谁都知道当年的西游记剧组穷逼一族,酬劳少得可怜。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杨洁导演率领这些艺术家们完成了国家的使命。成功地拍摄了我国四大名著之首的西游记。至今每年电视剧不断播放,从未间断。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青年,中年。

他很需要资金,来开梦寐以求的音乐会。一个香港女老板打算支持他,不过提出要求是“自己要在里面唱三首歌,而且是重要的歌”。他果断拒绝了。

老师说:他是在穷困的环境里成长的,人可以穷,但不能没有骨气。

在2016年12月那个晚上,当音乐响起之时,大家看到的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啊!年过七旬的老先生,终于完成了他的心愿!

最后祝许镜清老先生身体健康,开开心心的安享晚年。谢谢为我们带来这么多经典动听的歌曲!

第3个回答  2021-02-05

86版《西游记》是不可超越的童年经典,它不仅仅是一代神剧,还囊括了我们的青春回忆。而为《西游记》配乐作曲的人,就是中国电音鼻祖——许镜清。他是一位相当优秀且谦卑的作曲家,有扎实的基础和大胆的创意,才能够胜任《西游记》的配乐,并且让《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得以升华。

当然,他能够一个人包办《西游记》的所有配乐,也是因为剧组太穷,请不起太多的人,请不起太有名气的人,不过许镜清是一块隐藏的宝藏,他或许是命中注定最为契合《西游记》配乐的人。

许镜清作曲功力了得,深入生活,又敢于打破常规

许镜清从1965年就开始担任作曲工作,到了1983年他又接了《西游记》配乐的工作,他的民歌理念并不是模板化的唱歌技巧和方法,而是以表达情感为主。

他主张自我感情的抒发,勇敢的表达自己的个性,要知道这种思想,在那个年代可是极为罕见的,他的为人和作曲都像一股清流。

他为《西游记》的配乐,并不单单是为了剧情,而是加入了自己对于老百姓生活的感情,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才在公交车上有感而发,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的创造用时约为20多分钟。

而《西游记》片头曲那个经典的“噔噔噔噔噔噔噔噔”,其实创意来源是农民工敲击饭盒的声音,他说这首曲子是他午饭时路过农民工旁边,听到叮当叮当的敲击声,就抓住了脑海之中的灵感。

谁能想到,《西游记》开头的片头曲《云宫迅音》,猴王闪亮登场,腾云驾雾,其现实参考来源居然是敲饭盒?

导演杨洁慧眼识英雄,力保许镜清进行大胆的突破性创作

在许镜清创作出《西游记》的电音配乐之后,上面的领导也是听到了这种奇特的音乐。于是,在一场重要的会议之中,许镜清的配乐被点名批评,毕竟《西游记》是四大名著,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怎么能用电音呢?这不是胡闹吗?

许镜清在得知自己的作曲要被换掉时,他不忍自己数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就赶到了九华山去找导演杨洁,将自己的委屈和心酸向杨洁吐露,同时也准备跟杨洁告别。

毕竟,在那个时代,上面的一句话,他的作曲就注定了要被撤掉。

没想到的是,杨洁导演反而是力挺许镜清,执着的跟领导据理力争,最终领导表示了妥协,许镜清的电音成功问世,并影响着一代代人的记忆和青春。

最后:

非常感谢许镜清老师的艺术创作,您的作品兼具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是当之无愧的大作曲家。

第4个回答  2021-02-06

身为国家一级作曲家,许镜清老先生能够以一己之力包揽下《西游记》所有配乐,这虽是《西游记》戏外之事,可却是我们所有人都该正面相对的事实。“多知唱者,少知词作者,无知曲作者”,寥寥几个字,就已经道出了如今社会对音乐的一个现状。许镜清老先生,就是最为无人问津的那位曲作者,相较于其他曲作者,许镜清老先生其实更值得钦佩。

许镜清在作曲领域,绝对可以堪称天作工匠,短短4年时间,他就为《西游记》创作了几十段配乐和13首插曲,放在同时期其他作曲家身上,恐怕至今都没有人能够在一部作品上创作作曲的数量和时间上超越许镜清。

在同行看来,他永远是望其项背的作曲大师;在拍摄西游记的演员们看来,他永远是值得感恩和回馈的幕后人;可在部分人看来,他却是穷尽一生,都开不起一次演唱会音乐会的“穷鬼”。不过看到这篇文章,或许就能改变某些人对许镜清的看法了。

(一)导演杨洁力排众议,独举许镜清,真不同凡响

在以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先生的著作《西游记》的基础上,后世人将其改编成了不同类型的电视剧和电影,尽管影视剧版的《西游记》数不胜数,可放眼这些改变而来的影视剧作品,恐怕90%以上的国人依旧还是会为杨洁导演的86版《西游记》打call!尽管镜头下的特效很土,可那也已经算是那个年代的顶级特效,我们要知道的是,86版西游记拍摄时间长达6年。

众所周知,86版西游记光取景就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白龙马的故事”或许大家还历历在目,为了给唐僧寻找到一批符合原著里类型的白马,导演杨洁不惜人力物力财力,最后终于在军队里找到了那匹白马。为了给花果山取景,这批人选择到贵州的黄果树瀑布;为了给火焰山取景,这批人不惜千里奔波到吐鲁番;为了给五指山取景,这批人选择到达云南石林。

在86版西游记身上,导演杨洁带领编导组和演员究竟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然而在这版西游记的音乐上,导演杨洁同样经过立排众议,选定了许镜清。所以题目当中提到的创举,正是许镜清一人包揽下来的,全剧共涉及74首曲目,都是这位戴着眼镜的许先生不负众望,在短短4年时间创作完成的。

(二)记住了蒋大为、张暴默,至少也应该了解了解许镜清

《敢问路在何方》绝对算得上是86版西游记最火的一首经典歌曲,儿时记忆里这首歌是由张暴默演唱的,提起张暴默大家应该不太陌生,虽然没有凭借着这首歌大火起来,但已然对他之后的成名颇具帮助。如此经典的一首歌曲,没有捧红张暴默,却把翻唱这首歌的蒋大为给妥妥地捧了个红红火火。但在我听来,蒋大为的翻唱版还是没有张暴默的原唱更适合。

许镜清于1942年出生在山东,对于一个从小就极具音乐天赋的孩子来讲,在当时的年代如果能够坚守音乐道路,最后凭借对音乐的热爱混口饭吃就已然不错,更不要奢求靠着兴趣能把铁饭碗保住。但许镜清是个不认形势、坚持梦想的孩子,最终在1961年考入了哈尔滨艺术学院。和同专业的学生相比起来,许镜清的天赋或无时无刻不在展露着。

1983年到1987年,先后不到4年的时间,许镜清接受了导演杨洁的聘请,担任了86版《西游记》的总作曲,如果没有导演杨洁当初慧眼识才,发现了当时并不出名的许镜清,可能许镜清还只是简单地在创作着民乐。由此可见,“千里马遇到伯乐”对于个别人来说有多么重要,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当初没有许镜清,那倒还真的很难想象86版西游记的演出效果呢!

(三)许镜清和杨洁:千里马和伯乐

导演杨洁在结识许镜清之前,其实就已经有了初步作曲家的人选,他叫王立平,虽然现在王丽萍没有许镜清出名,可放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王立平比籍籍无名的许镜清知名度高太多。《百曲千折显真诚》这首曲子是王立平当时已经编排好了的《西游记》片头曲,可杨洁并不太认可,随后便让许镜清放手去编排一首2分40秒的纯音乐来当片头曲,这就是之后我们在西游记播出前听到的《云宫迅音》。

当时许镜清创作的这首“云宫迅音”确实招致了很多负面舆论,毕竟这首曲子的开创了中国当代史电音的先河,自然会引来不同的声音。官方当时的舆论压力很大,许镜清和杨洁的压力更大,面对官方的“暂停”按钮,导演杨洁奋笔疾书回应官方:“如果艺术让我负责,就请领导别管。如果艺术不让我负责,那就等我拍完片子,你们爱怎么处理怎么处理,我就不用管了。”

自此以后,许镜清在杨洁的保驾护航和引领下很快便认可了这位女导演,杨洁当时的魄力真的是无人能及。所以在接下来的4年“御用作曲”工作里,许镜清无所顾虑地发挥了起来,从主题曲到插曲、从主题歌到配乐,许镜清虽然累,但也因此忙的不亦乐乎。抢饭碗杨洁都难以想象的是,许镜清竟然真的以一己之力创作了全剧的所有曲目。

想对你说

不管世人对许镜清持何态度,总而言之,许镜清老先生在《西游记》这部经典之作上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贡献,是值得大家对他竖起大拇指、说一句感谢的。只不过很可惜,等待许镜清的,却是——戏红曲红人未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