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要怎么样才能学好呢?

我今年要参加中考了,但是历史学的越来越没有头绪……这次期末考试历史都没及格,一下子给我拉下去好多分。我也有认真去学,听讲也很仔细,但是老师讲完了我就忘,讲多少遍我都记不住。我们用的是沪教版的历史教材,讲的没头没尾的,看书也看不明白;世界史部分学的还好,中国史简直就是一问三不知了……我也不知道怎么搞的,为什么别的都学的好历史就不行了呢?希望有经验的人能传授给我一些学历史的好方法,不要长篇大论的复制,只要你最宝贵的学习经验!谢谢!

你好:为了方便我干脆把我收藏的全搬上去 不错
你是要学习历史还是要应付考试?要是学习历史可不是背住历史书上几年几月几日发生了什么事那么简单,要系统的来看,比如说中国历史要从商周开始到近代,大体的朝代历程和文化变更你应知道弄清楚。要把每一件事的发生先放在核心人物的具体性格上去挖掘原因,接着要把整件事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下去考虑。要是应付考试你知道兴趣并不重要,关键是你要记住,我推荐个方法,第一你上课认真听讲,课堂上留个大概的影象,事先把各个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弄清楚,第二每周系统的把历史书翻一遍,要按你记的顺序去翻,每周要坚持,你知道人都会有记忆周期的,忘了并不代表你彻底忘了,而是要温故而知新。第三是最关键的,那就是在临考前三小时把书再浏览一遍。尽量记住细节的年月日,人物名字,发生地点。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希望这能为你提供有用的帮助。
+++++++++++++++++++++++++++++++++++++++++++
课堂听讲是最基本的,然后在于做整理笔记。一是制表,一是归纳。制表要分纵向时间延续和横向事物联系。这种表书店有卖不过最好自己做,因为自己做的更完整有侧重更适合自己印象也更深。归纳就是找出相似事件的共同点和普遍规律去记忆。最后考试前看一遍就行了
++++++++++++++++++++++++++++++++++++++++++++

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其次,做题当然也很重要。做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回顾再思考的过程。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再如“直接”与“间接”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也很简单。答“直接”时,你就让头脑变简单些,一开始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不必拐什么弯。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归入“间接”那部分去了。�

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题目是你曾经见过的,更不必费心去背某道题,只要掌握了方法,问答题也是很好解决的。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达。最好是分条阐述,一点写一两行,不必太嗦,关键是把要点写出,因为评卷时也是按点给分的,写得太多,一个要点绕了好几个弯才讲完,不仅会喧宾夺主,使老师因找不到要点而扣分,还会浪费许多时间,以致来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条时也有一个技巧,即根据所给的分数决定要分几条。一般一个要点是两到三分,如果一道题是八分,那么很可能它的要点就有四个。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实在想不出还要答些什么,也要尽可能写满那个推算出的条数。同时,还要注意序列号的安排。大点小点用不同的序列号标出,就会显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这样也就不容易丢分。最后,字迹一定要工整。想想看,一个老师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改完那么多的试卷,如果字迹潦草,有哪个阅卷老师会有好心情给你高分呢?�

最后,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对学习历史也很有帮助。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疏忽的地方,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与老师探讨习题,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可读一读像《历史学习》这样的杂志,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提高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解题很有帮助。到高三下学期的时候,要争取每天都花一至两个小时在历史上。因为历史有一个特点,容易忘。今天记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复习历史更要注意计划性。除了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外,自己还应有自己的计划,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表,哪段时间复习哪段内容,注意科学合理,确保能够按时完成。可以双条线同时进行。一条是老师的,一条是你自己的。例如老师在复习世界史,你掌握好世界史的同时,还可再看看中国史。不仅记住了更多的内容,还有利于进行中外比较,使自己对高中三年的历史知识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效果要比单独复习世界史好上几倍。另外,专题复习也很重要。可以帮助你掌握好历史线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历史规律之类的东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其实,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担心学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后,历史会变得很简单了。

+++++++++++++++++++++++++++++++++++++++++

对于这个话题,我暂时只能想到这么多了,希望大家在历史学习的道路上走好。

诶我尽可能地去粗取精了

加油把~!!

参考资料:百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09
同学,请你先冷静下来不要着急,学历史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真的兴趣是学好一切的好帮手。我是从理科转入文科的,当时我们理科的历史老师教的非常好,但是因为理科不考历史,所以没有什么人来学,所以大部分人就是上课睡觉,历史老师为了不让大家睡觉,一上课就直接念课本,念完之后就可始讲一些历史典故,历史故事,我就是在那个时候爱上的历史,真的老师讲的你根本睡不着觉,太有意思了。所以转入文科之后凭着对历史的热爱,没有费什么劲,就能跟上了。学历史一定要对每一件历史事件的背景,条件,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等搞清楚,当然前提是你的花时间去记住,我说的记住,可不是死记硬背,历史也是需要理解的,其实历史学起来也是跟数学一样的,是有一个模式的,当你可以自己单独的分析一个事件的时候,你的历史就学好了,最后祝你学习进步,顺利通过今年的中考。

参考资料:本人的亲身经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1-10
我在历史方面比较强,我觉得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是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笔者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字头法。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
例1.清朝最后的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例2.1842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向北),记为“广厦福宁上”。
例3.“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记为“谭刘林,杨杨康”。
例4.1931年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记为“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
二、谐音法。基本方法同“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的意义。
例1.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一-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编为“新(欣)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
三、奇特联想法。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例1.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警世钟》,记法为一边想“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猛回头撞响了警世钟,一边做转头动作,同时发出钟声响。”
例2.军阀割据时,冯国璋、曹锟、段祺瑞控制的地盘及其支持者可联想为“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树(直隶、江苏)上饿(湖北)得快干(赣)了,段祺瑞端着一大碗(皖)卤(鲁)面(闽),这(浙江)应(英)该很美呀。”
四、歌谣法。即以“核心字”为基础,通过反复挑选排列,使之成为形式对仗,合则押韵的顺口溜,最适于记年代。
例1.中共早期有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一大;1922年7月,二大;1923年6月,三大;同期国民党有一次,1924年1月,一大,可编为“一大21、7,二大22、7,三大23、6,国民党一大24、1”
例2.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编为“32、3 傀儡建”
例3.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进行了长征。编为“34、10(念壹零) 36、10(念壹零),红军长征,翻山越岭。”
例4. 1935年瓦窑堡会议和1937年洛川会议的时间和内容很容易混淆。可编为“瓦早洛(落)后”及“瓦窑堡,统战方针好;到洛川,定全面抗战”
例5.抗战过程中的几件大事,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8年台儿庄战役,1940年百团大战,1940年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1941年皖南事变。可分别编为“37、9 林彪吼,38、3 拉锯战,40春汪伪成,40下半百团大战,41九千(人)皖南事变”。
例6、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争取国家财政基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可编为:“土改完成,工商调整,经费节省”。
例7、文革爆发的导火线和全面发动的标志可编为“一个导火线,两会两文件”。
例8、文革中的主要建设成就可编为“成昆湘黔,二汽十堰,南京长江,胜利油田”。即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十堰的二汽,南京长江大桥,山东东营胜利油田。
例9、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重大科技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1964年和1967年-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1965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可编为“57武汉,桥通天堑;64、67,惊世两弹;1965,牛胰岛素;1970,人造卫星。”
五、排比法。即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或连续或对仗的“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适用范围很广。
例1.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5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赔款和开口岸是近代绝大部分不平等条约都有的内容。“三外”指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例2.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活动,可总结为“一转正、两解散、三修改”。
一转正: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二解散:1913年解散国民党,次年又解散国会。三修改:废《临时约法》改为《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改总统选举法(改选举为推举,改有限任期为连选连任)。
例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可总结为“四提倡,四反对”。
例4.辛亥革命后“实业报国”思潮的代表人物,可总结为“南张北周和二荣”,类似的还有中共建党先驱“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
例5.1927年中共三大起义的意义,可总结为“三个第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建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支军队。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例6、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钢无缝钢管厂、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机床厂。
第3个回答  2009-01-10
“历史”在不少同学眼里好象是“贝多芬”的概念,特别是临考前的集中轰炸,已经是历史考试必备“法宝”。不过,这种逻辑好景不长,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历史课堂和考试势必将打上时代烙印。下面就怎样学好初中历史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学历史的人,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学,学来有什么用。在大多数同学看来好像是为考试而学,学后无用,或者用不到,这样的人学历史就“拐”了。很难想象你对历史有什么兴趣!记得上次宜宾市中考的考试指导上要求是“借古鉴今”。比如,去年张学良刚刚去世,历史考试马上要同学们谈谈张学良所做的两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又如,让同学们找出日常熟悉的“三国演义”和真实历史的区别;其次,又让同学们谈谈“冷战”和“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格局。这些问题都和当今的时事,生活联系在一起了。再说了,就个人而言,学史以明鉴,因为在老师的历史课堂和课外知识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甚至幽默的故事。其中不乏谈到人物的为人处事,性格,以及他们的不同的所作所为带来的不同的结果。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笔财富,正所谓“前车之鉴”,“三思而后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你明确了为什么要学,学了有什么用,你就能认真的看待历史学习问题。
第二,就具体到学习技巧来说,总的要求是: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来认识历史问题。什么是唯物主义呢?简单而言,就是要认识到生产力这个革命因素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根本动力,学习历史要实事求是,可以去猜想和联想,但不要任意妄想,甚至毫无根据的乱加猜测。要做到这点,就要求同学们知识要扎实,条理要清楚,逻辑要连贯。要有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除了认真听讲以外,还是要花一定的时间去背诵,背和诵要结合起来,要先诵后背。诵即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来读历史课文,以求熟能生巧。对难记,难背诵和重点的地方可以动手默写。在背诵的同时注意不同内容之间是否有内在联系,不同课文之间有什么承上启下的地方也要搞清楚,回顾老师课堂是怎么把他们串联起来的。对课文中不能理解的地方,先自己思考,实在搞不清楚就准备一个历史问题本写下来,明天问老师。什么是辩证法呢?其实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看待事物的方法,它对看清事物的本质特别有效,它认为事物存在对立面,有着两面性,甚至还可以相互转换。七年级半期试卷中不是就考到了“焚书坑儒“的全面理解吗?这一措施一方面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巩固政权,但另一方面却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给后世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因此,只要你会用辩证法的方法去认识历史问题,解决问题就不难了。
第三,在历史课堂上,同学们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勇敢的提出问题,大胆的进行辩论。改变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第四,多看课外书籍和历史影视剧,同时可以对某些影视剧出现的与历史不相符合的错误大胆提出,发表文章。
第4个回答  2009-01-09
历史要学中玩,玩中学,才能有进步。你看过网上的YY小说吧,要想把小说写好,必须熟读当时的历史,这些写小说的哪一个不是把历史背得滚瓜烂熟,而且都是自己去找资料。学历史就要这样学,学唐朝的历史,就把自己想象成唐朝人,或者想象成为通过时空隧道回到了唐朝,那么唐朝发生了什么事件?什么时候发生的?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自然而然地就全都记住了。学中国历史的时候想想外国在干什么,学世界历史的时候想想中国处在哪朝哪代,横向联系一下就很容易记住了。历史有一根主线,就是时间,只要把握住时间,什么都可以理顺。比如想知道日本的三个幕府时期的起始时间吗?只要知道他们和中国有什么联系就行了,镰仓幕府为什么灭亡,因为忽必烈入侵日本被打败了,但是没有土地对军队进行赏赐。那么室町幕府呢,是因为战国时代开始了,战国时代末期发生了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战争,中国历史上也有,日本打败前丰臣就死了,丰臣一死战国基本就结束了,然后就是江户幕府,这样大体年代就记住了。很好玩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