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菜的种植方法

贡菜的种植方法

贡菜的种植方法如下:

1、浸种催芽

播之前将种子置入纱布袋内,悬于深井水面上30厘米处,进行湿度、温度处理24小时,一旦出芽冒白,立即播种。

2、播种

立秋前后5-10天播种,播种前施基肥,基肥不可用化学肥料(否则割不成条),宜用优质圈肥和草木灰,以钾肥为主。为种子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株行距20厘米左右。

3、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要精细,菜畦要保持7天潮湿度,幼苗方可出土。中耕、浇水、防病虫要适时。

4、适时采收

贡菜采收要适时。8月中旬收获,7天内必须收割、加工完毕,过晚则生筋,不中吃;过早茎肉太嫩,割不成条。 

扩展资料

贡菜种植历史及前景:

贡菜栽培历史有两千二百多年,贡菜是安徽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的名贵特产,其栽培史见于秦,迄今义门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苔干之乡”,苔干现种植面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苔干生产、种植基地。

到2013年,邳州苔干标准化种植面积近60000亩,年产量4000吨,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新格局,成为中国著名的苔干产区和重要出口基地。

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2006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涡阳苔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楚贡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贡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09
苔干(贡菜,苔菜)的种植分为秋冬两季。下一季播种在秋季,下面的内容 仅供参考。
秋季贡菜的栽培 
1.浸种催芽,适时播种贡菜播种期一般在8月上中旬,最佳播期在立秋后5~10天。由于苔干种子发芽需要较低的温度(15~18℃),而当时气温较高。所以,播种前必须进行低温催芽处理。方法是:用冷水浸种3~4小时,装入布袋,吊入井中,离水面20cm左右。每天提上来淋一遍水。如果气温太高,可在井口盖草席降温,这样一般3天左右即可出芽。
2.及时进行田间管理
①播种后:因当时气温高,蒸发量大,加之贡菜种子小,顶土能力弱,出苗缓慢,必须保持畦面潮湿,才能利于出苗。因此,缺水时,一般早晚各浇水1次,水量不宜多,保持地面潮湿为度,并盖上稻草等覆盖物。
②出苗后:要及时拿去覆盖物。当子叶平展时进行第1次间苗,保持3~6cm的株间距;3片真叶期进行第2次间苗,保持15~18cm的株行距;3~6片真叶时进行定苗,保持苗距20~25cm见方,每亩留苗2~2.3万株。定苗后至茎苔伸长期要结合浇水、追肥,常进行松土、除草,防止土壤板结和草荒。
③中后期:幼苗7~8叶时,结合松土追施发棵肥,中等地力每亩施尿素25kg。如土壤干旱,可结合追肥,浇灌1次发棵水,保证发棵期对肥水需求量大的要求。以后酌情浇水,到采收前5~7天停止浇水。
3.适时采收 为保证苔干产品质量,苔干采收要适时。如采收过早影响产量,但采收过迟易形成空心,粗纤维增加,质量下降。采收适期为以贡菜植株外叶与心叶平齐时为佳。淮北地区,一般在霜降前后,此时采收的苔干品质好,颜色青绿、柔软,产量高。因田间个体成熟度有一定的差异,应成熟1批采收1批,分批进行。
第2个回答  2017-04-23
贡菜苔干半成品又名苔干、响菜、山蜇。色泽鲜绿、质地爽口、味若海蜇,食用价值极高。属绿叶类蔬菜,秋季取其梗剥皮劈条晒制而成。睢宁县种植薹干已有2000多年历史,此品系北温带珍贵蔬菜,为菊科、莴苣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含有谷氨酸、维C、维D、锌、铁、钙、硒等,对人体发育、抗衰老、防癌有一定食疗功效,是宴席之佳品,清乾隆年间被誉为"贡菜"。现今产品畅销东南亚等地。曾经被周恩来总理称之为"响菜"。
种植恐怕要去当地拜师学艺,这里随便问问,不可能有大师教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5-03
贡菜这个季节可不可以栽
第4个回答  2017-04-23
薹干又名响菜、贡菜。 喜冷凉,忌高温。发芽适温15-20℃,植株生长适温11-18℃。春季高温长日照时抽薹开花,开花结实适温22-28℃。需水量大。适应中性或微碱性、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粘壤土。 二、栽培技术要点 1、整地催芽。深耕熟化后,每亩施优质腐熟厩肥4000公斤、尿素 2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再浅耕一遍,耧耙两遍做畦,畦宽1.2米。可秋季栽培或越冬栽培:秋季栽培8月中旬播种,霜降前后采收;越冬栽培一般在10月中旬播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定植,次年5月上旬采收。秋薹干播种时正值高温,种子发芽困难,播种前必须在15-18℃温度下浸种催芽。越冬栽培时浸种后直接播种,不需人工催芽。 2、播种育苗定植。秋季栽培以直播为宜,每亩用种量0.5-0.7公斤,掺细土3公斤均匀撒播,耧平,覆盖稻草或遮阳网保湿降温,出苗后揭去覆盖物。越冬栽培宜育苗移栽,适宜苗龄4-5片真叶,行株距20厘米×16厘米,每亩栽苗1.8万-2万株。定植后浇透活棵水。 3、田间管理 ⑴ 秋季栽培田间管理。肥水管理:播种后应于每天早晚细水轻浇,保持畦面潮湿。定苗后至发棵期,结合追肥浇1次发棵水。进入茎薹伸长期浇水2-3次,采收前5-7天停止浇水。间苗定苗:子叶平展、3片真叶、5-6片真叶时各间苗1次,第一次留苗株行距3-6厘米;第二次10-13厘米;第三次16-20厘米,每亩定苗2万-2.3万株。中耕除草:定苗后至茎薹伸长期结合肥水管理,及时松土、除草。病害防治:薹干易发生霜霉病,可采取轮作、降低湿度等农业措施防治,或用克露、雷多米尔、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喷洒。 ⑵ 越冬栽培田间管理。越冬期管理:缓苗后,结合中耕施越冬肥,每亩施尿素15公斤。适当控制浇水,蹲苗促发根。冬前壮苗标准是6-7片真叶,根薹粗0.7厘米。越冬期间可在幼苗周围撒些碎草、砻糠或土杂肥,防寒保温。返青后管理:少浇水,勤中耕,促进叶面积增大。心叶与莲座叶平齐时,每亩施尿素10公斤。茎薹伸长后,结合浇水每亩施硫酸钾20公斤。后期减少浇水,防基部开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