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和丞相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通常相国也会称为宰相,但是两者最大区别在于使用朝代不同。唐朝前多以相国为称,唐朝以后使用宰相称呼居多。

1、相国,官名。春秋时齐景公设左、右相,相成为齐国卿大夫的世袭官职。以后其他诸侯国也有设置,或称“相国”,或称“相邦”,或称“丞相”。

2、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员的通称。

宰相的职位简介:

宰相的职位是君主的最高幕僚,百官的首长。

在我国君主专制时期,宰相的权力很大,仅次于天子,宰相的职责是辅佐皇帝,总揽政务。宰相是联结君主制和官僚制的中心环节,参与国家重大事项的决策,总管军、政、财等权力。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其中,“三公”中的御史大夫又是宰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清朝沿明制设内阁大学士,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