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网上个人理财业务需要哪些程序

如题所述

首次购买理财产品,需注意:

1、办理首次风险承受能力评估;

2、办理产品适合度评估;

3、通过产品规定的渠道进行购买。

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主体包括个人客户、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及监管机构等。

1、个人客户

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方,商业银行一般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如客户资产规模、风险承受能力等,对客户进行分类,通过调查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提供个人理财服务。

2、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业务的供给方,是个人理财服务的提供商之一。

3、非银行金融机构

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投资理财公司,除了通过自身渠道外,还利用商业银行渠道向客户提供个人理财服务。

4、监管机构

制定行业规范,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

扩展资料:

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特点

1、信托贷款类产品成为理财市场的主导2008年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保持快速增长,单手资本市场大幅下挫,投资者风险意识增强银监会加大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整改力度等因素的影响,理财产品的品种结构普遍发生显著变化。

子2008年2季度开始,风险相对降低、收益相对稳定的信托贷款类产品大幅增加,并保持迅猛增长的态势,在各类银行理财产品中已占据主导地位。

2、公益性、专属性创新产品彰显理财业务价值

针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部分银行迅速反应,推出了具有公益性质的创新理财产品。此类以慈善、关爱为主题的理财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思路;

打破了以往理财业务同质化的常规,深化了理财品牌的内涵与价值,增强了客户的认同和忠诚度,并有效地提升了银行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形象,对于理财业务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3、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更趋规范合理

各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趋向于规范合理,与以往部分银行对新股申购类、结构挂钩类产品动辄给出40%或50%的预期收益率,甚至“上不封顶”的情况形成鲜明反差。

究其原因:一方面,受资本市场低迷以及“零收益”实践等因素影响,各个银行给出的预期收益水平更加实际与客观;另一方面,按照银监会要求,对于无法提供科学、准确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的理财产品;

各个银行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不得给出“预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尽管有所回落的预期收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客户吸引力,但从根本上讲,科学的、与实际收益情况吻合的预期收益率将对商业银行及其理财产品的美誉度和客户信任度产生积极影响。

4、产品短期化趋势更为显著,期限结构日臻完善

与以往同类型产品相比,各银行理财产品的短期化趋势更为显著。以招商银行为例,其2008年所发行的全部理财产品中,期限在三个月(含)以内的产品数量占比达36.8%,期限在三个月至一年的产品占比达59.7%,而一年期以上的产品仅占全部产品3.5%。此外,其他各银行也注重短期化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5、理财业务分层服务体系逐步构建,财富管理职能日益凸显

2008年来,针对中高端客户的专属产品不断增加,银行理财业务更加注重客户细分,财富管理职能日益凸显。各银行对中高端财富客户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升,市场细分能力的增强和分层服务体系的构建将成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